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建军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思想主要有:反腐倡廉是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纪律建设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党风;对腐败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化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反腐倡廉要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
[关键词] 思想 反腐倡廉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如何打赢这场斗争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反腐倡廉是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腐败因损害社会公平正义而遭到人们的深恶痛绝,腐败蔓延必然导致民怨沸腾、社会动荡、政权不稳。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腐败与社会主义制度水火不容。但是由于腐败的消除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而现实生活中仍存在腐败现象,如果不严加防治还有可能滋长蔓延,从而危害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的稳固。由此可见,反腐倡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对此认识不清就会犯“颠覆性”的政治错误。习近平总书记从吸取古今中外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失去政权的教训,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从获得人民群众支持信任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能量的高度,来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1]P7的论断,体现了他在反腐倡廉问题上的清醒认识。
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腐败是一个全球性、历史性问题,由此决定了解决腐败问题不能一蹴而就,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需要长期努力。从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来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带来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有了滋生和蔓延的空间。从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来看,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等价交换原则对党的党性原则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和冲击性,使意志薄弱者容易迷失方向、陷入腐败泥沼之中。由此可见,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直面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案件影响恶劣的情况,同时通过对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反腐败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以及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遏制腐败增量艰巨繁重等方面情况的分析,做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正确判断,提出了“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1]P93-94的要求,体现了他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气概。
三、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
政治生态环境是政治组织、政治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各要素的总和,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环境好就能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反之则会涣散人心、败坏风气、滋生腐败。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所需要并为之努力的政治生态环境是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公平公正、政通人和的风清气正环境。从现实看,我们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主流是好的,但也毋庸讳言政治生态环境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反生态、反主流的现象,有的现象甚至积习已深、积重难返,比如一些地方出现的“显规则难行、潜规则通行”“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等问题的存在就是明证。由此可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习近平总书记从弘扬正气、反对腐败、保持党和国家肌体健康的高度,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高度重视,正如他所说:“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1]P87对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他还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整体政治生态环境要着力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对反对腐败要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对党内风气则要在全党着力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他正本清源、坚守正道的反腐倡廉鲜明价值取向。
四、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腐败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已存在数千年,由于受主客观等因素的作用,腐败现象从未销声匿迹,但这并不意味着腐败不可战胜。在现实生活中要扭转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的态势,关键在于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反腐倡廉不仅体现在决心大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效上,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腐败滋生,那么再漂亮的反腐宣言、再宏大的反腐行动都会变得于事无补。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既是反腐倡廉所应采取的方式,也是反腐倡廉是否具有实效的一个衡量标准。为实现廉洁政治、把腐败控制在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1]P55的要求,并对此作了多方面的论述。例如:从治标入手加大治本力度,在加大惩腐力度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把深化改革与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要在反腐倡廉上做好“破”和“立”两篇文章;在加强思想教育筑牢反腐防线的同时,加强执纪强化监督;不仅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还要提高制度执行力;反腐败要经常抓、长期抓;在国内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的同时,要推进反腐败国际合作;在坚持发扬党在实践中积累的反腐倡廉成功经验的同时,要借鉴我国历史上和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在大力查办案件的同时,注意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防范;等等。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他在反腐倡廉上科学谋划、讲求实效的行事风格和原则。
五、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endprint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体现了党的领导,明确了行政、纪委和各部门的职责,发挥了广大群众的作用,是形成反腐倡廉整体合力的有效机制,是夺取反腐败斗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尽管这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但是面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形,对这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需要作进一步的完善。例如:进一步创新组织领导体制,确保责任主体到位;进一步健全督查考评机制,确保责任监控到位;进一步建立完善问责机制,确保责任追究到位;等等。为加强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1]P57-58的要求,并对此作了多方面的论述。例如: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制,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等等。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他对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运转更加顺畅有效的深度思考和大胆突破。
六、加强纪律建设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完成党的任务、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守党纪才能抵御各种利益的诱惑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具有严肃性和强制性。然而现实中在一些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着纪律涣散、各取所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形,加之管理上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影响到党纪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和效力。为发挥党纪在反腐倡廉中“自我纠偏”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1]P41的要求,并对此作了多方面的论述。例如: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执行党纪不能有任何含糊,不能让党纪党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执纪职责,使违纪问题能及时发现查处;各级纪委、监察部门要加强纪律检查和党风政风监督工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等等。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他通过严明党纪为反腐倡廉增强“自我纠偏”能力的战略部署。
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党风
党风是党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体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体现着党的精神风貌、性质、宗旨。改进党的作风与防治腐败有着密切的联系,作风不正就为腐败滋长提供了温床,而腐败则是作风不正的极端表现。腐败问题起初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腐败案件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党风不正方面的问题。腐败与不正之风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反对腐败就必须纠正党内不正之风。为清除滋生腐败的温床,为抓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一个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旗帜鲜明同陈规陋习、顽瘴痼疾作斗争,以党的优良作风带动民风和社会风气好转”[1]P82的要求,并对此作了多方面的论述。例如: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作风问题在党内确实相当严重,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不抓不行了;作风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抓作风建设尤其要重视基层风气问题;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要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改进作风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等等。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他通过端正党风为反腐倡廉打牢“自我净化”基础的全局安排。
八、对腐败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厉惩治腐败分子,既是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的有效途径。对腐败惩治不力,必然造成一些党员、干部心存侥幸而“前腐后继”,甚至纵容或助推一些腐败分子的狂妄和违法违纪行为。只有严惩腐败,才能彰显党绝不容忍腐败的政治态度,才能打击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警醒教育党员、干部,鼓舞人民群众同腐败斗争的信心。当前一些地方、部门、领域腐败案件查而不绝的问题还较突出,因此加大查办腐败违纪案件的力度、形成对腐败分子的震慑显得非常必要。为有效抑制和减少腐败,保持反腐斗争的强大威慑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1]P100的要求,并对此作了多方面的论述。例如: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国际追逃工作要好好抓一抓,不能让外国成为一些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要切断腐败分子的后路;等等。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他在反腐倡廉中除恶务尽的坚定决心。
九、深化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腐败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公权私用即以权谋私,因此反腐败的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管住权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寻租”机会。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运行,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长期性,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是约束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举措。为减少造成腐败“可乘之机”的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P121的要求,并对此作了多方面的论述。例如: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通过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出轨、个人寻租的机会;改革举措要体现惩治和预防腐败要求,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要强化制约,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要强化公开,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行权责对应,坚决反对特权,防止滥用职权;要狠抓制度执行,扎牢制度篱笆,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等等。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他通过制约监督权力制度、机制的建立完善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土壤的政治智慧。
十、反腐倡廉要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
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不仅要靠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及运行的法治力量,而且要靠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及作用的德治力量。反腐倡廉也是对社会、对社会成员秩序与行为的规范,同样需要依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来进行。道德高尚是清正廉洁的基础,党员、干部能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就能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依法治理是清正廉洁的保障,有腐必惩、有案必查,任何人触犯党纪国法都给予依纪依法的查处,就能对腐败分子形成威慑,极大压缩腐败生存的空间。为多管齐下更好地反腐倡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P140的要求,并对此作了多方面的论述。例如:反腐倡廉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坚持从教育抓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锐性,提高抵御风险和经受考验的能力;干部廉洁自律关键在于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在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红线不能碰、底线不能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等等。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他综合施策反腐倡廉的精心谋划。○
主要参考:
[1]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冷 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