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平
作为品德课教师,如何在课标的引领下,在把握主题教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现行教材,让时代新信息、地方文化、生活经验、其他学科知识等,整合于本课程之中,让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更加生动且更具实效呢?在此,笔者做过一些探索和研究,下面就探寻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有效整合的“四会”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会搜寻,让时代信息融入小学品德课程
在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现行品德课教材的编写,力求将最新的社会信息编入教材中,体现教学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理念。但实际的情况是,教材编写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节奏。
因此,作为品德学科教师,必须做教学的有心人,养成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注意搜寻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有效利用这些最新的时代信息,替代教材中已成为“过去时”的教学内容。这里的时代信息,具体包括时事政治、反映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等的最新信息。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及前瞻的科学信息,掌握现代社会生活与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是创建小学品德高效、生态课堂的基本条件。 二、会挖掘,将地方文化引入小学品德课程
地方文化,应作为品德课程很重要的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中,进而体现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为地方文化、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理念。针对现行品德课教材难以统摄和全面反映各地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学会挖掘和补充本地传统文化素材及地方经济发展信息,将地方文化引入小学品德课程,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品德课教学更具生动性和本土气息。
在挖掘宜都地方文化的基础上,笔者负责编写了《可爱的家乡——宜都》品德学科校本教材。该教材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风景”“腾飞的经济”四部分组成,将宜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景及地方经济发展融为一体,正式纳入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弥补小学品德课程中地方教学资源的不足,让现行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既彰显了浓郁的乡土文化,又实现了小学品德课程与地方文化整合的教学理念。
三、会利用,把生活资源纳入小学品德课程
课标提出了品德课教学必须与生活资源相整合的要求。如何充分且有效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让课程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为学生的当下和未来发展服务?笔者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是要将学生日常生活圈内的事物或反映当前社会生活并带倾向性的热点问题纳入品德课教学,让课程内容呈现出生活性的特点。二是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为有效教学服务。
四、会重组,使学科知识植入小学品德课程
小学品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要实现小学品德课程的有效整合,还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纯思想道德教育的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关注各学科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将具有相关联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嫁接和重组,植入小学品德课程,使品德课教学更显综合性、多维性等特点。
如,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冬天来了》一课,涉及许多自然科学、安全防护常识。教师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将冬季的自然气候、万物变化及人们身体感受等多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行了重组,引导学生了解冬天的寒冷,教给学生在寒冷的冬天里学会安全自护的方法,为实现“安全健康地生活”的课程目标奠定认知、情感及行为基础。
总之,研究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探讨和回答教学资源的跟进补充和优化重构的问题,以真正实现小学品德课程优质育人的目标。
(作者单位:宜都市清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