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政府的行政成本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是由于政府财产权利分配不明晰、政府寻租以及政府行为的制度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所造成,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政府成本的控制,目的在于弥补行政制度的漏洞和完善行政体制,建立高效的政府机制,减少制度上的寻租行为。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行政成本;制度成本;寻租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5-0107-03
[作者简介]范琳琳(1990-),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政府行政成本高低成为决定一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市场经济所奉行的经济原则促使我国政府必然转变传统价值观念,从注重投入的价值理念向注重产出与结果的价值理念转变。政府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经济、政治、社会行为等无不涉及成本问题,而成本的渗入又可能涉及政府的资源投入、效能以及社会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所以研究政府成本问题既是我国政府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政府理论的需要。无论从现实还是理论层面上看,政府成本问题都是一个复杂性、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行政成本过高既影响节约型政府的建设,又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因而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探索新时期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合理化的路径就尤为重要。
二、研究综述
“行政成本”是一个全新概念,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术界对“行政成本”定义与内涵的认识有种种不同的表述和认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国内最早论述行政成本问题的是马文运(1997)的《社会进步与政府成本》一文,该文从政治学的国家理论与政治制度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政府成本随着国家的演变而消长”的结论。郭婕(2007)对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过高;行政成本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过高;行政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过高,主要是由于财政的实际规模庞大、政府机构不断膨胀、供养人数不断上升、腐败现象不断从而增加了行政成本。刘承礼(2009)在《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得出,即使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中的解释力是可观的,但其理论仍然需要结合中国实践予以适当的修正。马建珍(2006)在《我国政府成本控制的经济学分析》中认为行政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内生障碍、政府规模不合理及其制度缺失。其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理念、健全制度、建设节约型政府。虽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行政成本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但是仍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缺少创新等问题。
政府具有社会管理职能,拥有行政成本支出是必然的,我国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的行为,导致许多不必要的行政支出,行政成本所占GDP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呈现不良发展态势,由此引发的社会资源占用制约了资源的有效分配。
三、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
(一)政府人员过多,产权不明晰
1政府行政人员过多
该管的事情不该管的事政府都要去管,政府变成无所不能的“全能政府”,由此导致政府行政人员过多,政府结构不合理,为了管理过于庞大的政府机构,政府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也大大增加了行政管理的成本。而且,在我国财政预算由政府主导,由于不受约束行政成本必然趋于无穷大。
2产权不明晰
政府与企业、与事业、与社会存在不明晰的产权,导致了政府对市场进行过多的干预,给政府官员干预经济领域、牟取私利提供了大量机会。政府行政人员为寻求超额租金,利用公共权力之便人为设置障碍,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和社会的负担。
(二)政府寻租
1预算寻租
政府预算只要存在,预算寻租就会客观存在。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政府行政人员同样也是“经济人”,他们会倾向于高估政府工作的投入成本,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各种投资项目的建设。这种情况可以归为政府预算最大化的倾向,一些“政府部门似乎认为:只有将财政预算尽可能地增加,才能给自身政绩提供足够的物质保证和基础”。政府部门预算最大化的倾向是普遍存在的,他剥夺了普通民众对于公共财政体系的知情权和收益权,政府部门不能得到社会的有效监督,严重损害纳税人利益。在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的情况下,这种预算倾向又会成为政府部门自发追求“权利和影响最大化”的诱因,各行政部门又希望管辖更多的人、支配更多资源、最大化地扩大自己的权力,导致了利用权力实施寻租活动的现象。总之,政府部门预算寻租都会存在,这种存在必定会造成政府行政成本的扩张和浪费,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2决策寻租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说,信息是有成本的,政府权力的不完全界定等于是有部分资源留在“公共领域”。这些被遗留下来的全部资源的价值就是这些资源的租金。由于在政府的决策过程中方案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就使得方案制定者制定使自身获得利益最大的方案,从中获取部分或全部的租金,即使在这一过程中会付出一定的个人成本也在所不惜。从政府行政管理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的各种寻租活动导致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带来政府行政成本的激增,不能有效提高公共行政产出的价值。
3制度变迁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政府主导下实现的,改革方案的设计者是被改革者,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被赋予过大的权力,会导致制度寻租现象的产生。自我改革、自我设计、自我推动不可避免地导致寻租问题,从而推动政府行政成本的上升。endprint
(三)政府行为的制度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1制度供给不足
制度需求大于制度供给,导致制度供给不足,从而使许多方面缺乏相应制度,或有制度但是却没有贯彻实施,形同虚设。例如,政府的行政行为缺乏监管约束机制,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体系不完善,使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对于违规行为惩治不够严厉、监督效力不够,使政府的收支管理不够严格规范,致使政府财政管理过程中漏洞很多,这样就增加了行政成本。
2制度供给过剩
制度需求小于制度供给,对社会来说有些制度是多余的,可以说有一些制度是过时的、无效率的但是他们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例如,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就是制度供给过剩,行政审批事项的程序繁琐、无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这种繁琐无效率的制度应该及早得到改善或废除,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3制度变迁成本过高
所谓制度变迁就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的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制度的过程。但是,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如果用来降低行政成本的手段是采取激进的制度变迁方式,那么制度的变迁将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对于我国而言,历次的行政机构改革都付出了制度变迁的成本。
四、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成本控制
(一)控制机构规模,降低行政费用支出
政府的职能是设置政府机构和配置政府行政人员的基础,一般与相关的部门和机构有关,需根据政府的实际情况将组织规模控制在合理的程度,防止机构冗员。政府可以尝试突破年薪制和终身受雇制度,根据政府机构的需求适当调换岗位,实行个人绩效与工资待遇挂钩等,这样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二)引入市场机制,强化成本收益意识,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
根据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把市场经济中的激励因素引入到政府中来是实现政府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政府具有公共服务职能,对于一些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政府应当负责提供。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上应当注重效率和竞争,尝试放松行业和市场管制,适当引入私企加入,除此之外,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自身管理运营的过程也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压缩政府借款等方式强化竞争,降低成本。政府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成本核算问题,达到成本收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减少超量成本和无效成本。
(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制度变迁方式
制度创新应当重视核心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的配合。有些行政制度存在巨大缺陷,但又难以通过逐渐变革的方式改造,这种制度可以通过强制手段去改造,但对于面向公众的存在一些缺陷的制度,可以通过教育和诱
导来推动制度向好的方向变迁。制度变迁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在推进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要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随时按照需要调整策略,而非设定一种死板的制度变迁方式,等发现行不通的时候再推翻,这样会大量浪费政府行政成本,得不偿失。
总之,我国过高的政府成本不仅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还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不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府,逐步采取措施对政府成本进行控制,适当引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成功案例,建立高效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未来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郭婕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
[2]朱文兴,朱咏涛对行政成本居高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3)
[3]林蓉,林思静试析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刘承礼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9(1): 59-65
[5]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界定理论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6)
[6]马建珍我国政府成本控制的经济学分析[J]岭南学刊,2006(4):
[7]杨龙新制度主义理论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学[J]教学与研究,2005(7)
(责任编辑:郭丽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