《跨越百年的美丽》“微课”练习设计随想

2015-06-16 23:49吴瑛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3期
关键词:思维空间练习微课

吴瑛

[摘 要]针对语文课堂练习偏重书面练习,不关注学生的差异,缺乏有效反馈等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微课”设计语文课堂练习,给学生准确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价值思维空间,给学生深刻的思维空间,给学生全面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求异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空间 微课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66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解决知识点的小课程。“微课”开口小,但它能完成量的积累。课堂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纵观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笔者发现课堂练习还存在着五个问题:盲目多练,偏重书面练习,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培养;缺乏有效的反馈与评价。这些问题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利用“微课”优势,紧扣三维设计小学语文课堂练习。

如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笔者利用“微课”优势这样设计作业:“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的健康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 ),变成一条条( ),变成科学史上 ( )。”

以上片段,教师出示大约几分钟后用PPT出示以下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的健康隐退了,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 )。

(4)“淡蓝色的荧光”是什么?它怎么会融入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5)请把这段话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画上横线,并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这节课的作业设计,我利用“微课”的优势,紧扣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设计不同内容、不同水平、不同形式的课堂练习。以上练习,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用了8分钟完成,符合“微课”一般不超过10分钟的要求,尽管只用了8分钟却很有实效。

这节“微课”的作业设计有五个优点:

1.给学生准确的思维空间

在作业练习中,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不能把练习当做一种形式。如果安排了很多很难的问题后,教师只留出一两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学习和讨论,不等学生真正进入思考状态,就草草结束。那么,在检查学生的学习和交流的情况时,学生就无法触及并自主感悟文中一些较深刻的内容,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

2.给学生价值思维空间

思维定式往往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以致僵化而缺乏灵活性与广阔性。以上语文课堂练习教学通过对情境的超越,打破思维定式,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节课中,练习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淡蓝色的荧光’是什么?它怎么融入了一个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教师要注意利用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不同的侧面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有的学生说:“我从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变成科学史上的永远的里程碑中感悟到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学生的回答使呆板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3.给学生深刻的思维空间

思考必然意味着有矛盾或有争议的问题存在。问题源于课堂练习的精心设计。因此,这节课堂练习经过教师梳理后,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问题虽不多,但有讨论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练习设计的问题给学生很大的思考感悟空间,激发学生投入情感,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感悟、体验和探究。

不可否认,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课堂上的练习设计问题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教师不再要求答案的唯一,充分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但是,不少教师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做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的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我设计的问题“‘淡蓝色的荧光’是什么?它怎么融入了一个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很有实效。当学生的交流比较浅时,我没有“鸣锣收兵”,而是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读、再悟、再交流,或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讨论这一问题。

4.给学生全面的思维空间

毋庸置疑,学生的思考空间与阅读空间是紧密相连的,阅读空间的改变必然引起思考空间的改变。例如,“‘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 ”这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空间大了,自然有利于学生全面思考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5.给学生求异思维空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如:“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的健康隐退了,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生1:不值得。用美丽与健康去换取事业不值得。

生2:值。“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射线,也就是她对人类的贡献。

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被激活,纷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把“微课”变成了师生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课堂,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三维聚焦,“微课”助力,不仅打破了语文课堂练习题型呆板、形式机械、内容封闭的桎梏,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思维空间练习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中学生语文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探析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