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及产生效应

2015-06-15 15:55:21吕泽庶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模式效应

吕泽庶

摘 要 一直以来,农村土地的流转都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其不仅与土地供给的结构和变化联系在一起,更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总体进程紧密联系,也对耕地利用和保护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就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入手,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以期为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效应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179-02

现阶段,农村土地在流转上遭遇了不同的问题,流转方式和流转形式也不尽相同,导致产生了股田、重组、置换、出租以及转让等不同的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模式对于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效应是相当大的。所以,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分析和创新探究也就成为保障农民利益、稳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

1 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阐述

1.1 土地流转的概念

广义的土地流转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土地权利的转移或者流动,这种土地流转的概念是较为广义的,不仅限定于农村土地,还包括了承包权、使用权以及所有权等。狭义的土地流转特指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同一个农村集体内部进行转移或者流动,这种流转和转移针对的就是农村土地,针对农村承包土地。在权利上,仅仅针对的是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此种土地流转的概念也将流转主体范围限定于统一集体中的农户之间和存户之间。

1.2 土地流转的动因

土地流转的动因是土地流转模式构建和效应发挥、模式创新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土地流转的动因要有:第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大量农村土地闲置出来;第二,农民收入的结构变化使非农业收入成为大部分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农民收入也出现了多元化发展,部分兼职农民希望退出土地经营,而专业农户又希望获得更多的土地;第三,受到迁徙和地质灾害的影响,农村闲置土地增多,农村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将农村土地流转则成为闲置土地再利用的途径;第四,原有农村土地生产方式导致粮食增长趋势缓慢,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使得土地流转具备条件[1]。

2 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

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主要有转包、互换、出租、转让、入股、股田制、重组和兼并等方式。转包指的是农户不愿经营承包或者无力经营管理土地,临时将承包地交由他人代为耕作,并根据原有承包合同中的义务与权力行事。转让费和代耕费等由双方进行协商,税费依然归原来承包人员负担;互换是基于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的需要,实施土地连成一片的策略。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不愿放弃自身土地经营权的农民,村组可以将其与其他承包地进行互换;同时,依据土地级差地租进行相应的补偿。出租是指乡政府或者村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联系本地或者外地经营人员,签订乡政府或村组与经营者的租赁合同、村民和农户的合同,进而取得土地经营权。转让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已经没有劳作能力或者达到“五保”条件的家庭的土地进行重新发包。入股的土地流转模式主要分为“法人土地入股”和“非法人土地入股”的两种,其中,非法人土地入股模式是农民将自己土地的承包价折算为股份参与开发,农民自己负担应有税费。法人土地入股则是近几年的一种最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是为了实现城乡统筹的模式。股田制即通常所说的土地股份制,即在原有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之间依据土地承包合同,将土地使用权换做股份,通过公开竞争投保转让土地使用权,让土地连成一片;同时,在联合经营之下,农民可以优先成为农业产业的工人。重组是针对一些规模小、用地资源紧张的状况进行村组合并,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范围,满足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兼并指的是将村组和村组之间进行人口集中、建制合一进而实现土地兼并。

3 农村土地流转产生的效应

3.1 正面效应

农村土地的流转使得大量土地抛荒现象得到遏制,并确保了闲置土地的有效利用。换言之,农村土地流转一方使得可用地面积不断增多,经营范围不断扩张;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流转也使得农业分工趋向于合理化,实现了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工农业联合发展和健康发展[2]。

3.2 负面效应

具体来说,农村土地流转使得一些权益纠纷、用途偏差、权属改变以及法规违反的现象暴露了出来。例如,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私下交易、口头交易等出现,使得一些交易或者转让过程极易出现权益纠纷;小产权房的出现实质上就是农村土地流转用途偏差的最佳表现,这是因为一些农民擅自将农田作为房建用途。所以,农村土地流转是一把双刃剑。

4 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

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集约化生产所必要的。在创新过程中,首先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农民意愿,不能改变承包关系和土地用途。具体来说,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处理机制。其次,在确保政府主管部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大力实施土地流转的信贷担保,确保土地流转能够多次进行。同时,扎实推进农田向建设用地的流转,实施多元化平台发展和建设。最为重要的是,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必须换取应有的社会保障。

5 结语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不断面临新挑战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应当积极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出其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的效应。

参考文献

[1]刘莉君.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5-99.

[2]刘卫柏,陈柳钦,李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新思索[J].理论探索,2012(2):96-99.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模式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42:33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33:37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5:21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14:20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