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及现代化

2015-06-11 22:31夏雪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生命力传统文化现代化

夏雪

摘 要 植根于中国大地由中国祖先创造的传统文化历经坎坷流传至今,既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极强适应性有密切关系。弘扬传统文化,为现代化建设贡献精神动力是文化现代化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生命力 现代化

一、文化自身塑造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大地,,与西方被摧毁和沉睡的文化相比,五千多年的历史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与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从历史中走来,历经坎坷,走向未来,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是离不开的,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绵延至今的奥秘所在。

统一性和多样性同时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样性就能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统一性则是本民族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内核因素;延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生存之道,能做到坚持和创新是一种智慧,这种文化的延续性和变革性并不冲突,文化的延续性就是保留自己的精神内核并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的延续性,变革是不中断的变革;独立性和包容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特性,独立性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是自己独立创造的,是对长期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自然人文的思考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心理特征、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特性既是文化具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实现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根据。

二、保留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精神,推动现代化弘扬时代价值

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理性的亮光总能带我们冲出迷雾,现代化的进程不仅仅只是物质层面的高度发达,它还需要有精神文化方面与之相对应的构建。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不仅包括政治和经济的现代化,同時也要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实现文化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的片面发展不是社会主义,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的协同并进才是经济发展时代自身对文化内涵的需求。

现代社会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在道德失落感和价值选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在开放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受西方文化消极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像毒品一样在蔓延,这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来拯救。对于“义”“利”的选择,对于付出并得到相应的报酬,古人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中国的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部部经典,更多的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正确选择和判断,让我们不要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丢掉自己最原始的纯真。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世界上其他文化无可取代的重要意义,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比德国的伦理更加完善和立身处世之道更先进的民族存在,因为中国的发现,他们觉醒了。社会实践的不断向前发展,全球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对文化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中国特色的文化打造成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这就是时代给传统文化的客观现实课题。

三、推动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推动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呼唤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需要,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为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铺好路,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结合现阶段的国情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发展状况,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赋予文化发展新的内涵,用文化来深刻撰写着经济基础现状,使文化的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要从传统出发,注重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已经内化成为中华儿女的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深藏在每一代人的深层次意识中,不是说消失就能消失的东西,相对于西方外来文化而言,还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民族认同价值,传统文化只有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起来,才能使传统文化更加接地气,才会被人们普遍接受和主动这传承,也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再造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在继承传统文化原创性的基础上,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提到“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提高民族自信心”,用批判的眼光“兼收并蓄”。这种批判式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既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我们现代化文化建设可以借鉴和引用的经验。

第四,在开放的国际背景下,学会辨识外来文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文化成果和成功的管理经验,重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家罗素在《中西文化比较》一文中曾经说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被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我们要在弘扬传统文化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包容性,也会丰富文化以时代性内涵,为世界文化贡献自己的精神内涵,同时用理性的眼光加强同世界文化的交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中国特色。

第五,作为我们个人,我们既不要只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而否认自己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也不要无视中国传统文化自身携带的消极因素而过于自信的“国粹主义”,我们要有自信,要始终乐观,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本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兴盛于封建社会,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能因此而抛掉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息,但中国文化不是无所不能的,更不是能取代世界其他文化的唯一优秀文化。

第六,营造良好的文化现代化的环境,要弘扬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社会环境,文化现代化不是靠文化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实现的,还需要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尊重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制度措施和态度是我们要为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打造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生命力传统文化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