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艳
摘要:“学深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表,不但要有过硬的“教书”技能,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育人”经验。德育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德育 道德修养 师情 育人 德育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弱,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明确,再加之现在独生子女占多数,父母对孩子们的溺爱,使得多数孩子自己本能做的事,也由大人们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懒惰性、依赖性越来越强,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导致他们在各方面都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特别是在学习上表现的更为明显。课堂上不愿动脑思考,提不出自己的问题,更谈不上自己有何感受。课后不愿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各科老师对他们感到头痛。更有甚者不愿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我班的小强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的小学生正是将来的建设者,这样的状态,长大后怎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对他进行了家访。经过几次家访我发现他在家里简直就是小皇帝。他的父亲兄弟五人,只有他一个男孩。所以爷爷奶奶宠他、惯他,他要什么父亲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和他平辈的姐妹都让着他,不敢惹他。该自己做的事一概不做。这样优越的生活,使他懒惰成性。无论什么作业都不去完成,学校的劳动也不参加。情况明了,我与家长及时联系进行沟通,对家长说明孩子在校表现,使家长明白关爱孩子的同时,不能忽略思想品德的教育。家长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就是希望孩子幸福,希望将来他们生活的好,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关爱不能变成溺爱,不能让孩子变成个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从小要教育他学会理解,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爱,要让他有家庭主人翁的意识。家长很明事理,表示愿意和老师配合,改掉孩子的坏毛病。于是在学校我就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让他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对他进行自力教育。
通过“师情”引导。因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学生的模仿性特别强,教师的言行、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意志品质,在学生面前都表现的淋漓尽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教师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榜样力量、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正因为这种楷模的作用,教师的情感,也将成为学生建立自己情感的参照,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言行举止,塑造一个充满“情”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情”也随之被激发、感染,并沿着教师的“情”发展下去,为学生建立自己的情感指明方向。由于小学生分辨是非能力差,没有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的取向,这时,学生就会依赖于教师的情感价值观的取向,并随着师“情”的发展而升华,师“情”自然成为学生建立自己情感的导标。在平时生活中,我处处强调,要求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完成,这样对他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学期开始后,我们班开展了德育构建实验,一次《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德育活动课实实在在震撼了小强。这一次活动课首先让同学们认真地读文。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并且懂得什么是“自理”。然后再让学生回忆一下,哪些事情自己能做,自己做了。哪些事情自己应该做,但却没做。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年龄、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大体相同,他们间的心灵最容易沟通。用一些已有的学生的“情”,去感受其它学生的情,使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自古以来,“情”与“趣”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了“情”,才会产生兴趣;反过来,要让学生有兴趣学,就必须先使学生具备“情”。在学生已有的“情”的激促下,学生才会更有兴趣去不断地发展自己,并且他们一旦建立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下去。再让同学们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最后评一评。哪些同学做得好,做得对。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去做。通过同学们的说、议、演、评,使小强认识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去做,给父母、老人、姐妹添了麻烦,并且养成了懒惰、不求上进的坏毛病,他深受触动,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决心努力改正。
通过几个星期的观察,他真的有所长进,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每天早晨的半篇练字,虽然写得不那么工整,可天天坚持练习,还主动找老师看。做家访时,他的妈妈高兴地告诉我,这一个多月来,他的变化非常大,回来自己脱衣服,穿衣服,每天晚上主动洗脚、洗袜,这几天还经常学着帮妈妈喂猪。他妈妈乐得合不拢嘴,并告诉我,最近几天,他都主动的帮妈妈收拾碗筷,还帮着洗碗,洗的虽然不太干净,可干的很认真,并且还懂事地说,他要向小伙伴那样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会的要学着做。因为他是家中的一员、要为家尽自己的一份力。我听后感到非常欣慰,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又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开班会时,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并奖励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孩子拿到小红花高兴的不得了。他知道,他的努力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肯定,我相信以后的他会再接再厉。
一次德育活动课能对孩子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通过学习和研究,我渐渐提高了对德育的认识。
首先,德育目标是德育过程的起点。德育目标既包括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培养,也包括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锻炼,归根到底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落脚点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是通过德育行为表现出来的。知、情、意、行有机结合的德育教材与活动使岳耀强认识到自己过去行为的错误,找到了前进的目标,启动了他正确的道德行为。
其次,充分体现了《德育》读本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启发引导,主体参与的鲜明特点和无穷魅力。在教材指导下,我们的活动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距离学生近一点,问题出得小一点,回答问题实一点。因此,我认为实实在在的德育活动是转变学生的重要途径。活动课使小强改变就是充分的例证。
通过学生的改变,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学深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表,不但要有过硬的“教书”技能,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育人”经验。讲台下的莘莘学子,家庭环境、学业基础各不相同。只有经过深入的调查,掌握好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建立好学生档案,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成绩优异者,往往自信甚至自负,既要鼓励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要警示其“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对于厌学者,最好找到他厌学的原因,大力鼓励并切实帮助他们亡羊补牢、后来居上。对于贪玩者,往往自律意识淡泊,意志力薄弱。除了需要经常性地开导、督促外,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手段帮助他们走上学习的正轨。对于那些因为家庭原因导致学业暂时落后的学生,尤其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愿意在教育岗位上倾情付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