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 放飞思想 ?

2015-06-11 02:36俞悦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5期

俞悦

摘要】学生展现自我,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还学生以“自由”,应该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突破口。

【关键词】重视形成个性  创设和谐环境  培养探索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99-02

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我们应当经常关心的是: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妙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作为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放飞其思维,让他们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 重视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形成

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放飞学生的思想就要从尊重关爱学生的个体生命开始。 我着重从作业的设计上谈谈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1.作业内容的开放

面对同一份作业,允许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完成。学了《恐龙》一课,告诉学生将组织一次“恐龙演讲会”,请各自准备。结果,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有的上网查找资料;有的翻阅了大量的书籍;有的利用课本的现成材料重新组合……演讲会上,同学们争相表现,一份份富有个性的作业令人耳目一新,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

以往每周一次的周记,无非是老师规定星期几交,学生回家写就行了,也谈不上什么兴趣,只为完成任务。后来,尝试让学生给自己的周本起名,并写些题头话,周记的内容鼓励他们放开手脚,更“随意”些,还可以根据写的内容配上画进行点缀。要求突出一个“真我”——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果然,“随意”之下,见到的是:“缤纷世界”、“蒲公英集”、“童年的梦”、“雨露集”、“文坛新秀”……扉页上“要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像骏马一般,奔向天空。这就是我的理想,飞奔在知识的海洋。”这样的句子印入眼帘。翻开本子,一篇篇图文并茂,充满个性,带着童趣的文章扑面而来。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大大触动了我的心弦:学生一旦摆脱束缚,找到自我,其个性就充分发挥,创造、创新的潜能便能得到实现。让我们多给学生设计些“活作业” ,放飞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敢于思考,勇于创新。

2.作业答案的开放

作业的答案开放性主要是指同一作业应当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之后,制作一张贺卡送给主人公;学了《将相和》,讨论: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谁?根据课文讲述的故事分角色进行表演。可以自由大胆地进行发挥,比一比谁表演得最形象生动。 学完《三打白骨精》让学生说说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给同学们讲一讲关于他的精彩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最多、最生动、最吸引人。学了古诗《咏柳》《宿新市徐公店》咏诵这两首古诗,请同学搜集我国璀璨的文化宝库里其他描写和赞颂春天的优秀诗篇并摘抄到“采蜜集”上。《五彩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类课文学后,让学生说说了解或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名胜古迹?请搜集有关这些名胜古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根据它们办一期手抄报参加展评……

这样的作业,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老师的批改难度增加了:我们不能妄加评价究竟是哪一个更好,谁的想象更奇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作业都是令人满意的,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语文教学,应当让答案丰富多彩,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即使答案错了,写出来也比“捂起来”好,起码写出来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何况有许多问题,本来答案就是丰富多彩的呢!

二、 给学生创设和谐的环境

语文教学要是能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那么学生就有了自由发展个性的环境。于是我一反常态,每节课先抽出一定时间与学生做“脑筋保健操”:成语接龙、填写游戏、灯谜对联、拷贝表演成语大意、诗词大联诵、名著故事歇后语、新闻大家说、逻辑故事大评判等。还尽量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尾几分钟“信息发布会”广开言路。比如:学完《蒲公英》,剩下时间让学生交流其他动物播种的方式。由“一物”知“多物”。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无限循环的、发展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里,洋溢着一种融融的师生情谊,这既是一种师生友情,又是一种长幼亲情。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自由想象、思考,自由交流、谈话。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给予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双方敞开自己的心扉,互相接纳,互相理解,平等自由。课堂上学生倾情交流,文思泉涌,其主动性便能尽情挥洒。

三、 重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语文教师要善于使用“质疑”这根杠杆,把学生的思维搅动起来,使语文课犹如钢水出炉,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

1.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

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怎么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同一”,势必会堵塞创新思路。如学习《三袋麦子》,学生以“究竟谁的做法最好”为题展开了辩论,教师对学生的看法都加以肯定,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2.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己见

放胆,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是要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要鼓励学生指正老师的错误或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有时即使学生的批评和建议不尽合理,也要肯定和褒扬他的积极思维和敢于怀疑的精神,使其勇说“不”。写字课上,我班的学生经常会指着黑板上我的“范字”大胆发表看法:“老师,您的那一撇没写好,太长了”“我觉得您这个字的结构没摆好,下面写歪了。”……刚开始,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心里直打鼓:怎么办?可是,当我看到孩子们的目光是真诚的,是热情的,我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动——童言无忌,童心可贵!幡然醒悟之后,我会对着孩子们歉然一笑:“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谢谢你们的热心指教,老师重写一遍,行吗?”

再如:学《跳水》一课,有的学生提出:“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读了《第八次》,有的学生问:“如果蜘蛛第七次或更少的次数织好了网,王子会怎么样?”;读了《太阳》,知道太阳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有的学生说:“太阳那么好,为什么妈妈还要擦‘防晒霜”……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质疑和争论,可谓色彩斑斓。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异想天开”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材,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它腐烂在泥土之中。

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则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还学生以“自由”,应该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前苏联]《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