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玲+彭春艳+王慧
生态教育源自自然生态 ,又超越自然生态,立足生命,让师生各安其位,终极目标是人的持续、全面发展,让教育焕发勃勃生机。
武汉市江岸区新村小学以生态教育为发展方向,全面优化教育资源,构建了一种科学高效、优质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同发展。
针对学校实情和当今教育现状,武汉市江岸区新村小学将生态教育作为学校发展方向。学校认为,生态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和谐、快乐、适合、发展。和谐是生态教育的前提,快乐是生态教育的外化,适合是生态教育的关键,发展是生态教育的目的,并提出了“1141”生态教育框架。
此框架中,第一个“1”指生态办学理念,第二个“1”指生态管理,“4”指生态教育实践体系中的生态环境,生态德育、生态课堂、生态活动,第三个“1”指生态评价,生态办学理念是灵魂,生态管理是保障,生态教育实践体系是核心,生态评价是目标。
一、生态办学理念
“孕育快乐童年,建构价值人生”的办学理念体现了生态教育的生本性、生活性、愉悦性和基础性四大特征。
生本性强调生态教育的实践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生活性强调生态教育要回归学生生活;愉悦性强调生态教育带给学生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一定是快乐的、幸福的;基础性强调生态教育要着眼于小学六年的阶段性来设计教育目标。
办学理念内涵的挖掘,为生态教育的理论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生态管理
生态管理是生态教育的有力保障。生态管理,指尊重学校历史, 尊重师生生命状态, 尊重师生自我实现的权利, 相信师生, 顺势而导, 为被管理者的能力舒展和价值实现提供最优越的环境和实践平台, 以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最佳化。
1.生态管理的模式。
学校本着“尊重人的价值,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基本思想,提出了“规范+自主式”管理模式。“规范+自主式”管理追求的是教师从内到外, 自下而上的自我管理。规范是科学管理的体现, 自主是人本管理的体现。首先,是自内而外的服务关系, 是把管理变为创造条件,上层为下层解决问题, 变管为引领, 变理为支持;再则, 内外互动的自我生长关系, 是加强自内而外, 自外而内的沟通促进, 为各生态圈的行为进一步优化提供足够的信息, 促进其不断反思, 改进其工作方式方法, 从而获取最大效能, 达到自我向上生长的目标。
2.生态管理的核心。
“规范+自主式”管理体现了自发向上的思想,为新村小学创建中国式夏山学校积聚正能量。“规范+自主式”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人的管理。因此,运用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打造一支具有“坚韧、乐观、求知、共创”人格特质的“野百合团队”是“规范+自主式”管理模式的核心。
三、生态教育实践体系
1.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生态教育的重要前提,主要指物化环境和人际环境。
(1)物化环境
物化环境的建设主要围绕绿化、美化、教育化三个方面进行。绿化是生态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在绿化建设上,做到“黄土不朝天,绿色遍校园”,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学校绿化面积达3500平方米,绿化率达23%,人均绿化面积达2平方米。美化是生态教育的亮化。学校依据校园的地形地貌,结合学校生态教育要求,精心设计了“三园一道一室一吧一窗一馆”,并将楼、台、亭、榭巧妙布局,从而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巧妙融合。在教育化方面,设计了面向21世纪教育的高雅文化,启迪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的走道文化,富有教育意义的庭园文化(功成园、问学园、多识园)等,从而做到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人际环境
学校提出了“尊重、信赖、合作、共创”人际关系建设目标。尊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一个生命都应得到尊重,得到保护,得到呵护;信赖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向善的心和力量,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都是可以信赖的;合作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在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中是可以合作,共同发展的;共创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都有创新的意愿,只有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创造价值,从而实现每一个人自我发展的价值。
2.生态德育
生态德育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会生活的德育,是快乐体验、自我成长的德育。心灵唤醒,自主自律是生态德育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态德育的着力点是习惯培养和雅行实践。
学校的雅行实践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班级培养,以自律为主,开展“我的生活我做主”活动。通过制订班级公约、营造班级环境、开展班级活动这三个方面进行班级培养;二是利用团队的带动,对学生个人的雅行进行引导,主要由四个方面所构成,即卫生雅行习惯、环保雅行习惯、交往(行为)雅行习惯以及学习雅行习惯,同时各个年段将这四个方面的雅行习惯进行细化,形成了系统性立体式的生态学生雅行实践培养模式。并按月进行评价,学期末进行总结,不断推动这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学校还将学生的雅行实践与特色活动联系起来,更提高了雅行实践的实效。
3.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生态教育实践的基本途径。生态课堂是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课堂,是走向生活,生成对话的课堂。生态课堂以唤醒、挖掘、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为重点,促进学生认知、心理、个性、人格多方面协调发展为目的。基于生态课堂的基本理念,学校构建了“三三”生态课堂基本范式,即三大基本特征,三大教学环节。
(1)三大基本特性
三大基本特性指生本性、生活性、生成性。生本性强调教学必须以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学习中心,因学施教;生活性强调教学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和需要;生成性强调变过去的预设性教案为主为生成性教学为主,预设性与生成性高度统一是生态课堂的理想状态。
(2)三大教学环节
三大教学环节指情境导学、体验对话、生成拓展。情境导学是前提,它强调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谈话式质疑,使问题生成。在此基础上,将问题探究与学习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达成目标。体验对话是核心,它强调在核心问题的主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从而实现有效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成拓展是发展,它强调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对话,促进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单一到综合的思维发展,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实现三维目标达成。
4.生态活动
生态活动是生态教育实践模式的拓展平台。生态活动泛指课程之外的兴趣特长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生态活动以挖掘、发展学生优势潜能为重点,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主体参与、快乐体验、活动强化为基本策略,通过可选择的活动方式,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之目的。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实行走班制,开展了三级社团实践活动:即年级社团、校级社团和校外社团。
年级社团以学生生活素质培养为主(书法、剪纸、手工、烹饪等),让他们具备基本的生存生活能力,学会享受生活,有一定的生活情趣;校级社团则以学生个人特长培养为主(双语礼仪、合唱、舞蹈、模型、器乐、绘画等),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自信;而校外社团则注重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其爱心和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小记者、孤寡老人陪伴、社区道德讲堂等),在不断拓展视野中适应社会。
四、生态评价
围绕生态评价,学校拟从两个维度进行,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之星”评选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之星”评选。
学生“成长之星”评选,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爱国情怀、创造意识、优雅个性,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自主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
教师“发展之星”评选,则着重从师德素养与专业素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紧扣专业研修,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教育教学等方面。采取教师自我评价,年级评价,学校评价多维评价方式。全面考核教师师德、工作量、工作业绩,激励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从而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五、生态教育的实践效应
1.确立了生态教育思想
学校认为,生态校园文化是生态学校的文化土壤,是打造生态学校的重要基础,而生态学校是生态校园文化的提升,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是前者的超越。准确地讲,它涵盖了小学教育的全部。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生态学校侧重于学校的办学品质、服务品质、教育的公平与正义;从教育活动来看,生态教育更适合学生快乐生活、快乐学习。总之,生态学校是生态校园文化的有效承载,更是学校面向未来的创新与发展。
2.学校、教师、学生得以和谐发展
生态教育的研究,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现代的、绿色的、开放的、人文的生态学校。守卫童年,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阳光的沐浴,享受成长的快乐,已被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所称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荣获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与师生发展》 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基地校、湖北省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十大魅力校园”、 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武汉市校园文化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学校有近百教师在国家级、省市区级优质课比赛、论文案例评选活动中屡获一二三等奖,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市区级期刊中。获奖人数占全校人数的80%以上,获奖面逐年上升。
学生也成绩斐然。学校获得湖北省创新实践活动一等奖,武汉市合唱比赛一等奖,武汉市鼓号队比赛金奖等荣誉,在楚才杯作文竞赛中,参赛选手获奖面达到50%,前不久的国际学生数学素质竞赛中,朱天明同学代表中国队,荣获了包括个人金奖在内的四项大奖。
3.学校办学品质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通过生态教育模式的实施,学校更博得了各级政府领导的认可和褒奖。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全国精神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学校作为武汉市的学校代表,接受了考察团的检查,并获得了高度赞扬,学校的办学经验以一万字的大篇幅出现在《中国教育报》上,《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成才》《家长报》、新华网、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等社会新闻媒体也从不同角度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和办学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新村小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