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探微

2015-06-16 19:40杨修平
教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新进展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杨修平

[摘要]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语言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为了引发学生意向、明释教学内容、调适教学形式、关注教学结果而设计的一种以英语问题为载体并能够使学生做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策略。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有效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而且是专业视角下成功外语教学的必要逻辑前提,直接关乎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外语学习的成效。它具有支撑和实现自身功能的系列标准、原则和策略,并在“后方法时代”获得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师生互动;策略;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2-0050-04

0引言

从教育学的普遍视角看,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意向最便利、最有效的方略之一,早已被誉为各类教学最常用的策略和“最富影响力的教学艺术”[1],而“引起意向”又是有效教学的“四大逻辑必要条件”[2]之一。因此,“有效提问”是有效教学的必要逻辑前提,直接关乎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外语教学的专业视角下,以外语语言本身为媒介语(手段)和目标语(目的)的提问和回答这一师生“互动”活动几乎全面渗透于“外语学习的五个必需环节”[3],即真实语境的体验、交际需要的驱动、交流互动的过程、大量接触的积淀和积极情感的配合,而“师生互动”通常被认为是当代与传统外语教学的根本区别之一,已成为“后方法时代”(The Post-method Era)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4],美国知名的外语教学法研究专家瑞弗斯(W Rivers)甚至认为“互动”是外语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有效提问”更是成功外语教学的必要逻辑前提,直接关乎外语学习的成效。

1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要素与标准

本研究综合Penny Ur关于提问的含义[5]和崔允漷教授关于教学逻辑必要条件[6]的论述,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语言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为了引发学生意向、明释教学内容、调适教学形式、关注教学结果而设计的一种以英语问题为载体并能够使学生做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策略。

1.1有效提问的制约因素

制约和影响有效提问的因素主要如下。(1)学生的水平。不同类型的问题对回答人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如陈述性、展示性问题往往关注的是信息和知识的再现,而分析性、评价性问题则对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问题是否符合上述因素将直接影响提问的效果;(2)学生的好恶。满足学生兴趣和需求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一般而言,分析性、挑战性、自身经历相关性问题是学生喜欢的,而事实性、猜测性、选择性和与己无关的问题往是学生所厌恶的;(3)问题的梯度,指问题最好按照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聚合到发散、由是非到原因的顺序排列,体现一定的难易梯度;(4)等待的时间,即提问和答复之间的时间间隔。A Orstein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只有一秒的等待时间下,学生无思考余地,回答质量难以保证,当等待时间增至三至五秒时,提问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回答质量也随之上升[7];(5)教师的反馈。追求成就感是每个人天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对自己的答案给出明确的反馈评价。合理的表扬能增加成功的自信感觉,从而激发或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活动。此外,教师的反馈还要兼顾学生年龄、性别、爱好和需求。

1.2有效提问的评判标准

Penny Ur早在1996年出版的“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就对有效提问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迄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的评判标准[5]。在当代外语教学环境下,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评判标准至少包括下述六个核心要素:(1)问题本身要清晰明了(Clarity),即问题应该让学生立刻明白其含义和要求,并对预期答案做出清晰的判断;(2)问题覆盖对象广泛(Availability),即问题能保证班中的绝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而不是针对某一或某些学生群体;(3)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Interest),即问题必须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相关性,让学生提神醒脑、乐于作答;(4)问题富有学习价值(Learning Value),即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其答案对学生后续学习有诱导和有帮助价值;(5)问题有正向扩展功能(Extension),即问题能够激励、辅助和诱导学生应用已知、发挥想象而做出深入的、扩展性的回答;(6)问题有安全反馈保障(Teacher Reaction),即问题本身能让学生相信即使自己的答案不是很恰当、正确或完美,也不会受到老师的嘲笑或鄙视,相反,无论答案如何,都能得到一份应有的肯定和尊重。

有效提问的首要标准是得体,即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提出不同类别的问题。本文参考王笃勤[7]的分类研究,将问题按不同的标准概括为下述五类:(1)依据问题的形式分类,以Yes/No作答的是非性问题、以选择疑问句标识的选择性问题、以Wh-开头的特殊要素性问题、以How/Why引出的策略性或原理性问题。四类问题的难度依次加深,前两类属于浅层问题,而后两类属较深层次的问题,要求回答者具备相应的语言和思维能力;(2)依据问题的内容分类,用特殊疑问词引出的信息性或事实性问题(如:When and where was the 29th Summer Olympic Games held?)、用How/Why引出的理解性问题(如:Why should we build 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用条件句引出的应用性问题(如: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he minister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限定条件的分析性问题(如:Who can explain why the U. S. came into a super power in such a short time?)和评价性问题(如:Was it right or wrong to…?);(3)依据答案的弹性分类,即按作答的自由度可分为封闭性/聚合性/展示性问题和开放性/发散性/参考性问题两大类,前者属于较浅层的信息性问题,有明确一致的相似或相同答案,后者属于较深层的创造性问题,需要想象和思维,往往没有明确固定的答案;(4)依据问题与材料的关系分类,可分为显性材料问题、隐性材料问题和超越材料问题,三者分别属于细节辨识性、主旨归纳性和综合推理性问题,作答难度逐步递增;(5)依据问题所需投入的程度分类,可分为事实性问题(如:Do you have your own methods for learning English vocabulary?)、展示性问题(如:How many courses have you chosen so far?)、观点性问题(如:According to the author,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和交际性问题(如:Do you think why people spend so much time and money on their appearances?),前两者所需的投入较少,后两者则需较多的投入。

2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与策略

2.1有效提问的基本原则

F Peterman[8]基于其对语言课堂提问的研究,发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问题”的基本特征,本文将其适当概括如下:(1)发散开放,有效问题发人深省,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认知和推理能力,并有助于学生此类能力的发展;(2)具体明了,有效问题能够为回答者提供清晰的认知和作答信息;(3)活跃积极,有效问题能够引发积极活跃的课堂互动活动;(4)承前启后,有效问题能顾及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能给学生一个必要的基础和安全平台使其自由发挥,承前启后;(5)促进发展,有效问题经过师生的课堂互动加工后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认知和技能的进一步发展;(6)相互关联,有效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各项知识和技能之间建立联系。

基于对上述有效问题基本特征的分析和对A Orstein [6]关于有效提问系列原则的借鉴,本文联系当代外语教学实际情况拟将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主要原则概括如下:(1)有效提问的“倡导性”原则在问题本身的技术层面,教师首先要提前准备五至六个关键问题,要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反思以问题的方式表述,提问要清晰明了、要有时代性和刺激性、要适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要与学生经历相关、要有逻辑序列性和难度变化性;在问题之外的非技术层面,教师要设置足够的准备时间、要追问正确的答案、要探讨不准确的答案、要兼顾主动和被动的学生、要兼顾守纪律和不守纪律的学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问答,最后还要注意提问位置的变化;(2)有效提问的“禁止性”原则:在技术层面,不要提有一半猜测机会的是/非问题、不要提不确定或不清晰的问题、不要提双重或多重选择性问题、不要提拖拉性问题、不要提冗长性问题、不要提盘查性问题;在非技术层面,不要先点名后发问、不要只针对部分学生群体、不要抢答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不要重复学生的消极答案、不要作吓唬式回答、不要回避不妥问题或置之不理。

2.2有效提问的应用策略

王笃勤[7]在综合D Norton[9]和A Orstein[6]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并依据上述有效问题的特征和有效提问的原则,认为有效提问活动贯穿于提问的四个阶段,即教师准备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组织答案、教师提供反馈。因此,有效提问策略也相应地分为四个部分,即计划准备、设计加工、实施调控和反馈评价策略:(1)计划准备策略,即在正式课堂提问之前,教师应依据下述要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定提问的目的选择提问的内容设计组织问题预测可能遇到的意外书面记录问题;(2)设计加工策略,即教师在提问阶段选择恰当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常用策略有:简化提问语言、调节问题难度、启迪学生思维、保证相关性、善提挑战性问题、多用继续性问题、善用发散性问题;(3)实施调控策略,即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管理提问方式的策略,具体方法包括:问题排序、问后点名、选择提问、转移问题、诱导答案、延续时间、全体监控、变换问题;(4)反馈评价策略,即教师对学生的答案或疑问做出及时恰当的反馈和评价,主要方法有:直接表扬、间接鼓励、引用学生语言、借助身体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直接表扬策略的使用往往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及问题的难易度,与教师的表扬相比,年龄大或成年的学生往往更在乎同伴的认可;简单的问题一般不宜给予过多表扬。第二,引用学生语言或评价也是一种间接的表扬,借用某些同伴的评价来反馈其他同学的答案或疑问往往能发挥独特的榜样力量或暗示效应。第三,教师不经意的某一身体语言,如积极的手势、表情等也能有效传递正能量。

3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的新进展

上文关于有效提问的探讨更多的是停留在传统视角下单一维度的静态研究和“方法时代”[10]以追求教学方法本身为目标的研究,而现代“师生互动”理论和“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观为有效提问的设计和实施开拓了新视野、提出了新挑战。

3.1基于现代师生互动视角的有效提问

左焕琪[4]认为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共同构建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双向交流活动。这里的互动不仅包括狭义的师生英语问答,而且还具有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思想交流和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等内涵。它通常包含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意义上的多次交流,而非教师或学生对其中一方语言或行动的简单反应。也就是说,当教师向学生单向讲授或展示教学内容而未获得学生的反馈或有简单重复与机械操练的反馈时,都不是真正的师生互动,只有在师生问答经历了“启动反应评价”(IRE)或“启动反应跟踪”(IRF)等有意义的交流后,才是真互动。因此,基于现代师生互动视角的英语课堂“有效提问”不再停留于传统的基于语言操练本身的“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而是基于任务或意义的有结果的“系列交流”时,它能促使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和学生的主动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推动英语课堂教学的持续能动发展。

3.2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观下的有效提问

“后方法时代”是以库玛拉法代夫鲁(B Kumaravadivelu)[11]为代表的应用语言学家在研究英语教学发展史后提出的一个动态新概念,即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以研究师生交互作用、英语教学与社会变化及语言政策的关联、多元文化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英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的应用与发展等重大问题为主的时代。它是“方法时代”(The Methods Era)发展的必然结果。“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观,更科学地剖析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本质,即课堂是多种因素交汇互动的场所,外语教学是一个能动发展的过程;课堂中最重要的教学要素是教师和学生,师生互动是课堂各教学要素互动的核心;课堂不仅关注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而且重视学生品格和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思维能力、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课堂重视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实践应用,关注实际教学效果,不再将方法变革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观下的“有效提问”不再拘泥于英语教学本身的各个要素,而是将视野移至更广袤的空间,关注全球化视角下和跨文化环境中英语教学的多种制约因素和多重育人使命,营造课堂的动态功能和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1] Taba H.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ought Processes [J].Teachers College Record,1984,Fall:327-361.

[2]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初明.外语是怎样学会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 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Ur P.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6] Orstein A.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M]. London:Wm. Brown Communication Inc.,1995.

[7]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 Peterman F. Asking Good Classroom Questions [EB/OL]. http:// www.bsu.edu/burrs/iwonder/strategies/good questions.htm,1999.

[9] Norton D.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f Language Arts [M]. Oxford:Heinemann International,1989.

[10] Brown H.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Post-Method Era:Toward Bette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Assessment [A].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An Anthology of Current Practice [C].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11] Kumaravadivelu B. The Post-Method Condition: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FLT [J]. TESOL Quarterly,1994:27-48.

Detailed study on "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YANG Xiu-ping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Qu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Quzhou,Zhejiang324000,China)

Abstract"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based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can be defined as a type of strategy adopted by English teachers for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illustrate teaching contents,modify teaching forms and achieve teaching results,which is not only one of the logic requisite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in a common sense of pedagogy but also the very essential factor for successful English learning in a technical view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It has a series of features,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its own to support and realize its functions,which accomplishes its latest development in the Post-Method Era.

Key words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effective questioning;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strategy;latest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新进展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在线分析仪表和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新进展
2016年EMSEV学术研讨会与震磁研究新进展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新进展
基于情景教学法的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微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新进展及启示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