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萍
【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在建立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生源问题是一个瓶颈问题。基于大量调研数据,此文对生源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吸引优质生源;提出解决好生源问题才能使中高职顺畅衔接的职业教育构架成为可能。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生源 兴趣 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54-02
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也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于中高职衔接,有许多瓶颈问题对职业教育形成阻碍,亟待解决。比如生源,教材, 师资,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笔者以为:教材问题是核心,生源问题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高。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和中高职连读生(3+2模式)这三部分生源由于文化课基础和专业课基础参差不齐难以融合,导致教学、教材、实训实习等中、高职衔接困难。要解决这个巨大的工程问题,首先,需要借助国家政策上已经搭建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直通车平台,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灵活跳转。其次,宣传国家在加快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机遇和策略, 使全社会对职业教育有明确的认识,吸引优质生源。最后,形成比较理想的职业教育构架即中高职的顺畅衔接;学生根据自我潜能和兴趣,尽早进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升学路径。
一、从职业教育现状看生源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有三部分生源: 单考单招的中职毕业生; 高中后学生; 3+2模式生(高中三年高职两年连读)。
1.单考单招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阶段以技能培养为主,又减少文化课的学习。毕业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前景不容乐观。
2.普通高中毕业生对职业教育兴趣不浓。普通高中生源在高职阶段所学的专业缺乏基础性实践能力,对高职阶段的循序渐进教学过程设计带来影响。
3. 3+2模式生即高中三年高职两年连读生。大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对中职和高职联办的这种办学持乐观态度。中高职实现了对接,中高职直通立交桥贯通是好事,但是在进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弊端:没有了高考的束缚,学生惰学情况严重。同时,教材,课程设计以及教师对这部分学生重视不够等问题颇多。
普通高中生和中职毕业生在文化课学习基础和专业课基础上参差不齐。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诸如教材重叠,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学校学生入学高职院校后的协调学习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入口处无法把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入口关,实施高职理论与实践建并重的教育课程计划,很难有效的保障在出口处达到二者并重的中间型人才培养规格。显而易见,生源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直通车政策平台搭建有利于解决高职生源的质量提高问题,是中高职衔接的先决条件
早在197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UNESCO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教育分成七个阶段:
ISCED 0——学前教育
ISCED 1——小学教育
ISCED 2——初中教育
ISCED 3——高中阶段教育
ISCED 4——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之间有一段补习期教育
ISCED 5——大学阶段教育
5A——学术性为主的教育
5B——技术性为主的教育
ISCED 6——研究生阶段教育
我国高职教育为5B教育阶段。对5B(技术性为主的教育)描述是:“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习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
我们期待学生在完成3B 或4A 的阶段学习后,可以灵活自主选择高职或普通高校学习。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纲要决定从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同时,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 国家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直通车平台建立后,从基本架构上凸现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与传统的普通教育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小,对两种教育的混合与交融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三、解决中高职衔接, 吸引优质生源是关键
中高职衔接的政策平台搭建后,如何吸引优质生源接受职业教育是关键。
1.英国苏格兰教育体系对中国中高职教育的启示
2012年,笔者有机会到英国苏格兰教育局参观学习。对于那里的教育体系印象深刻。在英国,14岁以上的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学术方向的学习也可以选择职业方向的学习,在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之间也可以跳转学习。在职业院校学习两年后可以依据语言成绩和学业综合成绩申请本科。比如可以学习国家普通职业资格证书(GNVQ)课程。选择GNVQ课程的学生,成绩合格,有升学的愿望一样可以申请上普通大学。(排名前五的大学除外)职业性的A level课程与学术性的A-level课程水准相当。可见职业院校的生源和普通大学是平等交融的。从国外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吸引到优质的职业教育生源可行。只有提高了生源质量才可能有职业教育的顺畅发展。
2.职业导向和规划源于学生的早期学习阶段
三个纪实引发的思考:笔者有机会到英国访学,深受启发。 英国的孩子较早地确定了职业理想,会对他们自己的潜能挖掘判断,职业理想的实现以及幸福感指数的提升都是利好的数据。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企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树立职业理想。
(1)英国苏格兰一家幼儿园参观纪实:英国幼儿园没有固定的课程教案教材,小朋友入园后,首先找到标有自己名字的小小衣橱,换完衣服后,自己选择要去哪个游戏角落去玩。每个游戏角落都有教师在等候。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凭兴趣选择游戏活动,因为游戏活动应该伴随幼儿园教育的始终。选择了游戏活动就是选择了教育活动。
(2)英国一节小学数学课观摩:这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教室却是在计算机室,参观的客人们纳闷不已。为什么是在计算机室上课?我们发现同学们都在查找最喜欢的数学家及他们的生平故事。笔者与一名同学交流,他已经决定了要学数学,因为他喜欢那位数学家。
(3)到一所普通理工高中参观:我们看到在一个音乐工作室一名同学在上音乐作曲课,自己录音制作。他未来的职业方向确定无疑。当有人问到陪同我们参观的三位同学准备学什么专业,一个学建筑,一个学历史,一个学管理,他们对答如流,以至于要就学的大学也确定而且理由明确。令人惊讶不已。
3.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避免了人才的浪费,减轻家长的负担。
(1)我国初高中学生学习的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导致家长心理脆弱, 对孩子失望进而导致孩子厌学, 社会问题严重, 家庭幸福感指数低。本文作者访谈了几位沈阳市初级中学校长。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沈阳市有五万名中考考生。其中较好学校,占三分之二比例,中等和较差学校占三分之一比例。调查显示:在较好学校,(学生人数1000)初三厌学学生人数为5%-10%;中等学校(学生人数600人)厌学学生比例为12.5%-20%; 较差学校(600人)厌学生比例为25%-28.5%。有些学生由厌学继而弃学。
(2)由于没有早期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判定能力的缺失,生源问题成为中高职衔接不畅的关键因素。造成了人才的浪费。有些学生到了本科毕业,仍找不到兴趣点,在就业和考验上摇摆不定.造成求职困难。跨领域对专门技术型人才培养成本造成浪费。在大型求职类节目《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我们看到学生因职业倾向不明确而导致求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四、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优质生源问题是社会问题
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优质生源问题是有待于全社会思考的问题。(一)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的认识,增强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信心。(二)扩大宣传国家在政策上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保证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晋级加薪各方面待遇上的一致性。(三)随着国家各种制度的调整,养老制度的调整,企业各种待遇的提高,用工的平等单轨变双轨等政策和制度,逐渐促成家长和学生心甘情愿自主选择职业院校。
综上所述,教育是系统的贯穿每个人从儿童起到长大成人的全过程,甚至是终身学习过程。实现根据个人兴趣自主学习,人尽其才,而不是高考绑架下的被动枯燥的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这是职业教育彻底改革和发展的契机。在国家政策搭建好了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直通车,实现了中职高职有机衔接,该如何真正引导学生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由选择职业院校或普通大学,并实现随时修正自己的职业方向,这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幸运,更是需要我们全社会,政府部门,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每个学生个体都应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J],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马能和.五年制高职院校发展及实证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姒建英.构建21世纪高职教育新体系刚.教育与职业.2000(2)
[5] 孔垂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困境与"情景化"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