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二类模式试点学校低年级壮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2015-06-12 11:04梁爱明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梁爱明

【关键词】壮汉双语二类模式 壮语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006-02

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模式是经过多年壮汉双语教育工作摸索总结出来的比较符合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成果。2012年,自治区教育厅制定、印发了《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模式实施办法》,并于当年秋季学期开始在靖西等县开展壮汉双语二类模式教学实验。两年多来,各试验区学校领导、教师在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部分学校对开展民族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壮语教学,课时安排不能保证;其次,壮语声母、韵母、声调多,在师生眼里非常难教难学;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话在壮族地区得到普及,部分壮族儿童的普通话说得比母语还流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提高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模式试点学校的壮文教学质量成为新一代壮汉双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提高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模式试点学校的壮文教学质量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壮语是壮族学生的母语,在壮族聚居地区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可以发挥母语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速学习文化知识的进程,对于壮语的传承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二类模式实验学校低年级学生学习壮文兴趣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复习环节设计

虽然《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模式实施办法》明确提出二类模式学校壮文课的课时安排为“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二年级每周4节”,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各县评估学校主要看汉语教学质量,有些试点学校对于“以壮促汉”的办学效果心存疑虑,担心壮语教学时间太多会影响到汉语教学质量,所以往往没能开足课时。在这种情况下,上课时教师若不注重声母、韵母的复习,直接进行新课教学,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百色市那坡县某乡一所中心小学是二类模式试点学校,但该校一年级每周只开设了两节壮文课。一年级学生正是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他们年龄小,辨别区分能力较差,知识回生快,一周两节壮文课的间隔时间较长。一次,笔者到该校先后听两位教师上壮语课。其中一位教师在开课之初先用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复习声母、韵母和声调,然后再讲授新课;另一位教师进行教学导入后就直接讲授新课。两节课听下来,效果差异明显。前一位教师由于设置了复习声母、韵母的环节,所以学生能正确拼读新课的新字、新词,接着练习读句子。后一位教师上课的效果就比较糟糕了,因为教师没设置复习声母、韵母这一环节,学生连新词都无法正确拼读,不是忘记声母、韵母的正确发音就是读混到汉语拼音这一方面去,弄得教师也紧张起来,甚至跟着读错。当时与笔者一起听课的教师在课后说,他们虽然没学过壮文,但听前一节课时,由于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复习声母与韵母的教学环节,他们也能听得出学生拼读生字词是否正确,但第二节课就完全听不懂了。由此可见,在学校壮文课时数少,低年级学生知识回生快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声母、韵母复习环节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初用一定的时间来复习声母、韵母,能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新课生字词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构建合作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壮语课程标准》《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模式实施办法》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全员参与课堂学习,构建合作学习课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在学习壮文时,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在发音方面比较准确,但忘得比较快;有的学生记性好,却不能很好地掌握发音要领;有的学生学得慢,但认真仔细;有的学生学得快,但马虎大意,容易弄错。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合作学习课堂,可让各有强项的学生在组内取长补短,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在进行拼读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积累词语等教学活动时,都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现学习效果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纠正字词发音,一起积累与运用词语,这样既能效避免齐读“南郭先生现象”和个人读学生参与面不够的问题,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帮助别人与得到别人帮助的快乐。

三、在游戏中学壮语

小学生活泼好动,玩是他们最大的乐趣,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壮文。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壮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具有壮族特色的民间故事,例如,该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课《Guh Ranz Deq Sien》就是一篇比较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又能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动作、表情的词语。表演故事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在表演活动中获得辨别美与丑、是与非的能力,并能获得学习壮文带来的快乐。

除了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开展表演活动,在课余时间,教师可鼓励学生不用本地壮语或普通话交流,改用标准壮语来交流。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如:“Bae guh caemz lo!”(去玩啰!)“Bae gwn haeux lo!”(去吃饭啦!)等,在学生交流时,注意听学生的发音并及时纠正说得不标准的音,训练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壮语词汇,增强学生学习壮语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壮语表达比较复杂的事情,如让学生用壮语说出或写下他们游戏的过程、游戏当中最开心的瞬间、同伴的表现、自己的表现等,活学活用壮语。

四、依托本地方言,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那坡县壮语属于壮语南部方言,与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武鸣县壮语为标准音的标准壮语在读音、写法上有一些差异,但大部分词语的音、义相同,语法基本一致。只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先区分出本地方言与标准壮语在读音和写法等方面的异同,让学生掌握本地壮语与标准壮语间的差异,即可降低壮语教学的难度,让学生乐学壮文。

教师可根据本地壮语与标准壮语间的差异程度,将壮语词汇分成三大类。第一类词汇是本地壮语与标准壮语音、义、书写完全相同或近似的,例如goep(青蛙)、bit(鸭)、gwn(吃)、doeklaeng(落后)、lwgsau(少女)、va(花)、ndaem(种)等,这类词语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因为壮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已熟知怎样表述这些词。第二类词汇是本地壮语与标准壮语在读音、书写上有一定区别,但它们的意思完全一样的词汇,如a jbak(开口,本地壮语为a bagx)、naz(田地,本地壮语为naj)、fou miz(富有,本地壮语为baenj mij)、duz lingz(猴子,本地壮语为du lingj)、duz max(马,本地壮语为du maj)等。这类词语比较多,但只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注意区别调值的不同,即可记住这类词。第三类词汇是本地壮语与标准读音在发音、书写上不一样,但意思相同的词汇,例如faex(树,本地壮语为maex)、ci(车,本地壮语为ce)、aenvih(因为,本地壮语为yinhvei)、ndigah(所以,本地壮语为sojyij)、gyaez(喜爱,本地壮语为maih)、gyaeuq nei(美丽,本地壮语为nae yawj)、ruz(船,本地壮语为lwj)等。这类词语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但它也是极少数的。教师在壮语识字教学时只要重点抓住第三类词语的教学,让学生多读多练,在具体的句子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予以识记,进而悟义、悟情,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编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就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在壮文这块有待开发的领地里,每一位壮汉双语教育工作者都在积累和摸索,让我们把壮族人民语言文化传承下去,让学生都能找到学习壮文的乐趣,找到学习壮文的钥匙。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