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岳 振
“三变”释放农村改革红利
——“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钟山实践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岳 振
钟山区探索村企联建、金融扶贫、异地置业等新模式,推动“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做实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增收。
六盘水“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已成为贵州省“在三农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闯出一条新路”的典范,9月21日召开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强调,要深入总结、在全省推广六盘水“三变”改革经验。钟山区作为六盘水市的中心区,农村“三变”已成为其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夯实基层基础、助推同步小康的“金钥匙”。
钟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15—2019年)》提出,到2016年底,70%的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50万元以上,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500万元以上;到2019年,100%的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0万元以上,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000万元以上。支撑这个目标的,是在“三变”框架下的“村企联建”、“金融扶贫”、“异地置业”等具有钟山特色的农村改革新模式。
为全面盘活村级集体资源、资产、资金,钟山区大河镇党委整合辖区内各类党组织,组建裕安联村党委。联村党委的职责,是加强对区域资源的统筹配置、区域发展的统筹领导。
联村党委在坚持农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采取土地、资金入股的方式,集中投入到企业、合作社,使农户成为股东、企业成为农民的企业,建立农民与经营主体利益连接机制。
与贵州安凯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凯达股份)的合作,便是裕安联村党委“把企业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等先进经验注入到农村工作”的成功案例。安凯达股份是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也是六盘水第一家挂牌上市企业。经过联村党委与安凯股份的协商,安凯达股份决定拿出2个股份份额共计1000万元给大河镇裕民村、渔塘村集体及村民入股。
在这起合作中,根据协定,村集体以荒山139.6亩折价490万元入股,每亩每年保底分红1300元。村集体出资200万元、村民筹资310万元共计510万元,购入安凯达上市公司证券,安凯达股份以每年不低于15%的利润保底分红给村集体和村民,仅此项每年可分红76.5万元,两个村70%以上的群众从中受益,其中贫困户达到90%以上。安凯达股份注入资金10万元,入股裕民村乡村美合作社,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钟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黄承勇说,开展“村企联建”,实现抱团发展,一举扭转了原来“企业发展企业的,村里发展村里的,互不干涉,互不买账”的局面,较好形成了村企协作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除采取“村企联建” 实现资源变股权,钟山区还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在对农村集体资源进行清理核实、确定权属关系的基础上,经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同意,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山、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经营权折价入股经营主体,使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合作社、企业等经济组织的股权,按比例获得收益,让农村闲置的资源活起来。
在钟山区,将基础设施“变”成资产,探索通过基础设施入股,让农民受益、集体增收。即将财政投入资金在农村建成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入股合作社、经济组织、企业等,增加集体收入。
基础设施入股可以“一箭双雕”。通过将国家投资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入股到协会,由协会进行经营管理,既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问题,同时还可促进集体增收,为农村基础设施的后期管理探索了一条有益的经验。
钟山区大湾镇幸福社区与钟山区供销社合作,把省财政厅下发的80万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用于在大湾镇中心区域设立可再生资源回收站收购废旧物品,设立农业物资销售服务部销售肥料等农业物资,每年预计为村集体盈利26万元。
为实现涉农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钟山区将投入到村到户的扶贫资金、财政资金、集体资金等分散资金引导转变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资本金,投入到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形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村集体和农民按股比分享收益。
六盘水阔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阔盛公司)是钟山区集体资金“变”股金改革的成果之一。阔盛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大河镇辖区7个村集体用村集体资金入股,共计占股85%,社会资金占股15%。目前已实现利润200余万元,7个村及个人分红累计60余万元;带动镇辖区300余农民务工就业,在公司务工农民月均增加收入平均4000元。
钟山区借助六盘水市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的契机,积极对接,以钟山区惠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作为发起人,投入财政结转扶贫项目资金752.4万元,为农村“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贫困人员和城市干居民贫困人员购买原始股份440万股。
扶贫资金“变”股金,可以有效解决边远落后地区“两无”贫困人员的脱贫和城市干居民兜底保障问题。按15%的收益计算,钟山区这440万股每年将产生收益112.86万元以上,其中农村“两无”贫困人员每年人均可分红3045.7元,城市干居民每年人均可分红892.2元。
这种金融扶贫模式,突破了过去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的使用模式,把贫困户分散的项目补助款“变”为股金集中入股到农村商业银行,实现了资金向金融资本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金的保值增值。
此外,钟山区探索财政资金“变”股金,推行“异地置业”,对居住在深山区、石漠化地区、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两无”人员,把各类财政资金整合起来,“变”为“两无”人员持有的股金,异地入股到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从狭隘的空间走出来,在异地优势产业中占有股份、获得收益、实现脱贫。
截至目前,钟山区委、区政府整合财政各类资金共计5140万元,为全区43个村购置100平方米商铺,交由钟山区物管服务有限公司代管,统一出租经营。这项“异地置业”预计每年每村可分红10万元。所得收益将分配给村集体和贫困户,门面资产属村集体所有,收益实行“村财乡管”。“异地置业”提供了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群众增收难等问题重要渠道。
通过将集体资金“变”股金入股公司,把政府、企业、农民、社会资本集中整合到优势产业上,获得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收入,钟山区探索出了一条助农增收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农民变股民,能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政府统筹规划基础上,按照平等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鼓励和推动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方式入股企业变为股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参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从农村经济发展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钟山区大河镇周家寨村,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每年每亩保底分红600元,合作社还将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营产业给入股农户,由农户自主经营,所得收入归农户所有。
依托六盘水钟山区银睿志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双洞花卉和特色水果种植扶贫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月照社区双洞村农户自愿将土地入股公司,由农民变股民,共入股土地650亩,涉及农户171户650人,其中贫困人口入股38户144人。
以个人资金入股,从农民转身变为股民。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推进,土地提留款、房屋征收补偿款等大量资金集中在农户手中,在平等自愿、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农民将手中闲散的资金入股经济实体,通过生产经营产生并获得红利。
“农民变股民”在双戛乡河沟村有生动实践。在总投资400万元的河沟二期过渡房建设工程中,村集体积极鼓励河沟村农户将手中的闲散资金投资入股村集体建筑工程队,村集体以7.5万元每股向农户分股25股,征集到入股资金150万元;村集体另投入资金250万元,实现75%控股,顺利完成了河沟二期过渡房建设并交付使用。此项工程村集体分红20万元,入股农民分红7万元,农民务工收入累计30余万元。
截至目前,钟山区共有15451名农民参与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中,其中贫困人口达10236人,占总贫困人口的70%以上。黄承勇说,“三变”发展模式,盘活了闲置资产、用好了财政资金、激活了社会资金,在“股份红利”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责任编辑/李 坤)
2015年4月,钟山区大河镇七个村联合入股组建的阔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第一次分红,掘到了村集体经济“第一桶金”。图为阔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孔令松(右)为渡口村主任董万祥(左)发放红利。(钟山区委组织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