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搭建实施精准扶贫

2015-06-15 15:43姚源清
当代贵州 2015年41期
关键词:习水县夜校农户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姚源清

平台搭建实施精准扶贫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姚源清

习水县以“财政兜底、干部帮扶、产业发展、资金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自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农民夜校、文化体育、村庄整治”十项工作平台为抓手,实施精准扶贫,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的发展路径。

参天古树,小桥流水。

洁净整齐的通村公路旁,文化广场设施齐全,黔北民居鳞次栉比,生态农业产业园生机勃发……行走在位于贵州北部的习水县,一道道新农村建设的靓影令人流连忘返。

作为乌蒙山连片贫困地区的重点县份,近年来,习水县围绕扶贫攻坚、民生改善,不断深化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以“财政兜底、干部帮扶、产业发展、资金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自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农民夜校、文化体育、村庄整治”十项工作平台为抓手,实施精准扶贫,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的发展路径。

“造血”帮扶 激活内生动力

10月10日上午,雨后初霁,习水县程寨乡石门村空气清新,田野上一片忙碌景象。

村民何进正在自家辣椒土地上翻耕作业,作为当地辣椒种植大户,何进今年准备再流转周边土地50亩,向无公害草莓种植“进军”。“今年村里开展农民夜校活动,为我们培训种养殖技术,不用担心技术方面的问题。”何进说。

“农民夜校通过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先后聘请专业技术人才、致富能手现场授课,旨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村支书徐德强介绍,农民夜校的地点设在村委会办公楼,每月开展两到三次,村民自发前来,座无虚席。

今年以来,为抓好人口素质攻坚,提高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和增收致富技能,习水县积极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模式,在广大农村大力实施“农民夜校”工程,对全县贫困对象进行普遍性教育培训,提升其脱贫意识和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全县创建农民夜校211个,聘请夜校教师289人,发放教辅教材11万册。

加快扶贫攻坚进程,激活发展内生动力,“农民夜校”平台只是一个方面。针对“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这一历史遗留问题,2011年以来,习水县以产业发展平台为抓手,通过政府引导、财政奖补等方式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乡村旅游等扶贫主导产业,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画卷。

“下一步,我们将要投资肉联厂、颗粒饲料厂和羊胎素提纯工厂。”畅谈前景,嘉荣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泽信心满满。作为习水县黔北麻羊生态养殖示范园区的入驻企业,嘉荣牧业有限公司自2012年签约入驻以来,已完成投资1800多万元,羊存栏量达到了1100多只,羊肉远销深圳、上海……

随着嘉荣牧业的入驻,习水县黔北麻羊生态养殖示范区周边的养殖散户也逐步由养殖小户向养殖专业户发展。仅园区周边发展家庭农场模式的农户就达到了30多户,与公司签订订单的农户达到了1000多户。令农户欣喜的是,如今,只要养殖规模符合存栏量20头、圈舍面积30个平方以上,还会得到政府1.3万元的补贴。

“在政策的鼓励下,村里养羊的人越来越多了,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杨显兵是良村镇大安村的养羊大户,存栏量100只,依靠养殖黔北麻羊,杨显兵盖上了一栋3层“小洋房”。

截至目前,全县24个乡镇(区)养殖户达4912户19648人,羊存栏量达到33.5万只,出栏量达到25.4万只,“黔北麻羊”特色品牌逐步打响。

精确滴灌 “不脱贫不脱钩”

“以前村里只有两个破旧的山塘,我们接水饮用要凑钱买管道。现在全村兴修了41口小水窖,还成立了自来水公司,每家每户都喝上了自来水。”习水县二里乡红工村村民曹云霞感慨地说。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彻底改变了我们村的命运,现在村庄漂亮了,经济发展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隆兴镇柑甜村村民胡光华望着自家整洁的“小洋房”,语带自豪。

从昔日的“脏乱差”到如今的绿化亮化,从“穷山村”到“美丽乡村”,习水县近年新农村的变化正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村容整治”平台的综合建设。通过财政投入、群众自筹、社会扶助等方式,夯实基础,切实有效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问题,一幕幕美丽村庄的蝶变不断上演。

产业发展作为习水县扶贫工作的十项平台之一,增强了习水县扶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图为习水县红色旅游创新区土城镇全景。(习水县扶贫办供图)

在加大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改善力度的同时,习水县以干部帮扶平台为民生支点,结合同步小康驻村模式,采取一线工作法,深化“54321”(正县级干部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副县级结对帮扶4户,正科级结对帮扶3户,副科级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1户)、“三个一”(每名挂帮干部与一户贫困农户结对、与结对农户签订一份帮扶协议书、为结对农户制定一套增收致富计划)帮扶模式,责任到人,形成了“精确滴灌”的长效机制。

“在县矿管办的精准帮扶下,村里现在共有蛋鸡养殖户27户,领取蛋鸡2300羽,和过去简直是大变样。”习水县桑木镇土河村支部书记谢文开激动地说。

2015年3月,习水县矿管办工作人员涂俊被派驻到土河村任“第一书记”,刚刚到任,涂俊就与土河村群众同吃同住,短短一个月内完成土河村贫困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群体的摸底排查工作,并为村民制定精准帮扶计划,呈送“老东家”县矿管办。

一人驻村、全局帮扶。在收到涂俊的帮扶报告后,习水县矿管办当即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精准帮扶措施,并派中层以上干部到土河对五保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进行慰问。与此同时,突出精准帮扶重点,以发展蛋鸡养殖扶持项目为抓手,对自愿发展蛋鸡养殖的农户进行资助。一时间,土河村蛋鸡养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解民忧、惠民生。“干部帮扶”平台通过让干部深入一线基层,以“一看、二算、三访、四评”的精准识别法,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收入支出等情况纳入扶贫系统,对症下药,实行“贫困农户不脱贫、挂帮责任不脱钩”“一包到底”,把“真扶贫,扶真贫”落到实处。

重心下移 织密“民生网底”

“要是没有信用社及时送来的20万元贷款,我想恢复我的农家乐鱼庄就没那么容易了。”家住习水县程寨乡红旗村村民母少林说。

2014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将母少林的鱼庄和两口鱼塘冲走,造成20多万元的损失。正当母少林为灾后自救缺少资金而烦恼时,信用社向母少林提供了生产救助贷款,助其重建鱼庄。

针对农村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恶性循环,习水县积极探索“资金帮扶”平台,加大农村扶贫小额保险和农户小额信贷投入,全力织密“民生网底”。与此同时,下移工作重心,搭建“生态移民”“财政兜底”平台:一方面,对于居住环境差、生态恶劣的贫困户,摸底排查后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将其纳入生态移民搬迁对象;另一方面,以“财政兜底”平台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民政救助体系,实施民政兜底救助式扶贫。

为保障“资金帮扶”“财政兜底”等平台正常运转,加强民生资金监督也成为了习水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过去“人情保”“关系保”等民生资金突出问题,先后探索“三专四制”(专人、专账、专户;报账制、审计制、公告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管理模式,扎实开展监督检查,严格项目监管和审批。

“张开伟被镇纪委处分了。”2015年9月,回龙镇纪委将张开伟违纪案作为典型的民生案件在全镇进行通报。张开伟是回龙镇和平村支部副书记,因与不符合低保享受亲属办理低保,被镇党委处以党内警告处分,同时责令退还了违规享受的低保金924元。

“924元虽然不多,但低保资金是‘救命钱’‘高压线’,一分一毫都乱来不得。”回龙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切实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2015年6月,习水县出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全面推行财政扶贫资金乡级报账制。该项机制的出台,不仅有利于减少财政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风险,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借力“十项平台”,习水县扶贫攻坚大刀阔斧,风正帆悬。(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习水县夜校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习水县关工委受习水县委表扬通报
习水县关工委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
四川省盐源县:星光下的农民夜校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
习水县离退局举行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工作宣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