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岭
位于卧龙岗上的南阳市博物馆,陈列有一组明代十八罗汉的琉璃塑像。这些塑像为陶质工艺品,饰以绿、赭、黄、橙、黑五色彩釉。虽为宗教偶像,塑像卻呈现出世间百态:有的跏趺静坐,凝神远思;有的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有的怒目圆睁,表情威猛。塑像形态各异,表情丰富,衣饰纹理流畅,体内中空,是我国明代琉璃塑像中的罕见之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简称,传说 是释迦牟尼的得道弟子,他们不受生死轮回,能够住世护法、济度众生,因而备受佛教信众的崇敬。
这组塑像原为南阳云朝寺供奉。云朝寺位于宛城东南五十里(现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李王庄村西),曾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与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登封少林寺齐名。云朝寺源于汉代的薄姬祠,元顺帝九年(1349)元惠宗改祠建寺。传说奠基时,原本天气炎热,忽有祥云飘至,遮日成阴,彩云朝佛,神奇万分,故定名“云朝寺”。该寺建筑宏伟,五进院落,数十间殿宇,僧侣人众,香火鼎盛。名刹多珍奇,云朝寺原有明成化年间3米多高的铁铸四大天王、两尊汉白玉观音,与这组明成化年间的琉璃釉十八罗汉,都是镇寺之宝。
1928年,军阀石友三部进驻南阳时,云朝寺保存得尚为完好。石友三以“倒戈将军”著称,焚烧少林寺更是臭名昭著。来南阳后,把云朝寺拆得只剩下一座大殿和数间瓦房。在此期间,治安混乱,当地一位劣绅杨百侠,与武汉老古董商勾结,将云朝寺中一尊汉白玉佛像盗卖给洋人,得到一千大洋的赃款。杨百侠又准备盗走一尊罗汉时,被附近村民发觉制止,十八罗汉才算没有失散。时任南阳县长的朱燕祖得知后,派人把十八罗汉运到南阳县政府,放在大礼堂内。随后又把十八罗汉运到南阳市西门内药师庵保存。
1932年夏天,孙文青由开封回到南阳任教育局长,一同回来的王笑山任教育馆长,孙文青给王笑山安排了两项任务,一是对南阳城关及近郊的汉画石进行调查搜集,二是把十八罗汉从西门内马道街药师庵迁到教育馆。
王笑山搬迁十八罗汉的时候,遇到了庵前边烧香老太太们的阻拦,她们大声喊叫:“你们不能把十八罗汉爷毁掉啊!”他们向围观的老百姓解释,这些罗汉的文物价值高,迁到教育馆是为了更好地保管,民众和香客才同意他们动手搬迁。
十八罗汉搬到县教育馆后,他们用开水加除污剂,经反复擦洗后,才恢复了罗汉的其本来面目。原来罗汉高1.25米—1.30米,由于多年的烟熏火燎,各个罗汉像的周身都披上薄薄一层黑紫色污垢。在擦洗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每个罗汉的底座侧面,都塑有制作年代及匠人姓名,有一尊上有“成化二十年中秋吉日信士人党磷妻景氏化主道济匠人刘镇”的字样,另一尊座侧也有“成化二十年中秋吉日信士人郭口弥勒佛一尊化主道济”字样,从而得知塑造于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从塑造到搬迁到教育馆,已经468年了。
1959年,南阳市博物馆成立后,十八罗汉就移交给了位于卧龙岗上的博物馆,博物馆方在卧龙岗武侯祠的野云庵里,专门开辟了十八罗汉塑像陈列室。
1966年,“文革”开始,南阳卧龙岗遭到历史上最大一次破坏,所有石牌坊都被砸,所有石碑都被推倒,十八罗汉全部被敲碎,堆成一大堆。当时博物馆负责人关俊运和几个同志认为这东西太珍贵,以后说不定还有用。当天夜里,几个人冒着风险,偷偷挖坑,把十八罗汉的碎片埋了。
“文革”过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把碎片挖出,进行修复。罗汉塑像基座保存得比较好,有很多大块,而佛头、佛身碎得多,有的只有小鸡蛋那么大。因为碎片和泥土混杂在一起,馆里人就买了箩筐,先将碎片在水坑里冲洗,之后尽量分成十八堆,边分边粘,六七个同志共同参与,实在粘补不上的部分,就请塑像艺人补上。从1978年年底开始粘补,粘好已是1980年秋天了。
近百年来,南阳十八罗汉从险被盗卖到陈列在博物馆,历尽劫波。当人们观瞻十八罗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谛听曲折故事的时候,不能不对历史上那些为保护十八罗汉作出努力的人们产生由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