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青月
摘 要 从布局调整的含义出发,分析了河北布局调整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并对河北省布局调整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对策;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181-0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北省中小学的教育基本普及,当下如何让农村教育更均衡的发展已经成为河北现代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为了不断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河北不断对学校的布局进行调整,经过几年的努力,河北学校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的规模得以扩大,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但在农村布局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不断促使河北农村教育持续发展。
1 布局调整的含义
布局调整是指依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自然条件,并从学龄人口数量、分布情况以及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现状等因素考虑,对学校的布局结构重新进行合并、新建、扩建、撤销等规划。2011年,《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的意见》指出,为使河北省中小学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实现基础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及效益协调发展,河北省政府决定进一步调整全省中小学布局,并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相对集中、扩大规模、确保入学、提高效益”的基本原则,力争用3~5 a时间,基本完成河北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2 河北布局调整中出现的问题
2.1 河北布局调整中引发的矛盾
首先,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调整幅度过大,脱离了实际情况需求,造成很多学生需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加大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使学生在上学路途中增加可危及人身的安全的隐患,并且学生在路途中的身心劳累可能造成了学生无心学习失去了兴趣。其次,由于学校路途远,部分学生需要住宿,这就造成家庭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造成学生中途辍学。最后,部分地区调整后,有些学校被撤销或者合并后,学校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各个地方生活习惯以及地方方言等不同,造成很多学生难以融洽相处,最终激化学生间的矛盾,甚至成为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矛盾[1]。
2.2 河北布局调整中学校间的差距
河北省部分地区布局调整,使各个地方的学校间的差距增大,学校有等级划分的现状,有些学校教学条件以及环境明显不如优势学校,造成很多老师不愿意继续呆在条件差的学校任教,有些学生家长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呆在条件差的学校就读,这进一步拉大了学校与学校间的差距,甚至造成老师、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激化,更造成了河北省教育的不均衡发展[2]。
2.3 河北布局调整中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很多孩子很小就离开父母,长期处于集体生活,使中小学生脱离了社会与家庭的约束,甚至造成中小学生过度依赖学校,而中小学生又正处于道德发展的协调时期,这个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产生心理疾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孩子年龄太小住宿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与引导难度。
2.4 文化缺失影响了农民的生活
在农村中,学校的作用不仅是培育人才的场所,更是传承和发展农村文化的阵地,在农村布局的调整中,部分农村的学校被撤并,阻截了农村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农民群众失去了文化传承依托,而学生又要住宿,不能时常回家,造成农民文化生活更加单调乏味,部分农民为了增加情趣,把时间花在赌博或者封建迷信活动中,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3 河北布局调整中出现的问题原因
3.1 河北布局调整中不确定因素影响
河北在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各个地方都主要考虑学校的规模、适龄人口比例,以及招生服务范围等,关于农村农民的经济能力,低龄学生的自理能力等并不在考虑的范围内,但这些社会不确定因素直接关系到学校布局调整是否能顺利实施。寄宿学校的大量建设致使农民子女的教育费增多,贫困家庭无力承受,导致很多学生的子女的辍学,影响农村学校的发展。
3.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影响
中小学生的教育是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系统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家庭教育既是中小学生教育的摇篮,也是人在受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参与了孩子一生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对孩子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意义重大。而学校教育虽然在孩子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并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但是终究不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同时,学校虽然强调因材施教,但终归不及孩子父母了解孩子的程度,从因材施教方面来说还是家庭教育比较占优势。没有家庭配合与支持,学校教育就无法发展。因此,在学校布局的调整中,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教育相统一,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4 河北布局调整对策
4.1 从深入调查出发,结合河北实际情况调整
目前,我国农村的中小学生人口总数略有下降,这给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打下了良好的人口基础。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总体素质不断提升,这也为农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河北省农村学校布局要更好的调整,首先要适应农村人口的变化,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统计农村人口的变化,如人口增长率,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以及外出打工的人口流动情况等,并做好中小学生的人口估算,科学地规划农村学校布局;其次遵循就近入学的原则,根据各村实际地理位置布局结构调整学校布局,以方便中小学生入学,对于地形较为复杂地区,采取保留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的方式,缩短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路途;再次,要从农村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出发,在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对于困难农村,可适当减慢调整速度,并可先采取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方式,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目的;最后,切不可出现盲目调整学校布局情况,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先制定科学的布局调整规划,并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促使河北省农村教育持续有效的进行。
4.2 给农民相应的补偿,减轻农民负担
农村孩子能否上学关键在于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学校布局调整关键因素,为了保证孩子能接受教育,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给与农民的财政补贴,不断的从生活、伙食、寄宿、交通费用等几个方面加大补偿力度,促使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课程;其次,要保证特困学生接受教育,政府给与资助或者学校自筹资金资助特困学生接受完义务教育。
4.3 农村学校在布局的调整中要以中小学生为中心
首先,学校在学生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家长在学生教育中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增强与家长的互动,可以设立QQ交流群、学校论坛、博客等交流平台,定期开家长会把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其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可开办成人教育学校或者课程,借以提高家长素质,使家长以身作则更好的影响中小学生,最后,家长要不断关注孩子的成长中的心理变化,并加以指导,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农村布局调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问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断变化,农村布局调整不能只适应农村的发展,还要统筹兼顾,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因地制宜,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适度提高学校文化建设,更好地推动城乡教育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玉,陶齐美,周文冲.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问题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2]万明钢,白亮.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9(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