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
摘 要:以同川梨为品牌的梨产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更新、提质、换优,原平酥梨成为了原平农业产业化的一张名片。该产业种植总面积约6 866.7 hm2,同时,还培育了一批以梨产业为依托的水果贩运大军,人数达到3.5万,使其成为了酥梨之乡真正的“东山摇钱树”。但是,原平市酥梨产业名不副实,产业规模大、链条短、产业名气高、素质低、产业市场广、效益差,在资金、技术和品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关键词:梨产业;产业化;提质换优工程;新型经营主体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1.110
1 梨产业的发展现状
原平市素有“梨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梨产区之一,1986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酥梨基地。20世纪90年代初,梨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除了传统的同川梨区外,在子干、大牛店、沿沟和大林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子干万亩酥梨基地,具备了产业化的雏形。2013年底,全市共有果园约11 586.7 hm2,其中,梨园面积约6 866.7 hm2;水果总产量5.9×107 kg,其中,酥梨产量4.2×107 kg,总收入近6 000万元。
目前,原平市梨产业的发展处于低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酥梨的发展和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支撑不强。尽管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但是,仍然存在规划缺陷。梨产业的发展不能以5年、10年建设为目标,应当以20年或者更长时间为一个发展周期。②梨园基础设施条件差。原平市酥梨的优势产区大多分布在地理条件比较差的山地丘陵地区,适合树木生长,有助于增加水果的糖分,但是,其抵御冻害、旱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近年来,晚春出现冻花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让梨农防不胜防。③建后投入少,管护产脱节,树株分户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产量一直较低,每公顷产量不足40 kg,优果率仅为55%,高档果率不足10%.④商品化处理程度低。原平酥梨至今依然滞留在采后土法储藏、混级贮运阶段,在市场上有名声无货物,土法储藏占到总量的90%以上。⑤梨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尽管有3.5万人的水果贩运队伍,但是,帮助支持家乡酥梨销售的人并不多,跨海能贩香蕉,跨省能卖芒果,而本地的酥梨卖不出去。
2 梨产业发展对策
原平市梨产业是现成的产业化经营范本,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是规模示范的典型。目前,有3个需要“解决好”的问题:①解决好产业怎样定位的问题;②解决好产业如何突围的问题;③解决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2.1 统一共识,合理定位
梨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原平市传统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还应当成为原平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将产业长远规划作为原平农业现代化蓝图中的主要指标,通过规划建设,使原平市梨产业加实增厚,让主管部门、职能机构、各相关乡镇和村庄达成统一的共识,确立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具体道路。
2.2 示范带动,提质增优
针对原平市梨产业如何脱胎换骨,突出守旧保守的氛围,市委、市政府从2013年起下了很大的决心,明确了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2014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再次为梨产业的发展吹响了进军号,市政府决定拿出100万元推动梨产业的发展,实施“酥梨提质换优”工程,专门组成项目实施队伍,由分管副市长担任项目组长,农委和相关部门牵头配合,具体做法是“选优、布点、引才、配套”。
2.2.1 选优
选优品种确定为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选育的玉露香,适宜在原平市同川地区栽植。这个品种的梨抗腐烂病、抗褐斑病和抗白粉病的能力要强于酥梨,易成花、座果率高,储存期比较长。
2.2.2 布点
在东社镇枣坡、白塔岗村新发展约23.3 hm2;在子干乡东南贾村新发展约43.3 hm2;在东社镇薛家庄、枣坡村高接换种20 hm2;在子干乡东南贾村高接换种50 hm2。
2.2.3 引才
实施高接换种,加快树形恢复,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实施。为此,从河北深州市聘请了15名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培训本地技术人员10余人。
2.2.4 配套
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标准实施“酥梨提质换优”工程,分别在子干乡东南贾村建设50 hm2高接换种示范园和约46.7 hm2新植示范园,在东社镇发展约33.3 hm2示范园,总面积约133.3 hm2。同时,结合其他配套工程,目前,在东南贾已投资10万元打井1眼,投资60万元整修道路7 km,投资40万元架设高压线3.5 km,并将开工建设200 hm2膜下滴灌工程,形成园区“井、路、电、灌、储”五配套格局。
3 合理规划,稳步推进
针对原平梨产业的发展,农委作为主管行政部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做好中长期规划,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结束之年,从2016年开始将进入“十三五”规划的新阶段,要把原平市梨产业的发展纳入原平现代农业发展的蓝图中,将其作为原平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逐步推进提质换优工程;②加强协调指导,搞好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借鉴外地的先进做法,用科技人才提升梨产业的内在实力;③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不仅要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还要聘请高级科研人员强化对梨区梨农的培训,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1 000人;④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建设,大力支持新型的、以梨产业为主体的梨农专业合作社和大户的发展,充分调动梨农的生产积极性,逐步形成“以传统区域为重点,新型经营主体为骨架,广大梨农为内容”的梨产业新发展格局;⑤处理解决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由农委和相关机构组成专业队伍,随时随地解决好梨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原平市梨产业的发展想法子、理路子、找票子。
4 结束语
总之,原平市梨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逐年提质换优,不断创新改造,在取得经验、吸纳技术、开拓市场的基础上,在“十三五”期末,让原平市梨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各类新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总面积达到12 000 hm2左右,重振酥梨之乡的雄风。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