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不相信传奇

2015-06-15 21:10流沙
时代风采 2015年9期
关键词:沼气池沼气村民

流沙

为了一个童年的梦想

略为花白的胡须一直延续到发际线,胡须的长度甚至超过了头发的长度,一件暗红的衬衫配一条深红色的领带,显得精神而不张扬。

艺术家的形象,科学家的严谨在他身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1965年出生的张无敌,小时候因父亲的工作关系在楚雄州大姚县长大,他在大姚县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业,在他的记忆里,有件事现在回想起来他仍觉得心疼。

当时大部分群众还没有环保意识,家里做饭就靠烧柴,每天村里的小孩放学之后回家就是砍柴。

刚开始的时候,在离家很近的地方就能砍到柴,但几年过后,林地的面积在人们的斧头下逐渐消退。等到小学5年级的时候,在附近已经砍不到烧柴,出门砍柴就得走上很远的路,还得带上干粮。

等他上初中的时候,即使在很远的地方能砍到柴,但路太远了,靠背已经没办法了,就直接砍倒一棵树拖回来。

最后山上没有可以砍伐的树木了,就找来十字镐,把原来的树桩刨出来,到山上一看,到处是这样的大坑。

这些记忆,成了张无敌挥不去的印记,植树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斧头的速度。

怎么才能守住这些森林呢?

虽然当时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只是出于保护环境的一种单纯想法,这个想法在他进入大学之后逐渐清晰起来。

1985年,正上大学三年级的张无敌与两位同学一起被老师选入实验室勤工俭学,主要工作是辅助老师做一项农村沼气工艺方面的研究实验。

同一套实验程序,要重复上百遍甚至上千遍,实验报告上记录的除了数据还是数据。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实验室工作,让两位同学呆不住了,他们接连离开,但是张无敌却留了下来。没想到,他就此与沼气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在通海第一次参与沼气池建设的时候,从放线、挖坑、砌砖到这个沼气池完工,一连持续了15天,在这15天的时间里,张无敌一直坚守在现场。

“做科研工作,就是在不断地重复实验,这样才能寻找出规律,有新的发现。”张无敌能坚持下来,不是因为“科学家”这个美丽的光环,更不是因为功名利禄,而是源于他长期以来对农村能源问题的隐隐担忧。

没一条路能一帆风顺

实际上,科研这条路并不好走。张无敌毕业之后,当时由于很多原因,沼气池并没得到大家的重视。

曾经有一次,有人还问他,你这么年轻,为什么科研方向会选择沼气,从这个问题上也反映出当时沼气在推广方面的困难。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当时在沼气领域的科研人员纷纷转行,选择其他项目。

2000年的时候,他去参加一个全国能源领域的一个交流会,发现能源领域的科研队伍处于一个断代的现状,老的太老,小的太小。

但他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他始终坚信,这个方向不会错。

正是在这样的坚守下,1999年,张无敌终于拿到一个自己的课题。

这还得从1998年的那场大洪水说起。1998年的洪灾之后,环保问题得到人们的重视,云南又处于金沙江、珠江等几条大江的上游,植被保护显得格外重要。

到了2002年的时候,云南省政府在承诺为民办8件实事中,其中就有一条,为老百姓修建沼气池。

在这样的机遇下,张无敌在沼气领域的研究也迎来发展的春天。“做科研不能脱离社会的实际需求。我做科研不是为了有惊天动地的发现,而是为了对社会产生实际意义。”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张无敌的心声,也道明了他前行的方向。

他在推广沼气池建设的时候发现,如果利用传统的沼气池方式,工程量比较大,光是水泥就需要一吨重,再加上挖坑、砌砖等工序,劳动强度太大了。

于是,他加紧了玻璃钢沼气池罐的研究,经过多次试验,一个重量100公斤的玻璃罐成功地研制出来。

2000年平凡的一天,墨江县景星乡路思村邦童山社却比过年还热闹。这个只有十多户人家的贫困乡村家家户户欢天喜地,拿出珍藏的美酒,摆上丰盛的美食,只为了款待几位来自远方的贵客,其中一位就是张无敌。

原来,为了帮助这个未通车路的闭塞小村庄,张无敌通过种种努力,终于给村里送来了自己研发的专利产品——商品化户用玻璃钢沼气池。后来,该项成果获2005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选址,挖坑,安装,填料。仅用了3天时间,村民们就亲眼看到了玻璃钢沼气池创造的神奇——沼气池里脏兮兮的人畜粪便和杂草产生了纯净清洁的可燃气体,这可是他们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事情。用这种气体烧水做饭可比烧柴省事、简单多了。

几乎全村人都参加了这次沼气使用的庆功宴,人们久久不愿离席。得知张无敌一行因工作繁忙不得不连夜返回,全村人自发点起火把,连成一条长长的火龙为他们照路,并且陪行了1个多小时,一直送到公路旁。

张无敌说,这份永存于心的感动,给了他从事此项科研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即便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他也心甘情愿。

一声“大胡子伯伯”的感情

在推广沼气池的同时,张无敌还兼职当起了群众发家致富的“参谋”。

一家养猪场修建沼气池之后,原来没地方排放的废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沼气不但省去了一大笔燃料费用,而且沼气池所产生的肥料也成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当地的农民都来买沼气池产生的肥料,50元一吨。沼气池带来的好处让这位养猪场老板笑得合不拢嘴。

张无敌在一次与他的交流过程中,建议这位养猪场老板,自己可以租一片地来种蔬菜,不用施化肥,就用沼气池产生的肥料就够了,这样种出来的菜就是真正的有机蔬菜。

这位老板听从张无敌的建议后,已经从附近村民手中租来了一片地,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因为他觉得张无敌值得信赖。

每一个信赖都是有原因的,之所以这些村民这么相信张无敌,源于他的亲和力。

一个年轻的村民利用沼气池的肥料来种葡萄,葡萄种出来之后,当地村民发现,这种葡萄的糖分充足,而且口感很好,他家的葡萄在价格和销售上都比较好。

这个年轻人一见到他,不喊教授也不喊老师,就叫张无敌“大胡子伯伯”。

一声大胡子伯伯顿时把这种感情的距离拉近了。实际上,张无敌还有另外一个“雅号”——泥腿子专家。

张无敌一有时间就往农村跑,不管是在梁河县黑脑子村,还是在富宁县老寨彝族村,越是偏僻、泥泞、污浊的沼气池建设地,越能看到他朴素的身影。

今年3月份,他刚刚去曲靖一个基地带领当地的养殖户农作物施肥,这几天,他又计划利用五一假期带着他的研究生到这个基地去施肥,一来可以让学生有更为直接的体验,二来能多传授一些致富的技术给当地的村民。

很多村民知道他是云南师范大学的教授和系主任时,还一直表示不相信,最后送给了他一个“泥腿子专家”的称号。

实际上,张无敌能一直热衷于往农村跑,源于他爱人的支持。他本人不会开车,下到农村去都是他爱人开车送他去,见到当地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农村人对张无敌的尊敬,他爱人也非常感动,主动充当他的驾驶员。

张无敌从事沼气等生物能源研究满30年,如今已成为我国沼气、生物柴油等多个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多项科研成果已经在我国以及东南亚、非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农村得到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做一件事情,一年不见效,那就用2年来做,2年不见效,就用3年来做,人生盯着一个目标来做,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张无敌说,日出日落是永恒的,明天该出太阳还是出太阳,该下雨还是下雨。

说这话的时候,张无敌还真像一个艺术家,略为花白的胡须随着说话的语速轻微地抖动,脸上的笑容平淡而不失真诚。

猜你喜欢
沼气池沼气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中国沼气》征稿简则
水泡粪工艺制沼气及沼气的净化提纯
海宁市农村废弃沼气池现状及处置对策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沼气池浮渣结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