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树冬 李士波
摘要:当前学生作业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就学生作业改革,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应从“减负”、提倡“个性”、重“实践性”作业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关键词:作业 教学质量 个性 实践
一、背景
刚进入办公室,同事们不知针对什么问题讨论得不可开交,我插不上嘴,只好坐下来静静地倾听。张老师怒气冲冲地说:“一检查学生的作业我就特别来气,写的乱七八糟不说,有的学生还偷工减料。”关老师接过话说道:“更可气的是有的学生作业完不成,三番五次地让家长监督,家长就是放任不管,还口口声声说老师的不是……”听了他们的议论,我又想起了前几天我家邻居和我发的牢骚,“现在老师留作业怎么这么多呀,平时我家孩子作业要写一个多小时,双休日作业就更多了,怪不得现在的孩子近视的这么多呀。”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现象的的确确存在,并且每天都在上演。布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是我们老师每天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但实事求是地讲,现在有的老师留的作业确实是多一些,不留作业又害怕孩子回家只顾着玩,新学的知识得不到巩固,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意识还是比较淡薄,老师不留作业,家长就不闻不问。留的多点有些学生写不完,应付了事。弄得老师也是左右为难,怨声载道。
二、案例分析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吃透精神,力求“减负”。
实实在在地说,减负的口号轰轰烈烈喊了多年,但作为教育者,我们心知肚明,减负的呼声是惊天动地,学生的负担是累累上升。《课标》中明确要求,一二年级的孩子不要求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的孩子作业不超过20分钟,五六年级的孩子作业要在40分钟内完成,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中心校的孩子,哪一个孩子回家没有书面作业?如果你再细心一些,有的孩子的手都有些轻微的变形,难道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希望看到的减负效应吗?学生备受摧残,老师叫苦连天,教育内部的矛盾是越来越大,牺牲的还是可怜的孩子们。怎么办?让我来说,教育减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减负与提高教学质量是并不矛盾的。我首先从心理上给孩子减负,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了,“我要是考不上100分死定了!”“达不到优秀又要挨老师批了!”这样的话在学生走出考场之际是不绝于耳,我们班有几个100的,他班有几个100的,这样的话也常挂在老师嘴边,试问一下,100分真的那么重要么?肺腑之言,造成学生最大压力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老师自己。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并不是不要质量了,不考试了并不是我们不关注孩子的学业了,而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精益求精,深思熟虑。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按照《常规》中的要求去布置作业,真正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
三、切记“千篇一律”,提倡“个性”作业
因为每个学生在学业水平、思维发展、知识经验上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所以给所有学生布置完全相同的作业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我们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等次,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每天的新知识设计出有层次、有梯度的分层作业,充分利用“翼校通”平台,既要保证优等生能吃得饱,吃得好,又要杜绝差生吃不了,同时,还要想法设法调动家长参与到学生的作业中来。针对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的要求,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口算和识字方面的作业,要求家长每天在孩子睡觉之前为孩子口头出十道计算题,认一认当天学习的生字,每天陪孩子读十到二十分钟的书。既避免了学生动手,又非常有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
四、轻“机械重复性”作业,重“实践性”作业
字词是小学语文的基础,因此每一个老师在生字新词上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做法大致都是相同的:回家把今天学的词语书写多少遍。这种机械重复的作业孩子是毫无兴趣的,即使他完成了,我想质量也不是很好的。试想一下,有的孩子明明写一遍就会牢记于心,为什么还要让他写那么多遍呢?因此,在我的班级里绝不留这种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我重在灵活二字,只要你能保证明天在课前听写时能全部书写正确,你回家写几遍我不限制你;只要你能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你回家读几遍我也不限制你。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去完成作业。新课程鼓励孩子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因此,我在平时十分注重实践性作业,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农忙时帮父母捶捶背,烧烧火,热热饭菜,三八妇女节时为妈妈洗一次脚,孩子们特别愿意完成这样的作业,并且非常积极。这样的生活实践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质,又为孩子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每年的不同季节我都会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回来之后,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手抄报、绘画、故事、写观后感等,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育允许存在问题,但是如果发现问题,我们却还要任问题继续发展下去,那就是我们教师的悲哀了。作业改革势在必行,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我更相信,有了你我他的关注,此类案例不会再重复地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