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家庭农场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5-06-15 11:37:47刘霞李宗洙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对策

刘霞 李宗洙

摘 要 家庭农场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农业经营模式,诸城市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家庭农场的发展应运而生。基于此,针对诸城市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诸城市农业经营模式的升级,农业的持续、高效、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家庭农场;发展对策;山东省诸城市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108-02

1 诸城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目前,诸城市家庭农场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政策还在不断完善。2013年4月,诸城市制定了《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和《工商注册登记暂行办法》。《诸城市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建设的暂行办法》进一步对家庭农场进行扶持,放宽登记条件、加强财政支持、跟进信贷支持、放宽土地政。设立家庭农场等级绿色通道,降低出资限额。注册资本首次可以缴付20%,其余2a内缴足。政府对家庭农场优先安排承担农业项目,鼓励家庭农场发展设施农业,当年新建标准冬暖式大棚每个补贴5 000元,新建拱棚每个补贴3 000元。

截至2014年7月底,诸城市核准认定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数量已达772家,注册资金5.1亿元[1]。按照规模大小,家庭农场被分成大中小3个类型,集中在种植、养殖和种养结合3个领域。诸城市家庭农场主要以种植黄烟为主,种植面积大,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4。2013年,诸城市烟叶家庭农场达511户,种植面积0.61万hm2,占总种烟面积的82.08%,规模化种植替代了传统种植模式[2]。诸城市土地流转价格在1000元左右,价格太高加上农民惜地心理,加重了农民建设建立家庭农场的负担。截至2014年7月底,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66万hm2,累计达3.13万hm2。全市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稳定了5000多名农民的工作,还需季节性使用农村劳动力2.3万人。

2 诸城市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流转不畅

发展现阶段的家庭农场,通过对农业土地的合理、有序流转和适度集中经营,是实现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条件,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和农村土地流转发生联系。近年来,虽然诸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较多,但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他们农村的土地大部分没有闲置,外出务工的农民是否会将土地长久的转租出去,取决于他们能否立足于城市,子女上学、社保、住房等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加之农民“惜地”思想严重,不愿长期出租土地。此外,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并且陆续实行各种直接与土地面积挂钩的财政补贴,以及其他一些惠农政策,使农户与土地的利益联系程度大为提高,对家庭土地的财产观念和保障功能的认识也明显加强,各种惠农政策加上土地承包权在农民手中导致农民不愿将土地出租。

2.2 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

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服务,诸城市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搭建服务平台。如生产资料购销服务平台、社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等,在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作用。但是,这些社会化服务平台总体服务水平还较低,各种专业性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导致服务内容与家庭农场需求差距较大等问题。

近年来,诸城市农业局按照“增投入、强基础、促提高”的发展思路,引导整合各类资金,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对枳沟、贾悦、石桥子、舜王等乡镇项目区开展了以路、井、渠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并未涉及到诸城市的各个乡镇,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许多渠道淤积、渗漏,防洪排涝功能减弱。导致渠道输水能力下降,水资源浪费严重,供需矛盾加重。道路虽然实现了“村村通路”,但是,家庭农场所用的生产道路的硬化未被列入“村村通路”的建设范围之列,影响着家庭农场生产。

2.3 农场融资困难

农场融资难成为继土地流转问题后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第二大难题,诸城市家庭农场在资金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资困难问题。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再加上人工成本、农机具购置以及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家庭农场的资金来源除了农场主自身的积蓄外,大部分来自亲戚和朋友。融资渠道相当匮乏,而国家在家庭农场贷款方面还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上家庭农场风险大、效益低、收益慢等原因,银行对农业项目也不感兴趣,导致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非常困难。

2.4 家庭农场人才紧缺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要求农场主除了懂技术之外,还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方式。而农场主接触到的现代农场管理理念较少,远远跟不上家庭农场发展的要求。农场没有像企业一样的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近年来,大部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特别是青壮年和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家庭农场种植面积大,不同于农民经营的几亩地,无论是在管理还是技术上,要求都比较高。就现况来看,农场主多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虽然有多年的农业种植经验,但他们不具备家庭农场规模化的生产需要的是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农场出现的新问题。

3 诸城市家庭农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稳定农民工城镇生活,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支持和鼓励农用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流转。

要实现土地流转,首先要加强宣传,让土地承包者充分了解到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在改变原先收益低,人工成本大的现状基础上,实现的规模化生产。其次,加快城镇化建设,让进城务工的农民能够在城镇稳定下来,对各项相关制度进行改革,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子女上学问题等,让农民进城无后顾之忧。最后,政府要加大对农场的扶持力度,将土地流转出来的农民进行补偿,鼓励更多的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建立土地流转管理中心,对土地流转给予规范性指导。逐步建立土地流转制度、纠纷调解制度等,赋予家庭农场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解决农场主承包期短、土地不稳定等现象,最大程度的降低农场主的担忧。

3.2 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家庭农场生产涉及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方面,单靠农场主很难每件事多的面面俱到,有些事甚至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在财政和政策上给予扶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服务机构,从产前种子、农膜供应到产中技术指导再到产后的产品销售等一系列方面不断满足家庭农场的需求;通过手机信息报或电视台为农场主提供天气信息、农资价格、农产品价格等农业所需信息。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以大规模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为重点,尤其是加快末级渠道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优先发展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加快田间地的平整与修建。

3.3 鼓励农民投资入股,政府加强对农场扶持

解决融资难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首先,加强家庭农场对农民的宣传,让农民认识到农场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当农民对家庭农产感兴趣并觉得有利时,就会积极地对家庭农场进行资金入股,这可以作为农场融资的一部分来源。此外,政府要加大对农场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村信用社对农场主贷款无息或降低利息,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这一部分损失进行适当的补贴。家庭农场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农场主没有有效的抵押物,对此国家改变金融政策,允许农场主对流转来的土地就经营权或农场资产进行抵押,这将大大提高农场的融资能力。

3.4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吸引农场人才

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发展家庭农场至关重要。首先,对农场主进行现代经营的培训和教育,定期为农场主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场管理培训,积极引进农场企业化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其次,加强基层农技人员有关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适应新型家庭农场对新技术的需求。对从事家庭农场劳动的农民进行农业种植技术和农机技术的培训,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同时,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大力发展有关家庭农场的职业教育,鼓励和吸引懂技术、有文化的专业或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发展家庭农场,提高家庭农场的生命力,使家庭农场经营方式持续发展,创造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郭沛盛.领跑成效初显跑快尚需借力——对山东省诸城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查[N].农民日报,2014-08-26。

[2]蒋琮琮.山东诸城349个家庭农场获“正式户口[N].人民日报,2013-07-14。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家庭农场发展对策
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6:05:04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09:56:03
普惠金融扶贫发展对策研究
抓住机遇 全面加快澜沧县烤烟产业发展
探讨促进文博事业发展的对策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44:27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27:40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