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转型破解美丽乡村创建难题
——仁怀市五马镇打造新农村升级版

2015-06-15 16:12文丨图郑德忠
当代贵州 2015年45期
关键词:仁怀博览园五马

文丨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郑德忠

七个转型破解美丽乡村创建难题
——仁怀市五马镇打造新农村升级版

文丨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郑德忠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绘就了新时期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如何实现这一梦想?仁怀市五马镇通过“七个转型”,找到破题答案。

地处美丽赤水河流域的仁怀市五马镇,以推动茅台流域东升农场园区、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博览园、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着力点,通过投资转型、产业转型、身份转型、 经营转型、收入转型、 治理转型、环境转型“七个转型”,重新激活农村资源,加快全镇全面小康步伐。

如今,走进生态重镇五马,康庄大道穿村入户,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博览园、茅台流域东升农场两大现代农业园区气势磅礴,鳞次栉比的小楼、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一个个新农村别具一格、格外耀眼。

6年前的五马镇,盛产煤矿、酿造好酒、造纸业发达,加之两家大型水泥厂的支撑,这个拥有3.3万人口的小镇一度繁华。

为了守住生态底线,当地政府在调控政策的指导下,关闭了所有造纸厂和70多家煤矿企业。随之而来,怎样转型发展、振兴当地经济,一系列问题摆在五马镇党委、政府的面前。

全省实施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让五马镇看到了发展的希望。2015年初,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山水田园小城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休闲示范村”四大目标,实施五大举措,助推“七个转型”。

大思路挥动大手笔,大手笔绘写大文章。“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富路”,五马镇党委书记罗志权、镇长赵胜春掷地有声地说。

投资转型,变政府为辅企业为主。即以过去政府投入为主,转变为企业投入为主、政府基础实施配套为辅、农民土地整体流转参与的模式。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五马镇的决策者们深知,没有好的投资环境、好的基础设施,引不来“凤凰”。

因此,全镇按照目标定位,明确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五马河沿线12公里农村进行升级改造,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

在投入上坚持一揽资金搞建设,采取企业主体、政府配套、群众参与的3P模式,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镇入驻企业已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政府投放资金500余万元。茅台流域东升农场、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博览园两家外资企业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投入5亿元进行主体工程建设、政府投入0.6亿元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农民流转土地2600亩参与建设。

同时,立足省级“诗词之乡”文化品牌,丰富品牌内涵,以争创“中华诗词之乡”为目标,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繁荣文化,把五马古街、五马古桥、永安古寺潜在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农民增收的资产、资本,赋予“富、学、乐、美”新内涵、新元素、新气象。

五马镇党委书记罗志权(右二)陪同贵州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兴举(右一)参观茅台流域东升农场图书室。

产业转型,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转型。

茅台流域东升农场、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博览园通过现代科技培植特色产业,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区、农事体验基地发展旅游产业。茅台流域东升农场6万平方米的蔬菜大棚铺天盖地,办公楼、培训楼林立,园内高科技的培植设备让人耳目一新,蔬菜长势喜人,300多名工人各司其职,忙着培植、采摘蔬菜。

“没想到一个乡镇能引进如此大体量的项目,这在遵义所有乡镇中都罕见。”今年8月,遵义项目现场会组织到茅台流域东升农场、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博览园参观,与会人员现场感受到两大园区的规模后惊叹不已。

两大园区的建设,让五马的城镇空间重新布局,一举奠定了仁怀市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核心地位,发挥了“经济引擎”,产生了“磁场效应”,一批批产业项目蜂拥而至,旅游、餐饮、运输等行业应运而生,30余家农家乐、餐馆为当地近千人提供就业岗位。

身份转型,变农民为产业工人。

即由农民转为产业工人,茅台流域东升农场、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博览园两家外资企业入驻后,通过对当地群众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农民进入园区就业,身份得到改变。

初冬的五马镇已有些许凉意,但在位于龙里村的茅台流域东升农场,村民们依旧忙得热火朝天。60岁老人崔红群正和邻居、亲戚一起忙着播种新一季的蔬菜。“过去是‘看天吃饭’,现在不一样了,高科技搭配本土有机蔬菜,一年四季都能种,我们也从过去的农民变身成为产业工人,除了每年800元每亩的土地补助外,每天工作8小时还有50元的工资,收入稳定了,闲暇时还可以和老伴儿到外地去旅游,过过城市生活。”崔红群一脸骄傲地对记者说。

“两大园区的建成,不仅让传统农民转为产业工人,而且从根本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让群众受益。”五马镇党委书记罗志权说。

经营转型,变分散经营为组团开发。两大园区建成后,村民由以前各自为阵的分散经营转为组团开发,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经营。

在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博览园建设现场,3个大棚内3万株兰花竞相开放,盘山公路蜿蜒盘旋,奇花异树生长其间。

据项目经理肖中勋介绍,项目总投资3.4亿元,规划用地1000亩,定位为建成集现代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科研教育、农产品和花卉苗木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项目。

“以前种菜是给自己吃,不挣钱。如今帮别人种菜,收入反而还多了。”龙里村永丰村民组村民黄德付一边掏钱购买农场里出售的有机蔬菜一边说,这些蔬菜都远销广东、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过去村子里的人种菜要想卖钱很难,现在虽然是给别人打工,但是收入比原来多了很多倍,还很稳定。

收入转型,变单一收入为多种收入。即农民由单一的农业收入转为劳务性、资产性、服务性等多种收入。

五马镇农民将自己的土地出租给两大园区,除每亩每年有800元的租金外,还可以到农场务工,年人均收入合计1.8万元,按全镇人口计算,人均增加纯收入506元。园区建成开园后,门票收入的30%还将返还村里用于壮大集体经济,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在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博览园,务工农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种自己的地,有自己的股份,每天还能挣工资,现在的生活真是没得说的啦。”村民王德权一脸灿烂。

此外,借助乡村旅游发展,开办农家乐、旅社、超市的村民不在少数,实现了收入渠道的多样化。

治理转型,变空壳村为富裕村。

即转型为村民自治+协会管理模式。

在茅台流域东升农场、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博览园建设过程中,涉及土地流转、房屋搬迁、坟墓搬迁等工作都采取政府主导,村民自治+协会管理。村里成立劳务输出协会,所有土地流转户的劳动力编入劳务协会组织,由劳务协会统一面向企业派工,企业向劳务输出协会支付工作运转经费,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解决了空壳村难题。

鱼孔村以前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的成员组织在外务工返乡农民工成立桂花园专业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建成集生态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及水上乐园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点。在整个项目建设中,政府扶持投入资金占整个项目投资额的30%。经镇党委研究,其中20%作为扶持合作社用于桂花园发展壮大,另外10%作为村集体经济投入部分占股10%。

“自今年9月28日桂花园开园以来,每天的营业收入都在一万元左右。这样一来,村里有钱办事,党支部凝聚力更强,党群关系更为密切。”鱼孔村支部书记邓开文告诉记者。

环境转型,变农村为旅游景区。即农民从过去居住在农村,到今后生活在景区的转型。通过园区建设,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将全镇打造成4A级旅游精品示范乡镇。

从五马镇党政办晒出的成绩单看到,全镇已建成通组公路220公里,全覆盖实现率95﹪以上;完成小康房2600余栋,4300户;实施小康水2村16组,4村列入仁怀市人畜饮水工程全面竣工,建成小水窖80个,5个提灌工程,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排洪沟、河堤全面完成;完成五马至云安15公里行道树绿化、河道绿化,观光步道建设7公里,新建垃圾池3个、新增垃圾箱20多个、果皮箱30余个,改厕、改圈、改厨达95%以上,建成活动广场4个;村庄整治率达85%,新安装路灯4031盏。截至2015年9月,五马镇小康“六项行动”已基本实现,并通过省级验收。(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仁怀博览园五马
Epitaxial Bi2Sr2CuOy thin films as p-type transparent conductors
木 雕
浅谈《陌上桑》中“五马”之惑
千年《五马图》消失百年 惊现日本令人扼腕
仁怀酒业四十年 悠长醇厚惹人醉
中央红军长征在仁怀
仁怀市委离退局“两学一做”活动见成效
世界葡萄博览园系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