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辉
(东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江苏东台,224200)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民生工作高度重视,随着就业“牵手工程”、社保“金保工程”、医疗“救助工程”、住房“安居工程”等的大力实施,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逐步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迈进。与之相对应,在各项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各类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利用民生档案,尽快打通档案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已经成为基层档案部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当务之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这三大问题构成了民生的基本问题。档案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和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是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依据。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东台市为例:
——社会保障档案覆盖各类人群。东台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市各类人群。该市现有户籍人口113.59 万人,常驻人口98.59万人,其中享受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16.29 万人,职工医保和居民(含中小学生)医保15.44 万人,失业保险9.48 万人,工伤保险9.07万人,生育保险7.08 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2.19 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40.43 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3.24 万人,领取企业职工退休金2.68 万人、机关事业离退休人员退休金0.34 万人、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23.09 万人,享受城乡低保2.87 万人、五保供养0.39 万人、重点优抚救济0.52万人。
——劳动就业档案惠及城乡劳动者。建立“15分钟就业服务机制”,在每一个社区、村居建立就业服务站,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以市级平台为基础、镇级平台为支撑、村级平台为末梢,实行市、镇、村三级联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技能培训信息、劳动力需求等信息,让城乡劳动者“足不出村”就能找到就业或培训机会。2010年以来,该市每年新增就业12000 多人,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4000多人,再就业援助2000多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000 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培训7000多人,培训在岗农民工3000多人,培训城乡新成长劳动力2000多人,培训考核高技能人才4000人。
东台市档案局工作人员接待群众查档
——健康体检档案让管理健康、预防疾患成为现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城镇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育龄妇女每两年组织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民政部门对年满70 周岁的城乡居民每两年组织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卫生计生部门每年对35—64 岁的农村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惠及全市21万多人。
民生档案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其产生的范围广、种类多、业务性强,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具有原始性、基础性、凭证性特征,在解决民生福祉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般而言,民生档案大体包括户籍档案、人事档案(包括干部档案、职工档案、毕业就业派遣档案、职称档案、工资档案、退休审批档案、干部职工调动档案、失业人员档案、人事代理档案、工伤认定和鉴定档案、劳动争议仲裁档案)、社保档案(包括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 大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特困救助档案)、民政档案(城乡低保档案、革命伤残军人登记鉴定档案、城镇退役士兵档案、婚姻档案、收养档案、知青档案)、土地档案(包括地籍档案、宅基地档案、土地承包档案、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档案)、房产档案、诉讼档案、医疗档案(病案档案、出生档案)、公证档案、计划生育档案、学生学籍档案等10 多个类别,分别由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国土、卫生计生、教育、住建、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管理,处于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状态。
事实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共享机制的形成,不少民生领域的档案已经实行了基础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比如人社部门按照社保档案“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要求,以实施“金保工程”发放社会保障卡为契机,直接“嫁接”公安部门居民身份证的基础信息,社会保障卡卡号与居民身份证同号,在社会保障卡上加载了一些读取功能,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卡终端服务设备,随时读取包括个人基础信息、社会保险缴费记录、退休人员每月领取养老金数额等相应信息,让参保人员“一卡在手,保障无忧”。
2012年,按照上级政策,东台市对持《独生子女证》的退休职工发放一次性奖励资金,政策实施初期,经办部门要求退休职工持《独生子女证》直接到社保部门领取奖励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退休职工的《独生子女证》已遗失,需到档案管理部门复印相关资料,引起群众不满。后在档案部门的支持下,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与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对相关基础信息进行了比对、筛选和确认,直接对12019名持《独生子女证》的退休职工发放一次性奖励资金,无一错发、漏发,引来群众赞誉一片。
民生档案真实记录着社会历史进程中人们生产、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其无可替代的原始性和凭证性,不仅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个人和家庭的政策落实和社会福祉。因此,踏踏实实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档案建设,不断丰富民生档案资源,尽快打通民生档案综合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已经成为各级档案部门服务民生的当务之急。
一是加快建立民生档案数据信息平台。以档案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强化对民生档案的源头管理,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将民生档案作为本部门、本单位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档案管理体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级档案馆应积极调整馆藏档案收集范围,在收集保管民生档案资源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对一些专业性较强,受各种因素制约难以按时移交进馆的民生档案,可通过目录移交、电子文件在线接收、全文数字化等方式,构建民生档案大数据平台,实现民生档案信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通过档案实体和信息数据两种方式的整合,改变民生档案的分散状态,最大限度地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二是构建民生档案远程服务机制。以建立专题档案目录检索系统为基础,对馆藏档案进行分门别类,建立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电子档案的目录信息,延伸档案服务触角,形成市(县)、镇(区)、社区(村居)三级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在档案馆局域网上建立专题档案目录检索系统,在政务外网上开设远程利用服务平台,通过政务外网构建连接全市各级档案馆(室)和基层档案利用部门的“一站式检索系统”。通过该检索系统,只要输入登记人的姓名进行检索,就可以及时查询馆藏档案的目录信息,再运用远程协同服务系统调阅相关档案,就可以现场打印出电子档案,加盖印章后就可以交付使用。
三是健全民生档案综合利用体系。民生档案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无论是人社部门的人才档案、就业档案、社保档案,公安部门的户籍档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房屋产权档案,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档案,农业部门的土地承包档案,还是人口计生部门的人口普查档案,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经济普查档案,民政部门的退役士兵档案、低保困难户档案、社会团体档案,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档案,等等,无一不与社会稳定、共建和谐密不可分。为此,应当建立以档案部门为主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的档案资源的管理体系,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整合同一单位内不同部门及不同单位档案室的档案资源,推动档案资源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档案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档案产生单位之间民生档案的数据无缝对接、资源共建共享、查询方便快捷。
笔者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有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合理支撑,民生档案“零距离”服务人民群众,必将打开民生档案尊重民意、维护民权、服务民众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