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

2015-06-15 19:01娄健
关键词:教学行为新课程化学

娄健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要按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化学素养;整合教学技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成效;注重情感教育,助推化学教学等几方面来浅谈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 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09-02

化学课程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新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要按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首先要求化学教师突破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桎梏,从教学素质和教学行为两方面进行根本性的转变。以下就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做几点讨论。

1. 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化学素养

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师必须积极钻研,努力从高的观点、用新的方法去解释中学化学问题,身体力行地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使自己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宽广、教学技能过硬。化学教师必须对化学前沿知识和化学边缘科学知识有比较熟悉的了解,还应当掌握教学和化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心理学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化学教师必备的化学教学技能。能结合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境、资源、水源及食物等焦点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解决未来生活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及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化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水污染时,介绍了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水是人体主要的组成部分,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如输送营养、调节温度、排泄废物等都要靠水来完成。人喝了被污染的水体或吃了被水体污染的食物,就会对健康带来危害。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会引起牙齿珐斑及色素沉淀,严重时会引起牙齿脱落。当人畜粪便等生物性污染物管理不当也会污染水体,严重时会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霍乱、痢疾等,也会引起某些寄生虫病等。

2. 整合教学技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传统的“标准化”、“程式化”、“应试化”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师应整合教学技巧,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的培养。

(1)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实验是进行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性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新体验、新感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例如,如在讲到《氧气的制取》时,针对二氧化锰的作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进行实验:①加热二氧化锰,②加热氯酸钾,③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从而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2)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被激活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氯化氢的物理性质时,我先做了氯化氢的喷泉实验,然后问学生:压缩滴管的胶头,挤出几滴水,有什么现象发生,喷入烧瓶里的石蕊试液的颜色是否有变化,为什么?这一下,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因为学生观察到了这有趣的实验现象,就急于知道为什么,对于给出的问题就会积极地思考。

3. 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成效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常规、教学方法、教学习惯、教学理念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1)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是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全面反思,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前提下,设计开放式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并在集体备课中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反思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例如,在学习到化学电源时,我本来想准备一个演示实验,将锌和铜两电极都插入一个番茄中,立刻看到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产生了电流。通过分析、比较、交流,最后我还是决定进行分组实验,每组发两个小番茄。在实验时,我引导同学们观察几种情况下电流表指针的偏转:①两级插入同一个番茄。②每个番茄各插一个电极。③每个番茄各插一个电极,再用一根铜丝把两个小番茄连接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化学电源形成的基本条件有所了解。

(2)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反思是对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即时地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就有其不可预见的一面。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和突然出现的一些难题,学生提出教师事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有一种教学机智,及时捕捉瞬间的信息,及时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例如,在制取氢气实验中,有同学问“为什么课本上强调用稀硫酸制取氢气,用浓硫酸不更容易制取吗?”若我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可能当时理解,但印象不会很深。我思考后还是决定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和金属反应做一遍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验纯、点燃,结果发现点不着。学生得出结论:没有氢气生成。然后我又让他闻气体的气味,他一下子就说出和硫在空气中燃烧的气味一样。然后我就帮助其分析为什么没有氢气放出,而生成二氧化硫。这样既消除了学生的疑问,又提前学习了有关浓硫酸的一些性质。

(3)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后的反思,是对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反思,避免上完课教师的教学思考也跟着结束的不良习惯,教学后反思能及时记录教学过程的得失以便在今后教学中改正或深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例如,在探究中和反应的应用时,应该让学生自己练习写出化学方程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如果在学习用pH表示酸碱度之后,对该实验中pH进行详细分析:①开始滴加盐酸时,溶液为红色,溶液呈碱性,pH>7;②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呈碱性,pH=7;③继续滴加盐酸,溶液无色,pH<7。学生对该反应实质理解会更加深刻,对后面pH的学习也会更容易。

4. 注重情感教育,助推化学教学

陶行知曾说过:“一个称职的老师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到他的周围,一起走进知识的殿堂。”“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1)深入学生,创设情感

教师在施教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困难、兴趣爱好、性格特征、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各种因素。例如,学生突然迟到了,老师要了解其原因,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他;学生成绩下降了,老师要查找原因,与他推心置腹地聊天,若学生有什么学习上的困难,老师及时帮助他解决。总之,老师要用“爱”去感动学生,去吸引学生,让他们喜欢你,喜欢你上的课。

(2)适时鼓励,激发情感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最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并希望老师能给他指点迷津。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例如,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甚至轻轻拍打学生的肩膀,都不仅仅传达了一种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

总之,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若没有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没有教育行为的实施,没有教师素养的提高,没有教师的创新精神,课程改革将受到很大影响。教师素质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条件,这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应从各个层面进行全面提升,以适应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的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47).

[2]曾琦.《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一建立合作探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的设想》[J].中国教育学刊,20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化学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新课程化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探索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奇妙的化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