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要:初中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是一个人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多年来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的压力,使初中生产生了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要缓解这一问题,就必须了解当前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让学生走上心理健康之路。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
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成败。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研究当前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寻找解决的对策,对提高初中生,乃至全国的国民素质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前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成人心理和幼稚心理混杂,叛逆性强、颠覆性强,但依赖性也很强;想象力丰富,充满幻想;自我中心意识强,自以为是;固执性心理严重,耐挫能力差;同时表现出相当的非理性和不成熟。由于初中生心理上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在他们的行为上就或多或少出现了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相符的状况,甚至于出现和教师对着干的过分行为。
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
1.家庭教育的失衡和错位扭曲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种极端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家长把孩子升学和就业的高期望转化为学业上的高指标、严要求,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从而使学生不堪重负、精神苦闷,但又缺乏释放渠道。另一种极端是,在教育落后的一些农村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偏低,“读书无用论”思想严重。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对孩子的不良表现疏于管教,从而造成这些学生散漫成性、难以管束,心理极不健康。
2.学校教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导致学困生的出现
本来,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是专门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从培养造就人才出发。由于现行教育评价体系是考试成绩决定一切,在此情况下,学校的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几乎到了靠边站的地步。即使是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师也只是为了考试而进行教学,却很少结合现时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说,学校抓了教学,丢了教育。结果呢,正常的教学也是举步维艰。因为,过分的抓教学,反而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厌学情绪。我校一位副校长的侄子就对我说过:“老师,不要再劝我了,我觉得学习一点没意思,所以我不爱学习。大人们就不能让我们干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吗?”
3.媒体的发展造就了许多学生心理不健全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各种媒体的发展,显示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但在媒体发展的同时,它也冲淡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使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缺乏感情沟通。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孤独、忧郁、思想迟钝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尤其一些不良的影视节目、网络游戏或书籍,是非不分、道德不明,更对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4.社会阴暗面对中学生心灵的腐蚀
目前社会上不良因素,对学校教育干扰很大。有人甚至这样说: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十年正面教育,抵不住学生离校一个月在社会上的负面熏染。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因素难以有效控制,从而导致差生的大量出现。
笔者作为一名资深初中教师,通过思考、学习和研究发现,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领导不重视,一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而“考试分数就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体现”,就知道领导真正重视的是什么。教师不积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工作积极性大不如前,再加上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些繁重的工作,哪儿还有心思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即使是班主任,能对学生做耐心细致思想工作的,也是寥寥无几。学生不配合,在社会和家长、领导和教师普遍行为的现实状况下,学生自然领悟不到心理健康对其人生的重大意义,从而认为那是空谈。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
1.观念落后。当前,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教师和学校,只能造成忽视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教育。在分数杠杆的催动下,上至领导,下至教师、学生对心理健康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2.方法陈旧、简单。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们还停留在主要靠班主任发现学生一点毛病,进行批评教育的老套路上,局限于班主任个人的认知水平上。严重缺乏科学的、完善的、有较高组织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3.教师失范。部分领导和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大,他们的不良情绪与日俱增,加上缺乏排遣渠道,缺乏良好的心理调解,他们常常处于焦虑、压抑的,或者是暴躁的状态中,出现厌烦学生、神经质的现象。教育者心理不健康,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不良的,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自然难以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由此可见,这些问题已到了急待解决的地步,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其后果将是社会不良因素增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呢?作为教学一线的老教师,我始终是这样做的:
其一,“爱”字当先。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我认为任何一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爱、关心和尊重,他们是一些正在成长着的生命,期待着教师倾心的培育和教导,才能各自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而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总是从认识自己周围的人和环境开始,学生在家庭是以父母为榜样,在学校更是以教师为榜样。当然,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其二,“严”字当头。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逐渐适应严格的要求。只有学生通过行为上的改变,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其三,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明确做人的目标、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关键。
其四,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真正做好学生榜样。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校风。正确的集体舆论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学生的言行,而持久地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就能逐步地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气和传统,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良好行为规范的习惯。
其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比如,面对学生吸烟的问题,通过耐心教导,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未成年人吸烟是错误的行为,认识到错误之后教师要跟学生及时进行下一步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教育讲究趁热打铁,举一反三,学生做出了改正错误的保证后,教师还可以借机培养学生遵守承诺的良好品质。
其六,积极地联系家长,并影响和教育家长,让家长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然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因素积极地加以有效控制,努力杜绝不良环境因素对中学生心灵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