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变声期声乐教学与发声训练的几个问题

2015-06-11 22:42王园园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变声期声乐教学

王园园

【摘要】传统观念认为:由于生理变化,人的声音在变声期前和变声期后是不同的,在儿童在变声期前不适合学习声乐演唱,声乐学习应从变声期以后开始。近几年,多年的儿童声乐教学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有关变声期的声乐教学问题也日益凸显。儿童变声期能否进行声乐训练?怎样进行科学训练?这些问题正成为声乐教师亟待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通过长期的儿童声乐教学及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认为儿童变声期完全可以进行声乐学习。如果运用科学的发声与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变声期儿童顺利度过这一生理期,而且对儿童声带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只有错误的声乐教学理念,错误的方法和不适当的训练内容,才会给变声期儿童的声带和嗓音带来伤害。而正确的教学,除了能帮助变声期儿童塑造好的嗓音,亦可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育。

【关键词】变声期  儿童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86-02

一、声乐教学理念上的问题

传统上,我国的民族声乐认为:美好的声音必须具备“甜”、“脆”、“圆”“润”“水”五大特点。 一个声音很美的人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听觉享受。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嗓子并无病理变化,但在日常说话时嗓音类似感冒时的嘶哑,发声困难,嗓音耐久力差,音量下降,嗓子出现水肿或慢性炎症,甚至长小结、息肉。有的会出现“公鸭嗓”。究其原因,这些多半是由于变声期阶段没有正确保护好嗓音所造成的。

有的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主张变声期的儿童禁止学习声乐,这种做法既扼杀了孩子学习声乐的热情,也给那些喜欢和学习演唱的儿童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一位学生家长曾和我说,他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唱歌,得了不少奖,可是到了变声期,嗓子发声困难,老师让他暂停唱歌等待变声期过后再学。孩子为此非常苦恼,为了参加声乐考级,每天刻苦练习,结果更唱不出,他和家人都很着急。还有个学生,从小对声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突然有一天嗓子哑了,老师告诉他是变声期,说等变声期过了以后才能继续学习。出于对声乐的爱好,就“自学”起来。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每天唱自己喜欢唱的歌,结果变声期过后,说话声音沙哑,高音唱不了,从而放弃了声乐学习。

从声乐教学实践看,变声期儿童由于喉部的增长,原来的生理结构和肌肉组织会发生变化,如果在这一时期禁声,顺其自然发展,变声后学习声乐很难适应新的喉部状态。特别是在变声期前学过声乐的学生,经过一段禁声,变声期过后再训练时会感到喉部各器官不如以前灵活,第二天早起喉部会有疼痛感,经过说话和身体的活动,会逐渐消失。这种现象如同舞蹈演员练功。一旦停功再练会感到腰酸腿疼,要费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应该说,声乐训练的重点是声带机能和发音技能的训练。所谓机能训练是指人体发声器官、呼吸器官等各个器官相互协调的能力,如声带的张力、合力、弹性以及呼吸器官、肺部的肺活量、横膈膜的张力和呼吸肌肉群的保持力、腹部的肌肉力量等等。而技能训练是指各个器官在发声时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能力。因此变声期停止声乐训练和变声期后再学习声乐是不科学的。

二、声乐训练方法上的问题

斯坦利曾说:“用嗓子,学声乐,方法最为重要, 如果发音方法有错误, 即使用轻声来唱对嗓子也有害。方法正确,只要不超出能力范围,开怀畅唱则是很好的,对嗓音是有益的。”在我20几年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处在变声前期,有的处在变声期。起初,这类学生演唱时常用沉重的胸声大声歌唱。声音苍白而不圆润,音色发干刺耳,高音喊叫而吃力,脸红筋绷,失去了儿童特有的清脆、明亮、富有朝气的本质音色,与实际年龄不符。这种情况,多是由于教师不懂儿童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而采用成人声乐方法训练儿童歌唱所导致的。另一种情况,是在变声期用“假声”唱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唱歌时假声偏多的学生。他们在唱歌的时候,面部肌肉松弛,唇舌无力,只是一味地张大嘴巴,声带基本处于不震动的状态,单纯依靠气息的支持,唱出的声音污浊暗淡,没有“亮芯”,而且越唱越累,越唱音量越小,科学实验证明,发“假声”时不但声带不能正常地拉紧,而且两片声带也不能正常地靠拢,出现“漏气”现象。这样发音会引起喉部局部的紧张以至神经联系失常。在“变声期”中如果时常用“假声”做发音练习,容易使声音发抖。长时间的气流冲击会使声带出现闭和不好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声带小结。一旦在喉器官发育的时期养成发“假声”的习惯,就会妨碍天然声音机能和声带周围组织的正常发育。特别是男孩子,如果长期下去,会出现男生女调。男生女调的原因不是声带过度紧张,而是青春期男声变声失败导致的发音障碍,与喉结构间发育不平衡有关。

正确的发声训练应该是要求气息的“支点”与声音的“着力点”相对平衡,也就是强调气息和声音位置的协调统一。要求学生起音在腰腹部的气息支点上发音,并将声音集中靠前送到鼻头腔里的“亮点”上(也就是声音位置),从而获得带有共鸣的声音。这样的声乐是利用人的生理结构:鼻腔和口腔上半部分的“空间”振动,声带产生一个自然的声音,反射到空间里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共鸣的声音。可以采用3度或5度哼鸣练习或3度或5度的“mai”“mei”母音练习。这样有利于解决变声期用嗓过度、声音“虚”和真假声“打架”等问题。

三、作品选择上的问题

没有经验的教师在作品选择上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判断出学生是否进入变声期,选择的作品难度大,音域宽。二是由于不了解儿童的音域和变声期各个时期的嗓音情况和心理特征,选择了一些与变声期各个阶段不相符的作品,使学生演唱吃力,造成声带不同程度的损伤。三是上课时间过长。在变声过程中,由于发声器官的各部分生长出现参差不齐,喉部各肌肉的发育也可能不均衡,从而导致发音时各部分机能不能很好的配合,因此发音比较费力且不能持久。在这种肌肉发育不平衡的状况下,如果不节制使用,虽然对发育较快、较强壮的某一部分可能有锻炼的功效,但对发育比较慢的部分则可能有损害。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首先要了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对变声期儿童嗓音有敏锐的判断力。其次,上课时间一般应控制在45分钟左右,可以采用“间断式”练习和“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上课方式,学生休息时教师可以多作示范性演唱,讲解乐理或声乐知识,使学生的声带能得以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不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学会思考,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自己对儿童变声期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仅供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冯保富等《歌唱医学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

[2]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3] 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版.

[4]刘笃《突破禁区———变声期声乐训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3年9月第22卷第8期.

[5]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2002年版.

[6]杨式麟.嗓音医学基础与临床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9页.

[2]杨式麟.嗓音医学基础与临床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473页-第478页.

猜你喜欢
变声期声乐教学
变声期学生合唱水平的提升方法
青少年变声期怎样保护嗓子?
变声期这般护嗓
论变声期的声乐教学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