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金全
摘 要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生猪饲养业也不断进步,但同时,生猪疾病却越来越频发,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及养殖户的效益。基于此,从生猪疾病出现的原因角度分析,讨论了生猪疾病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猪;疾病;发生;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140-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生猪饲养业在我国呈现出了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趋势,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饮食的需要,但近年来,生猪疾病的多发和治疗困难成为困扰养猪业发展的难题,尤其是一些传染类疾病,危害更大[1],因此对于生猪疾病的控制和有效防御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广大散养户来说,生猪疾病造成的损失使他们无法承受的,所以,生猪疾病的应对措施已经成为整个养猪业的共同问题。
1 生猪疾病发生的原因
1.1 管理质量差
很多养猪职业户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仅仅注重猪的饲料营养,而忽略其他如猪舍、温度、饮水及等空气环境方面的要求。但实际上,饮水、空气环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猪的生存质量及健康。在猪的饮水方面,很多养殖户缺乏养殖经验,而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猪的饮水中加入一些营养药物,却不知其中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一些有害物质影响猪的健康。在空气质量方面,污浊的空气会对猪的健康状态产生隐性的影响,如果将猪长期置于空气较恶劣的环境中,会对猪的肺呼吸系统产生影响,日积月累,会使猪表现出病理状态或是免疫力下降。由于部分养殖户养殖技术较低,又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为提高产量而加强养殖密度,使猪的生存空间低至合理范围,间接增加了空气的恶劣程度[2]。
猪饲料的配比也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在配比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营养的均衡,还要考虑到气温对于饲料的影响。因为有些饲料可能会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导致营养物质失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因此,要保证猪的饮食营养的全面性及安全性。这些涉及到养殖技术的细节,都是养殖户需要考虑的。
此外,要掌握好猪场的温度以及猪的各个生长阶段所需要的温度。温度计是观察猪舍温度最好的工具,很多养殖户只是通过温度计的观察就不再对猪舍温度进行调控,以致外界环境升温时,没有及时通风,导致猪舍温度过高,进而引发疾病[3]。
1.2 卫生质量差
在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及物流车辆的进出所带来的病原体和灰尘等也是影响猪健康的因素。外来人员的服装鞋帽这些都是可鞥携带病原的个体,而很多养殖户由于对此方面的疏忽,往往引发相应的问题却不知产生的原因。此外,饲养人员本身也可能将一些病原体带入到猪舍中。例如,养殖户经常发现猪患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这些疾病都是人畜共患的,很有可能是通过养殖人员本身及其私人物品带给猪的。
猪粪对猪舍的卫生状况影响极大,如不及时清理,一旦发生腐败,极易滋生病菌,不仅对猪只的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到养殖人员。另外,尤其是夏天高温时,存留的猪粪容易变质,如果沾染到猪的腋下、趾间等部位,将会诱发病变。
1.3 药物和疫苗的滥用
猪只发病后,养殖户只顾快速治疗而忽视猪的脏器保护,使猪在大量肌肉注射的刺激下产生强烈应激,此时其身体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而且,大量只用抗生素及抗病毒类的药物会对猪的肝肾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猪只健康的潜在隐患[4]。如果反复使用药物,一段时间后,猪只便会产生耐药性,这又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某些偏远地区,由于养殖技术不到位,没有相应的防疫措施,导致猪只的免疫力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爆发传染病,其危害往往是群体性的。大多数养殖户认为,只要注射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但疫苗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疫苗要经过生产、物流配送等多个环节才能到达养殖户的手中,无论哪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疫苗的质量。例如,运输过程中的冷藏保存、养殖户对疫苗的保存方式、疫苗保质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疫苗的失效。
1.4 母体免疫力差
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早使仔猪断奶并喂食营养饲料,导致仔猪抵抗力低下。而仔猪的抵抗力直接取决于母源的抗体高低,过早的断奶不但使仔猪多病难养,而且增加了患病的风险,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多仔猪夭折的原因。母体的抗体水平直接影响着仔猪的抵抗力,很多仔猪由于缺乏相应的抗体而体弱,导致仔猪断奶就发病。
2 生猪疾病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要想使猪只正常发育,就必须保证营养的全面供给,营养不全面极易导致许多生猪疾病。许多养殖户认为,只要有好的配方就能保证猪的全面营养的供给,但配方只是理论层面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猪的实际需求[5]。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对猪的饮食进行经常性的抽测,以此来保证猪饲料的营养成分。
猪的日常管理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来进行;同时,结合猪只的不同性别、年龄等来执行。例如,成年公猪的适宜生活温度是19~21 ℃,那么就要将猪舍温度控制在其舒适的范围内,当然,也不能过于死板,还需要在外界环境变化时及时调整猪舍温度,避免猪因外界环境变化而感冒。此外,不要忽略冬天保温夏天防晒这些最基本的管理措施。
猪舍的卫生清洁,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防止病原菌的传播,斩断病原传播的途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预防生猪疾病的方法。
2.2 加强传染病的防治
生猪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包括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链球菌病是致病性溶血性链球菌在血液中传播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病,犹由于其分布广泛且传播速度快,一旦传染,将会导致大片猪群的共同感染。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日常卫生的管理,避免使用霉变或过期的饲料。一旦发现有感染的猪只,应立即将其隔离,并检查其他猪只是否被感染;治疗时,可以选用抗生素,如磺胺嘧啶钠、林可霉素等。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产生于猪的附红细胞体,多发于夏季和秋季,可以根据其对化学药品的耐受性差这一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通常一般的消毒剂都能够将这种病原体杀死。虽然这种治疗方法比较廉价,但还是应以预防为主,其病原体主要来自病猪及死猪,主要通过蚊虫来传播,据此应加强对病猪死猪的隔离以及蚊虫的驱除,从源头上掐灭传染源,如果一旦传染,因注意切断其传播途径以此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3 完善免疫检测体系
通过检测猪只的健康状况,并及时进行非免疫是保证其健康的有效方式。具体可以通过对死猪和病猪的仔细诊断,了解还潜存的病原体和疾病,制定科学的防疫方法。同时,随时监测猪的免疫状态,并及时预备相应的疫苗,防患于未然。
根据规模化养猪的特点以及各种免疫方式的特点,对猪只进行合理的疫苗接种,这就对养殖人员的养殖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疫苗的剂量、间隔时间都需要根据生猪疾病的实际严重程度来判断,避免因注射剂量过大引发负效应。同时,为了保证疫苗的可靠性,养殖户应选择与信誉度较高的厂家进行合作,且在疫苗的保存过程中严格按照厂家要求进行保存。另外,需要了解疫苗的注射间隔时间,每种疫苗的注射间隔时间一般都应控制在7d以上,因为如果同时注射多种疫苗,多种药效成分互相作用效果反而不好甚至出现拮抗。
免疫需要严格按照免疫的流程来进行,必须做到“一畜一针”,尤其需要注意对注射部位的消毒和对注射针剂的一次性使用。由于抗菌素等药物会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在注射免疫7d前后不能使用抗菌药物。不同的病猪其病重程度不同,需要的免疫剂量也不同,所以应根据病猪实际病情精确计算所需免疫剂量。为了保证免疫的质量及效果,应现用现配。由于免疫见光易分解的特点,不用时应注意避光保存。
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疫苗的使用效果,通常采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免疫效价,提高免疫度。此外,为了提高猪种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应对猪种群进行预防保健,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
2.4 猪瘟的防治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由于发病时间较长,不容易被发现,常见的传染源为病猪及其排泄物、受污染的水源饲料等,一旦感染,猪只会出现食欲不振、粪便干硬等现象。因其发病时间较长,不易治愈。因此,应以预防为主,严格监控猪舍卫生,及时清理及消毒;同时,为防止交叉感染,应合理安排猪饲养的密度,保持空气流通。
2.5 提高兽医人员的知识水平
科学的不断发展使得知识更新及传播速度加快,因此,兽医人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更需要进行知识的不断更新,要多走出去,多与同行业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和丰富自己。同时,多阅览相关专业书籍和文摘,随时跟踪行业最新动态,以便掌握最新的生猪疾病防治技术。
由于我国在畜牧业养殖方面经验少,从业人员有限,因此,企业必须通过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来实现猪饲养的顺利进行。例如,通过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饲养技术,提高其工作能力。
3 结语
生猪疾病是影响现代养殖业发展的一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应加强对日常种猪的观察及检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疾病,做好防御工作,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措施;同时,积极运用高科技技术及免疫技术来治疗并预防生猪疾病。此外,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检验检疫方法,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梁忠信.生猪疾病复杂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11).
[2]王海,杨军荣.种生猪疾病的种类与防治以及检疫检验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3(12).
[3]黄武红.浅谈猪的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诊疗[J].农业与技术,2013(7).
[4]牛建新.浅谈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J].农民致富之友,2013(16).
[5]孙玉红.康术美.春季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农业信息,2013(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