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起孩子心中爱的涟漪

2015-06-16 19:42禹春霞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班级

禹春霞

摘要:教育的品质是爱,给予学生爱,以德育导师制、副班主任制、班级打包制最具代表,让他们在心灵的碰撞中、彼此互动和体验的过程中用心感受爱,触碰孩子心中爱的每一个微小分子,用这份爱回报学校和社会。

关键词:爱 情感 体验互动 全员育人 教育的着眼点是什么?不是知识,而是人;不是“在教书中育人”,而是“在育人中教书”。育人才是根本。育出来的人,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就是爱。有爱才有人性,才有责任感,有爱才有追求,才能实现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此,我校提出了“以爱育爱,双主体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德育导师制、副班主任制、班级打包制[1]最具代表,让爱在德育中升华,并在德育的不同层次上进行资源整和,形成了全员育人的学校德育体系。

一、爱的情感碰撞

教育的效果能否带来心灵的震撼,需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抓住学生关心和注意的热点。这样的教育吸引力强,感染力深,会大大提高教育效果。

我校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德育导师制让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形成合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德育因素进行有心挖掘,有意强化,有的放矢,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1.在尊重与倾听中敞开心扉

沟通的最好方法就是倾听。用心倾听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和关心,学生的需要都是从倾听中得来的,如德育导师曲诗萍的微型课《呼唤》。让学生谈自己成长中经历的事,教师用心倾听,用爱感受,去理解和欣赏他们。这节微型课在全校三千余名学生四千余名家长会上做了观摩。此项活动架起了一座感情交流的桥梁,使学生体验到人生的艰苦,达到了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升华,不断地丰富着孩子对爱的理解、体验和付出。

2.欣赏、宽容,不纵容

学会欣赏,善用、巧用激励,让学生在这种充满爱的赏识和激励中获得生长。如德育导师桂景红的《节约粮食》一课,针对学校食堂浪费粮食现象严重,一些学生偏食、挑剔等问题,老师把孩子们吃的米饭和蔬菜加工的全过程以及孩子们把白花花的米饭、馒头倒进垃圾桶的场景拍成短片播放。当孩子们看到这些镜头,他们知道了每天的饭菜来之不易。现在孩子们不挑食了,桌上干净了,他们懂得了节约,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了德育渗透。

生命需要爱护,更需要激励。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尊重、理解、赏识和激励,能让学生获得成长的不竭动力。

二、爱的情感互动

1.从爱出发,为学生伸出友爱的双手

我校周边下岗职工较多,一些学生因家庭变故无法承担多种学习费用,如不妥善解决,就会失学。基于这种现状,为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向社会公开承诺“不让每一个在校就读的孩子因贫困而辍学”,2005年3月17日,成立了“红领巾救助中心”。它利用师生捐款、绿色回收站创收等形式,多年来用所募集来的钱款10万5千余元,开展了18次红领巾助学活动,资助的学生已达到2100多人次,使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学校的红领巾绿色回收站,从回收一张废纸、一个矿泉水瓶、一个易拉罐等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使念不起书的孩子重返校园。此项活动开展已有10年之久,成为全区一项特色活动。

2.用爱面对学生,他将铭记一生

如果你给予学生爱,同时他也会去关爱别人。副班主任荣亚青老师班级里的小福同学,家境困窘,母亲患有精神病,为等妹妹11岁才上学。老师发现他很瘦弱,营养不良,就经常给他买营养品,还给他买书本。自从“红领巾救助中心”成立后,资助他继续读书。老师用爱面对他、鼓励他,给他信心和力量。他特别懂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每天早晨很早就来到学校,帮助低年级同学打水、清扫楼梯,用爱来回报关心他的领导、老师、同学。他在写给校长的信中说:“因为有了救助中心,因为有了您的资助,我才能继续读书,才能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爱,也让我一生都铭记着这份爱。”他在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佳少年。

三、爱的情感体验

德育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式教育,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爱。我们将班级打包给学生以真实的道德环境,让学生认识生活,从书本的小教室走进生活的大课堂,锻炼意志品质、形成习惯、完善性格。

1.成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养殖基地

学校以社会为课堂,充分利用山乡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与山门镇新兴小学结成援建对子。定期组织师生到基地给果树锄草、浇水、灭虫、剪枝,学习果树的栽培技术、管理方法,掌握农业生产知识,两校师生共同栽植100棵“友谊树”。同学们走进农家院,品尝农家饭,过一天农家生活;举办篝火晚会、两公里徒步走和大山寻宝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农村,走向生活实际,体验劳动的艰苦和快乐;增进彼此的交往,情感的交流和爱的体验。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德育强大的生命力,学会关爱他人、关注自然和社会、富于爱心、宽容大度,不断健康发展。

2.小种植、小发明、小创造

为给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动手,学校开展了小种植。利用班级走廊有限的空间,栽蒜苗、种玉米苗、培植小萝卜小白菜,学生每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写下了百余字的观察日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制作了防雨晾衣架、家用毛巾巧分类、桥等多件作品,其中防雨晾衣架获省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作品大赛特等奖。家用毛巾巧分类,是在毛巾的一端绣上桌子、水果、妈妈、爸爸、娃娃的不同图案以区别不同用途,以免细菌交叉传染。作品生动活泼,赋予个性和创意,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小树立科学发展观。学生从中“求知、求新、求美、求乐”,开阔视野,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增进友谊,活跃思维,丰富生活。

德为万事之本,爱为万物之源。德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人格和生命的完整的教育,贯穿于课内外、校内外、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全部时间和空间,不能把德育从活生生的完整生活中抽离出来,也不能把德育从其他教育中抽离出来。而是用爱把坚冰融化,让枯萎的小草发芽,让情感在体验中碰撞出爱的火花,在孩子心中荡起爱的美丽涟漪。

参考文献:

[1]李晓娟,孙颖,贾坤荣.关于培智学校包班制实践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0,(09):48-52.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班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