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萍等
摘 要: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在校大学生一直是新形势下参加社会实践的中坚力量,在下乡传播先进文化与积极参加服务劳动的同时,也是作为对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的一种锤炼与实践教育。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培养,促进了当代大学生进一步与社会生活接轨,帮助其在新形势下脱颖而出。
关键词:高校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150-02
引言
“大学生下乡”活动起源于20 世纪80年代初。所谓“三下乡”活动即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了促进农村科教文卫建设健全,不断改善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教育和科学发展的精髓。大力推进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及卫生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小组人员以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浅析黑龙江省高校学生“三下乡”活动现状及对策,致力于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理论,通过得出的理论来支持社会实践工作,为农村文化、科技和卫生发展滞后的地区补充新的文化、科技及卫生知识给养。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随后在各个高校积极展开活动并逐步发展成具有合理组织架构的团体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在校大学生建立一个与社会接轨的交流平台,为其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迄今为止“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已成为各大高校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常规性活动,也是考核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对于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高校学生在校大学生一直是新形势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三下乡”活动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进一步与社会生活接轨,帮助其在汹涌的时代潮流下脱颖而出。“三下乡”活动也是对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的一种锤炼与实践教育,为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培养。
为响应2013年中宣部等14个部门下发的《关于2013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要求,从而为三下乡活动贡献绵薄之力,我小组人员通过对网络调查及哈尔滨地区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并与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已充分了解了关于“三下乡”活动的基本情况。经过整理得知,黑龙江省各个高校活动成员普遍以志愿者的形式深入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大高校的暑期“三下乡”基本以支教和访问为主,进行先进文化和科技传播,交流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通过一系列宣传与实践活动,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同时更多地为基层群众服务。首先,通过“三下乡”活动,为农村引进前沿的思想文化,发展农村经济与文化市场,从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来扶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等事业的繁荣发展。其次,涉及面较广的“三下乡”志愿活动可以拓宽在校大学生的视野,充分发扬志愿者精神,在劳动服务、磨砺自我的同时也将自己所学的先进科学理育进行完善。再次,城乡联系密切有利于为城乡一体化建造一个更为扎实的平台,促使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脚步,并将建设小康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最后,为了在新时期贯彻党的路线,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投身实践、深入基层;还可以通过文章进行宣传,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升华,通过发展社会中坚力量从而推到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志愿麦田、少长咸集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轲曾说:“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由此可见,从顶层设计来看,大力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坚持群众路线,会给中国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三下乡”与“四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了高校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在推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满足广大青年学生磨练意志、增强才干的客观要求下,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肯定。通过小组调查问卷显示,只有13.90%的同学认为必须参加,60.99%的同学表示愿意尝试;但还有5.01%的同学认为没必要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1.16%的同学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持反对意见。同时,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目的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大学生普遍认为,参加“三下乡”实践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服务社会、砥砺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观,为步入社会做出准备。因此,无论是刚刚踏入大学的稚嫩大一学子还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子,都表现出对“三下乡”活动的大力支持。
二、时移势易、披荆斩棘
人生就像坐在一个房子里,你若在阴暗的角落,你便什么也看不到,如果你坐在窗户旁边,你将看到无限美丽的风景。因此,聪明的人,不仅要学会换位思考,还要会考虑事物的两面性。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大学生人才智力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然而,“三下乡”活动经历长久的发展后也逐渐出现了新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学生对“三下乡”实践缺乏正确认识,利己主义思想趋于严重。其次,高校大学生普遍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下乡实践活动,活动时间期限短,活动形式单一,致使“三下乡”活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最重要的是学生没能得到实质性锻炼。再次,没有严格的监察制度,部分参与者存在侥幸心理,以致志愿服务的质量无法保证;然而这并不是我们退却的理由。综上所述,各个高校学生如何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收获的进行“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服务活动等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聚焦的问题。并成为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转折点的重要标志。
三、吐故纳新、百举百捷
美国著名记者林肯·斯蒂芬斯曾说:“没有已经完成的事情。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待完成。最美丽的画儿还没画,最伟大的剧本还没写,最优美的诗歌还未创作。”尽管在过去的时间里,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获得显著的成绩,但在日趋复杂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新形势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任重而道远。首先,大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是进入社会的重要环节,在短暂的服务时间里,参加活动的态度比活动的最终效果要更为重要。因此,笔者参与的小组建议,在下乡活动之前要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培养其服务的真实能力,并在下乡期间采取按时写工作汇报并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其次,扩大大学生“三下乡”的活动参与面,将传授知识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提前进行工作部署及准备并合理安排组织结构,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促使活动正规化、条理化、实效化,促使活动更为充实有效。再次,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可以采取“精英与新人结合式”组织方式,加强活动针对性,促使同学们带着竞争与合作的方式进行志愿活动,在相互帮扶的同时互相监督,保证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共同进步。最后,在“三下乡”活动期间,大学生应该与专业机构通力合作,明确了解志愿服务地的发展状况与志愿服务的任务,并经专业机构认证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再展开活动。
“三下乡”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同时也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校园与社会相衔接的平台,使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实际工作能力。首先,加强对青年学生“三下乡”活动观念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对“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使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不仅仅将“三下乡”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而且身体力行地做到思想下乡、行动下乡、感情下乡。其次,进一步加强“三下乡”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的建设。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是一种短暂的、机动性的活动,而是要将其长期化、阵地化、实效化。推进青年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签约长期的定点帮扶地点,真正的为当地生活、文明作出建设性的贡献。最后,加强“三下乡”组织结构的组合配备,应积极联络更多的高校教师及专业机构组织投身到“三下乡”活动中,在调查研究、科技支农、经济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理论及专业优势,使“三下乡”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是新形势下培育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措施,只有认真结合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具体实际,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才能使“三下乡”机制真正成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成就自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为此,应抓住所有积极因素,尤其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让高校“三下乡”活动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应坚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
[2] 2005年,团中央、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 [2005]3号).
[3] 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在集中服务活动中指出,2013年要按照中宣部等14部门下发的《关于2013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活动的通知》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负起责任,努力把“三下乡”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 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并
于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
[责任编辑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