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星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学生跟踪教师教学思路的引导线,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把利剑。把握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应该从课堂提问入手,要在提问的探询性、指向性及发展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从而最终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提问技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一堂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的好课,总离不开精彩教师提问与学生开放性和集中性的回答。因而关于“课堂提问”的探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完整的课堂提问由“问、答、评”三个环节组成,“答”主要还是由学生来完成,而“问”与“评”则主要由教师进行。面对教学内容,教师该如何将其转化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提问的技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提问要具有探询性
所谓探询性,是指教师的提问要体现探究和询问的思路,包涵试探、寻求的语气。在快节奏的活跃课堂里,那些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的答案,或者,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理由是错误的。当你不能确定在一个正确的回答背后,意味着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时,应使用探询性问题来加以澄清。如教学“9的减法”,教师出示情景:“9个气球,飞走了3个,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回答“9-3=6”,教师这时可以追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这样你就有可能听到“9表示气球的总个数,3表示飞走的个数,求出来的6表示剩下气球的个数。”通过这样的追问,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使用探询性的提问能诱发新的学习信息,使课堂显得更丰富多彩。
二、提问的面不仅要宽还要有指向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要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一方面,提问要符合教学实际;另一方面,提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提问容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他用多媒体出示游泳池,并特写出“浅水区”的指示牌。同时提问:你去游泳,这里安全吗?学生:安全,带救生圈就可以。这时教师又追问:真的安全吗?学生:带上家长陪同会更安全。这时教师只好出示游泳池的剖面图:最深处1.7米,最浅处1.1米,中间1.4米。教师只好问,1.4米是怎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意思?很显然,教师最先提出的问题,其目的是想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但提出的问题却有很大的开放性,缺乏数学指向性,学生抓不住要害,无法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笔者认为,应当在出示主题图后,一定要抛出一个具有定向性特点的问题——如“有一冒失鬼,经过计算,游泳池平均水深1.4米,自己身高1.43米,马上就往水里跳,你们认为这样安全吗?”这样,学生才会顺着问题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从而解决了问题。
三、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就是说,有效的提问能一下子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几种不同层次的思维形式,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不同的提问方式: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你能在这两点之间多画几条直线吗?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等等,不同的提问方式,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教学如何把握,我们就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前三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三种类型提问则常用于间接的教学模式。
总之,课堂的提问应讲究技巧和策略。只要教师心中有学生,就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就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要教师心中有目标,就能精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纪微.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