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实质性进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小学的数学课程是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基础的一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数学教学中有大量学困生的存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灵活的数学思维,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并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着眼于数学学困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的手段,将这一部分学生转化为优秀的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转化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固有的学困生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观。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比例依然很大,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课程,如果学不好,不仅会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影响,而且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入手,探讨转化他们的对策。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困生本身
学困生一般都有贪玩的特性,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自我约束能力弱,导致在课堂上不能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有些学生甚至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课后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出现抄袭或者干脆不做的情况,久而久之,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会增加,而又不能及时正确地解决问题,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直至彻底放弃学习。
(二)家庭方面
家长不能时时刻刻跟在学生的身边,他们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了解,和教师又缺乏沟通,回家后在不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条件下进行管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家长对学困生的忽视,也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学校方面
虽然现在多数学校都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但是固有的优劣观念根深蒂固,学校为了追求片面的升学率,教师为了追求自己的奖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还是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优秀的学生身上,对于“拖后腿”的学困生则置之不理或者放任自流。
二、学困生的转化
(一)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一般没有任何兴趣和自信心,他们的成绩往往在班级里是倒数的情况,虽然有时候看到他们对自己的成绩漠不关心,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是,他们的内心还是极其脆弱的,尤其是小学生,如果教师对他们不进行很好的引导,那么对他们以后的性格的塑造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困生由于有自卑的心理不愿意和老师进行沟通,这时教师就应该主动和他们交流沟通,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提问问题,在提问时要给予肯定的眼神,即使学生不会回答也不能进行责骂,而应该鼓励,如果学生回答对了问题,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夸奖,课后对学生上课回答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真心关心自己,这样学困生慢慢就会对老师敞开心扉,接受老师,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困生并不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其实,他们是因为学习初期耽误课程,在后续学习过程中跟不上才导致逐步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学习上还是有很强的进取心的,因此,教师不能放弃这些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让这些学生重新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1.采用分层次教学
一个班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单一的直接灌输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困生不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和老师同步,因此,教师在课前就应该布置预习作业,告诉学生自己下节课要教授的大致内容,划定预习的范围,这样学生就会明确老师下节课的教学目标,学困生在课后就会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当然,预习也要靠学生的自觉,教师为了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在下一节课讲授新内容之前,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困生讲解他自己预习的内容,这样就会培养起学生预习的习惯。
课堂上,学困生由于掌握了本节课老师要讲的大致内容,他们就不会感觉到陌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老师在讲授完基本课程之后,要对较难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学困生就会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种新旧知识结合、难易问题结合、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原有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深入学习研究的兴趣。
2.分组合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困生,难免会出现遗漏的情况,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如果一味地进行教导,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一个班级中,教师可以讲学生按照成绩的先后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同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给学生布置一些互相沟通帮助的作业,采取奖罚制度。这样,学生中就会出现互相帮助的情况,成绩中等和成绩下等的同学就会有较强的求知欲,成绩优秀的同学也会尽量去帮助成绩差一些的同学,班级中逐渐就会形成一个互相帮助,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
3.采用新的教学工具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对于学困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新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将枯燥静态的数学转化为丰富多彩动态的知识讲解。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教师可以将课本的知识投射进现实生活中,可以制作数学动画片来进行讲解,使学生的注意力自觉地集中到数学知识中,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数学模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鲜活的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理性思维活跃起来。
(三)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教师在课堂上调动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后还应该进行教学考核来验证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应该采用分层次布置的原则,学困生的作业应该注重基础,优等生的作业偏重探讨,作业难度有所区分,就不会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的心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之后逐渐提高学困生作业难度,循序渐进,使其尽快进步。
三、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时一刻就能解决好的,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老师在心理上和教学方法上要给予学困生特别的关注,学困生自身也应该不断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金岐凤.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结构与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2]金新军.浅谈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