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菊芳:献血是最美的人生之旅

2015-06-11 15:07常晓
人人健康 2015年11期
关键词:红马甲小侄女无偿献血者

常晓

“献血是一件好事,用自己的血液救助一个个生命,我觉得特快乐、特自豪、特幸福……”

一个人偶尔献一次血容易,十几年坚持献血并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天天为无偿献血者服务绝非易事。这个事儿,“50后”的沈菊芳做到了。

一辆旧自行车,一件印有“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伴随着沈菊芳踏上一条奉献之路。 一年365天,无论是酷暑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冰天雪地,不休节假日,不休双休日,每天清晨沈菊芳骑上插有“无偿献血仁爱永恒”宣传旗的自行车,穿着印有“无偿献血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用大约80分钟的时间,沿着山西太原的迎泽大街往来血液中心、献血点做志愿服务。

路途中,有人投向羡慕的目光,有人投入异样的眼神,但她,就这样不间断、不停歇、不言悔穿梭在人群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演绎着最美的人生之旅!

沈菊芳,太原人,今年59岁。从1996年至今,她坚持19年不间断无偿献血,志愿服务14000多个小时,累计献全血17次,献血小板124次,合计献血量达8.04万毫升,相当于近20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她还是山西省女性定期无偿献血者中,年龄最大、献血次数及献血量最多、志愿服务时间最长的人。

在“6·14世界献血者日”到来之际,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位无偿献血队伍中的“老英雄”。

一种情结,一个事件,19年不间断无偿献血

“来,赶紧坐下喝杯热水”“别紧张,吃块饼干吧”“献完血回家要多休息”……在山西省血液中心,一位头发斑白的女士一会儿给献血者送上热水、饼干,一会儿忙着引导准备献血的市民。她身上穿着的红马甲表明了她的身份——太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别看沈菊芳今年已经59岁了,但做起事来总是热情高涨、精神饱满,而且身穿印有“无偿献血志愿者”红马甲的她在志愿服务中脸上永远挂满了笑容。

长时间的志愿服务,让沈菊芳练就了一个特别的本领。她只要看一眼献血者,就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帮助。

“脸上表情自然、从容的人,肯定是常来献血的;那些左顾右盼、神色略显紧张的,肯定是第一次来献血的,首先要帮他们消除顾虑。”沈菊芳颇为专业地说。

每次面对第一次献血的人,她都会耐心地讲解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帮助献血者缓解紧张情绪。由于机采成分血耗时比较长,即便是经常献血的人也会有不耐烦的时候。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沈菊芳就会笑着走上前去,从口袋中掏出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糖:“我这里有专门治疗烦躁的‘药,给!”让人接受了甘甜,驱走了烦躁。

“在参加无偿献血之前,我只是想多做好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说起无偿献血,沈菊芳笑着回忆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她在月薪只有35元的情况下,在即将过春节时,把100元借给了一位素不相识、身无分文的男子,帮他买了返回山东的火车票。16年后,这位男子几经周折找到沈菊芳还了钱。多年的惦记和曲折的寻人经历,使沈菊芳感受到了金钱难以换来的真诚,也使她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她决定,把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进行到底。

后来,沈菊芳的小侄女患了白血病,需长期输血。沈菊芳献血给孩子治病,却还是没能救回小侄女。此后,每当她路过献血车时,小侄女需要输血的样子就会浮现在她眼前。“我小侄女生病时输的血液很多是来自市民捐献,我想我的鲜血也可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这件事让沈菊芳决定定期参加无偿献血。

1996年,沈菊芳开始了她人生的第一次献血。起初,她每次捐献200毫升全血,后来转成每次献400毫升全血;从起初每月定期献一次血小板,到现在每间隔14天就献一次血小板,沈菊芳成了连续19年的定期无偿献血者。

“我献的血能使生命得以延续,我很骄傲。”沈菊芳告诉记者,起初,由于家人对无偿献血不了解,她的献血行为遭到反对。很多次献血她都是瞒着家人去的,献血证都得悄悄藏起来。随后,在她的耐心讲解下,家人逐渐转变态度,现在是完全支持。

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不拿一分钱 ,没有休息日

经常参加无偿献血的沈菊芳发现,在她献血的时候,总有身穿“太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红马甲的志愿者在为她和其他献血者热情服务。“原来这样也可以奉献爱心!”沈菊芳心中又作出一个决定:当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于是,她主动加入到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只要一有时间,沈菊芳就会穿上红马甲走上街头或进企业、进机关、进大中专院校,宣传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她不断地发动家人、朋友、同学、同事及其他人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并为无偿献血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沈菊芳原是太原市桥东街办的一名工作人员。退休后,她更是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中。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早晨7点,沈菊芳都要骑自行车到山西省血液中心做志愿服务。她总是穿着印有“无偿献血志愿者”字样的服装,自行车上插着一面写有“无偿献血仁爱永恒”的小红旗,车筐里放着献血资料,沿着迎泽大街穿过大半个市区,早早地来到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从她家到血液中心有将近一个半小时路程,一路上,只要遇到等红灯或公交站,她都要为行人发放献血资料,给大家讲解献血知识。到了血液中心,站在采血区中央,她开始为前来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提供热情服务,一会儿给献血者送上热水、饼干,一会儿又忙着给献血者盖毛巾、讲解献血注意事项。虽然都是琐碎小事,但她不厌其烦地在机采室里忙碌着。

2013年8月,沈菊芳去献血屋的路途中被电动车撞伤,腿肿得不能弯曲,无法骑自行车。第二天,她就坐公交车去血液中心继续做志愿服务。遇到冬天下雪,她仍然坚持到血液中心服务,家人不放心,就陪她一起去。为了全家团聚的春节7天假期,每一个家庭都足足盼了一整年。但对沈菊芳来说,把过年期间全家聚会的时间调整到晚上,利用白天时间呼吁更多人捐出暖暖的热血才是最高兴的事,才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团聚”。

志愿服务一干就是十几年,沈菊芳从未喊过累。她说:“志愿者的身份,拉近了我和献血者的距离,这样可以用现身说法招募到更多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我很乐意做志愿服务,我也很快乐。”

坚持做下去,快乐自己,幸福他人

“在一些人看来,献血没啥大不了的,但是一个普通人,能十几年如一日地献血、做义工,不拿一分钱 ,没有休息日,她就不再普通。”白林主任说。“我愿意发自内心地叫她一声‘大姐,她是我们人生的榜样,是山西女性的骄傲!”这是山西省血液中心书记许虹女士的肺腑之言。

“你傻呀!没有一分钱回报,还去做志愿者,还去献血。”沈菊芳告诉记者,经常会有朋友这样说她。这时,沈菊芳会告诉朋友,“我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能帮别人,我感到生活得充实、快乐。快乐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按规定,每义务献血40次就可以获得一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如今沈菊芳已获得3次该殊荣。因为热爱与坚持,沈菊芳还获得第一批“全国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等近60个荣誉称号。

当初沈菊芳要无偿献血时,家里亲戚有许多担心,怕她年龄大了,对身体不好。但每年体检报告上显示她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而沈菊芳把这些都归功于无偿献血:“捐献全血或血小板,不但无损身体,而且有益健康,再加上能够帮助别人,总是特别开心,所以身体不仅没垮,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太原市献血条例》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以延长至60周岁。沈菊芳就是主动要求献血中的一个,面对明年即将到献血上限,沈菊芳目前的最大心愿就是,若身体条件良好,希望依然能够继续献血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采访结束时,沈菊芳说,她会把无偿献血这项事业做得更广,宣传得更到位,让每一位病人都能及时用上“救命血”。“坚持做下去,不仅快乐自己,而且幸福他人!”

在此,她还借《人人健康》呼吁,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让病痛远离患者,让爱永驻人间!

猜你喜欢
红马甲小侄女无偿献血者
穿红马甲的啄木鸟
“红马甲”赵阿姨的夕阳人生
倒车,请注意
把“红马甲”穿起来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对象
不要洗碗
活跃在“两会”的红马甲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请让孩子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