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甲骨文中有字形与,形体相近,学界对该两个字形的隶定分别是“蔑”与“伐”,有学者怀疑这两个字形是异体字,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且在收录这两个字形时,大多分列为两个字头。近年来学术成果的不断涌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文章不仅对这两个字形的辞例重新考察,而且从组类分布角度,重新审视这两个字形,进一步确定二字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字形;辞例;分组分类;字形演变
甲骨文中有字形:,学者均释为“蔑”。并认为该字形还有诸多异体字形,如、、、。于省吾先生則認為与並不是同一字。①与“蔑”字形相近的“伐”,意义上也有相通之处。针对二字的关系文章对二字形的辞例进行穷尽式的收集和整理,试作如下分析:
一、“蔑”的意义和用法
(一)作祭祀对象
“祭祀动词+于+蔑”:
1.己亥卜,?贞:?伐于黄尹,亦?于蔑。一。(H00970,典宾)
2.贞:王?匚于蔑,隹之?心。二。(H06653正+乙2311,典宾)
3.辛酉卜王燎于蔑。(H14804,宾一)
4.贞于蔑。(H14806,宾一)
5.…其又岁于蔑三十羊。三。(T02361,历二)
“于”可省略:
6.戊戌卜:奏蔑。 一(H12843正,宾一)
7.我其?蔑。(H17358,典宾)
8.贞:勿册蔑。(H10969正,典宾)
9.己卯卜,余祷蔑三牛。(H14811,典宾)
10.其又蔑眔伊尹。(H30451,无名组)
以上辞例可以看出,“蔑”为祭祀对象。关于“蔑”的身份,郭沫若最早根据《山海经》,认为 “蔑”就是 “女薎”。②于省吾③、姚孝遂④皆从之。但饶宗颐先生认为当为水官。⑤杨树达先生认为“蔑”、“密”声近,殆即《竹书纪年》所记大戊名密之密矣。⑥例(8)这条卜辞,“蔑”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作祭祀对象;第二,作为祭祀动词。但从原拓片可以看出, “册”后面的“蔑”应为祭祀对象。
(二)表示雨势渐小
1.戊寅卜,争贞:雨其蔑。(H00250,典宾)
2.己未卜,宾贞:蔑雨,隹?害。(H12895,典宾)
3.戊午雨蔑。(H24901,出二)
4.…今…蔑雨…(H33960,历一)
以上结构,温少峰、袁庭栋先生认为“‘蔑雨即雨势微,雨量小,渐至于无之雨”⑦;陈年福先生⑧从之。伍士谦先生把例(11)-(13)从“雨”后断开理解,认为 “蔑”是祭祀动词。⑨是不合理的。从辞例内容出发,我们赞同温少峰、袁庭栋先生及陈年福先生的意见。
(三)作砍伐,引申为征伐
1.癸卯卜,王,缶蔑围捍执,弗其蔑印?三日丙〔午〕遘方,不获。十二月。(H20449,师小字)
2.戉?蔑羌。(H06610正,典宾)
3.贞:戉亡其蔑羌。(H06611,典宾)
以上三条卜辞看出,“蔑”应表示跟军事战争有关的征伐手段。陈年福先生疑为“削”义。⑩伍士谦先生认为其本义为杀人头,是可信的。
例(16)、(17)很明显是关于同一件事的正反对贞卜辞,“?”为“有无”之“有”,故“蔑”只能是作为动词,表示砍伐。金文中有“蔑暦” 一词,杀一人,砍一头则记一功,这在战国时候秦赵诸国还实行这种考功制度。
(四)小结
“蔑”字用法:第一,砍削,引申为征伐;第二,减小,使减少;第三,作祭祀对象。可见,“蔑”字不存在祭名用法。
其次,据“蔑”字各字形的用法综合对比可以看出、、、这四个字形用法完全相同,应是一字之异体。故于省吾先生认为与并不是同一字的看法欠妥。
二、“伐”的意义和用法
“伐”字释读,学界观点统一,主要三种用法:第一,作动词,表攻伐。第二,表祭名-伐祭。第三,人牲。
(一)作动词,表攻伐
1.庚申卜,争贞:乎伐,受?又。一月。 一 不鼄。(B01804正,典宾)
2.贞:勿乎伐土方。(B01955正+B02810正,典宾)
3.丁未卜, 争贞: 勿令以众伐。 二(H00027, 宾三)
(二)表祭名-伐祭
1.…?伐父甲。(D00011+D00234,典宾)
2.叀伐酒于且乙。 一 二(H00190正,宾一)
3.己亥卜贞?伐自上甲。(H00320,宾三)
4.大乙伐十羌。(B10441,历二)
(三)人牲
1.□酉卜:又伐十伐…(B10701,历二)
2.贞:册且乙三十伐。(H00140反,典宾)
3.贞:往西,多不其以伐。一(H00880正,宾一)
三、“蔑”与“伐”的关系
首先,意义上,“蔑”、“伐”均有“砍”义,用作“攻伐”,“砍削”义上二字可以相通。
其次,组类分布上,二字平行分布。“蔑”:师小字-无名组,“伐”字:师肥笔-黄组。
最后, “蔑”与“伐”二字虽有共通之处,但是,区别也很明显,所以二字应该不是异体字的关系,也许在造字之初,两个字形同时表示砍伐义,但是后来随着文字的不断发展演变,二字向不同方向发展。
附“蔑”与“伐”关系图
注释:
①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女》,208--210页,中华书局,1979.
②郭沫若.《卜辞通纂》,第58页上,科学出版社,1983.
③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女》,第208--210页,中华书局,1979.
④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2459条,第2445页,中华书局,1996.
⑤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第123-124页,香港大学出版社,1959.
⑥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第36页,科学出版社,1954.
⑦温少峰,袁庭栋.《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第142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
⑧陈年福.《甲骨文词义论稿》,第233-23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⑨见于.《甲骨文字诂林》,第2459条,中华书局,1996.
⑩陈年福.《甲骨文词义论稿》,第23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见于《甲骨文字诂林》,第2459条,中华书局,1996.
见于《甲骨文字诂林》,第2459条,中华书局,1996.
参考文献:
[1]陈年福.《甲骨文词义论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李宗焜.《甲骨文字编》[M].中华书局,2012.
[5]杨郁彦.《甲骨文合集分组分类总表》[M].艺文印书馆,2005.
[6]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辞类纂》[M].中华书局,1992.
[7]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M].中华书局,1999.
数据库数据:
汉达文库:http://www.chant.org/
陈年福《甲骨文字词总表》
本文所引著录书简称及代表字母:
《甲骨文合集》—H
《小屯南地甲骨》—T
《甲骨文合集补编》—B
作者简介:李齐,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