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储说左上》第三篇解读韩非的人性“自利”观

2015-06-16 15:29陈燕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悲观主义人性

陈燕

摘 要:《外储说左上》第三篇是韩非对人性问题的经典阐述,从中可见韩非深刻的人性“自利”观,以及相对应的方法论——以互利为心。而韩非此观点的形成,与他的悲观主义和生平遭遇不无联系。

关键词: 外储说左上;人性“自利”;互利原则;悲观主义

一、自利——撕开人性的遮羞面纱

韩非在《外储说左上》第三篇着重探讨了人性问题,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套由“好利恶害”的价值理念构建而成的交往原则。正如“经三”首句提纲挈领地指出,人之处事,“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韩非强调“自为则事行”,并不是强调人只有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才能获得成功,而是非常深刻地揭露了“自为”背后的驱动因素——自利之心。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除了几位视名利如浮云,觉仁义为己命的先儒大贤,红尘俗人安身立命的准则,不就是你我心知肚明却讳莫如深的个人利益吗?相较于孟子温情脉脉却不切实际的“性本善”,荀子激烈深刻却有失偏颇的“性本恶”,手执长剑的韩非则将矛头毫不留情地刺向人类千百年来小心翼翼怀揣着的潘多拉魔盒,将人性终极的欲望和邪念释放出来。从这个层面讲,韩非的思想显然比孟荀两人来得深邃透僻。

在“说三”中,韩非以平民百姓的日常小事和帝王将相的国之大事为例,进一步论证了“自为则事行”的观点。首先由“子父至亲而或谯或怨”出发,点明了至亲骨肉也免不了因利益冲突而心生嫌隙的道理,然后笔锋一转,讲述一则雇主和雇工为对方利益考虑,互相合作实现双赢的故事,引证“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喻指关系疏远的人)易和”的观点。接下去,韩非以破竹之势铺排了“文公伐宋”、“越国伐吴”、“桓公伐蔡”三件征伐大事,和盘托出几千年后被世界各国奉为圭臬的外交准则——“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最后,韩非借兵母之泣道出吴起给士兵吮脓的别有用心——“吴起吮其父之创而夫死,今是子将死也”。韩非用6个正反典例成功完成了他对人性“自利”观的阐述,文势雄伟澎湃,析理周祥缜密,文辞华美丰盈,读来令人点头称是,拍手叫服。

应当指出的是,韩非虽然承认并谈论人性自利,但并不认为这是人之恶端,相反,他认为“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而且,韩非虽承认人“以利之为心”,却并不提倡唯利是图,他在《说林上》中曾批评曾从子意图刺杀吴王这一缘利非义的行为,也在《外储说右下》中赞扬公仪休自为又自恃的“不受鱼”行为,可见韩非和孔子一样,对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徒也是抨击和贬斥的。

二、互利——实现自利的双赢原则

既然承认人性“自利”说,那么君王该如何利用这种普遍的心性来维稳政权,加强统治呢?在文中,韩非先竭尽所能地抨击了当时最显赫的学派——儒家,以把法家提升到显学地位。在“经三”中,他举赵武灵王和秦昭王为彰显君威,纷纷造出古代圣主临世的假象,暗示了此行径的荒诞不经,直截了当地批判了“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的荒谬和愚蠢。然后,他又用“郑人得轭”、“卫人佐戈”、“卜妻写弊裤”、“少者侍长者饮”、“郑人买履”等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进一步嘲讽儒家学者愚钝迂腐,顽固不化,突出儒家思想陈腐酸气,早已不适应时代需求的逼仄现实。

但是,既已破儒家,何以立法家呢?大政治家韩非显然有一套逻辑严密的治国之策,即根据互利的原则将人的自利之心引向正途。在“说三”开头,韩非以雇主和雇工之例充分阐明,人之为人处事,皆为己利而殚精竭虑,倘若能以“自利”之心推己及人,揣摩他人的心思、迎合他人的欲望、满足他人想要得到的利益,必然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合作,达到完满的双赢效果。平民百姓如此,君王将相亦然。重耳深谙子犯建功立业的夙愿,如同子犯熟稔重耳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两人在默契的共识下盟于黄河,约定“共取共祀”,终于互相成就,同飨佳名。

三、悲观主义——自利之说的源起因由

从《外储说左上》第三篇的短短千字中,我们不难发现韩非是一个对世事人心洞若观火却彻底绝望的悲观主义者。尤其当韩非把父母子女间产生难以避免的口角矛盾简单粗暴地归结为利益纠纷,将骨肉至亲之情等同于冰冷的利益纽带时,我们便可见他心中是何等无情无爱。笔者认为,韩非的悲观主义人生观,与他的生平遭遇不无联系。韩非出生于战乱频仍的战国年代,从小就有严重口吃,饱受世人嘲笑,长大后发奋苦读,渴望一朝能够“学而优则仕”,却始终不得君王青眼。他为人清高孤傲,不像其他诸子那样招收门生弟子,他主张严刑峻法,注定不可能得到平民百姓的拥趸支持。因此,至始至终,韩非都是一个孤军奋战,踽踽独行的失意将军,是一个四处碰壁,四面楚歌的落寞贵族,是一个心戴枷锁、脚缠镣铐的时代囚徒。可想而知,韩非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哀戚,他对世道人心江河日下的愤慨与绝望,又岂是一篇《孤愤》能够道明的呢?但或许正是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那些受尽白眼的经历,才有了鞭辟入里的“人性自利观”的喷薄而出,才造就了这个举世独绝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才使得《韩非子》这部宏伟灿烂的文学著作能够经久不衰,才能让韩非以“远见而明察”的斗士形象,为后人所铭记与仰怀。

参考文献:

[1]《韩非子》校注组.《韩非子校注》[M].江苏人民出办社, 1982.11.

[2]清·梁启雄.《韩非浅解》[M]..中华书局,1960.

[3]张觉.《韩非子考论》[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悲观主义人性
悲观主义者的眼光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技术与社会:悲观主义与进步
人性的偏见地图
约瑟夫·康拉德的悲观主义思想渊源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呓语还是预言
——《中国音乐学: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呓语》解析
功能与人性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