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智勇(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畜牧兽医站 226571)苏银美(江苏省如皋市东陈动物医院)
本文针对国内畜牧业发展中资源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畜牧养殖经验,总结归纳出几点适用于畜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以及这些经济模式的具体应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更是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全面经济建设。
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自农村经济改革以来,我国畜牧业实现了15.49%的年均增长率,在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中遥遥领先,主要畜禽产品产量更是实现了20年的持续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主要畜禽产品供求状况基本平衡,扭转了历史上畜禽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1985年和1990年我国禽蛋和肉类产量分别跃居世界第1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畜牧业大国之一。但随之而来的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近几年来“瘦肉精”的添加使用、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及滥用畜禽生长激素等,都是因为畜禽饲养的不当、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淡薄、急功近利造成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目前畜牧业发展仍然是建立在高资本投入、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产出效率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上的,主要表现为以下问题:畜禽粪便、污水等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到位即排放,污染大气、土壤与水源,甚至造成疾病的传播流行;草原长期超载放牧造成退化、沙化和碱化,牧草产量与质量大减;饲料中添加剂超标,对畜禽“揠苗助长”,造成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危害社会秩序的稳定。以上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低排放、高利用的条件下发展畜牧业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道门槛。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有学者提出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到畜牧业的发展中,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为原则,以物质、能量梯次、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主的物质流动经济模式。其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的物质单向流动模式,即“资源→产品→废物”模式,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现代畜牧业中,对畜牧业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循环经济理念自1998年引入中国,在国内的研究发展已有17余年的历史,如今在工业领域发展势头良好,但在畜牧业上的应用仍然还在起步阶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循环畜牧养殖方法。
3.1 种养结合,循环优化 常见的有“猪—沼—菜—猪”模式,是一种被农民普遍接受的内循环生态养猪模式,蔬菜下脚料和绿萍等用于饲喂生猪,既解决了杂草无处堆放,乱抛乱弃的环境问题,又减少了养殖成本,同时畜禽粪便含有丰富的N、P、K及微量元素,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养殖场将粪便、秸秆、有机废水等经堆积发酵,将产生的沼气通入蔬菜大棚,可保持大棚内的温度,富余的沼气还可替代煤气,用作生活燃料,此外,沼渣沼液可供蔬菜种植使用,用农家肥部分取代化肥,不仅可以节省农户种植成本,解决粪便排放污染问题,更可以保障食物的无农药残余,绿色健康,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此模式还可根据养殖状况和区域特色灵活运用,如在平原地区,此模式可活用为“猪—沼—渔/食用菌/草/藻—猪”等模式;在适合树木生长的山区可采用“猪—沼—果—林”模式,丘陵则为“猪—沼—果—草”模式。
3.2 双链型循环生产复合生态体系 即“草—鹅—稻—鸭”生态农业模式,在水稻收获的前半个月左右,利用水稻生长后期田间良好的温度和湿度等自然条件,将牧草种子套播到水稻田,冬春利用牧草养鹅,第2年6月初,牧草田耕翻后栽插水稻,在水稻返青后放养适应能力极强的役用鸭,实行稻鸭共作,当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湿度和温度条件较为适宜的南方地区。
3.3 废弃物集中化处理,实现资源再生利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养殖场,通过生产有机菌肥和利用动物粪便发电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既避免了废弃物乱抛乱弃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短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以由福建圣农与武汉凯迪共同建设的我国第一个鸡粪发电厂为例,其每年通过处理30万t左右的鸡粪,发电量高达1.68亿千W,不仅可以满足自身养殖场的需求,还能向社会供能,充分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再生。除发电之外,畜禽粪便还可作为生物的食物来源,如牛粪可以用于栽培食用菌,鸡粪可作为蚯蚓蝇蛆的食料,同时喂养的蚯蚓蝇蛆又可作为鸡饲料。.
3.4 生物发酵床养猪,实现零排放 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是目前畜牧领域最先进的养猪技术之一,源自日本,经过近30年的改进发展,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其方法是在猪圈内铺上锯末、谷壳、微生物菌种混合成的垫料,通过垫料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转化生粪、尿等养殖废弃物,实现了零排放,节约了处理排泄物的人力和水资源,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粪便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了生猪的抵抗力和猪肉品质,此外,垫料在使用3年后,可以用作农作物的生物有机肥,使得资源循环再利用。目前,该技术凭借了“三省、两提、一增、零污染”的优势,在同类型产品中成为首个通过国家农业进口认证的产品,并通过国家环保产业协会认证为国家A类环保实用技术。“三省”即节省用水80%~90%(只需提供饮用水,无需冲洗用水),节省精饲料10%~15%,节省人力30%~50% ;“两提”即提高生猪的抵抗力和猪肉品质;“一增”即增加经济效益;“零排放”即无污染。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是一种零污染、零排放的环保养殖技术,是传统养猪模式的一场革命。假设,按市场价600元/t计算,垫料重量约为0.45t/m3,收益为270元/m3,减去垫料投入73元/m3,3年养殖9批生猪,计算得每头生猪收益为22元。
附表 发酵舍养猪经济效益分析表(按每头生猪为单位计算)
3.5 秸秆作饲料,变废为宝 即“秸秆—畜禽—粪—沼气—农产品”模式。我国是农作物生产大国,同时也意味着是秸秆的生产大国,据统计,2009年我国年秸秆产量已超过7亿吨,折合成标煤约为3.5亿t,相当于7个神东煤田,全部利用可以减排8.5亿t二氧化碳,相当于2007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8。具不完全统计,我国秸秆目前的用途是:还田15%,饲料16%,工业原料3%,薪柴50%和露地焚烧16%。就是每年任由近亿吨的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看环境污染与资源的浪费。通过科学加工处理后绝大多数秸秆都可以作为牛羊等草食家畜的重要饲料来源,部分替代饲料,同时,秸秆还可作为沼气能源,据相关研究报道,作物秸秆在沼气发酵后,热能利用率可达60%,营养物质在沼液、沼渣中可保存98%,施入农田的氮、磷、钾的利用率可达95%。通过沼气来利用农作物秸秆不仅可以获取沼气能源,而且保证了农作物秸秆很高的养分归还率,有效地维持和培肥土壤肥力,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加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利用农作物秸秆取代或部分取代畜禽粪便的沼气原料,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的新途径。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对于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走节粮型畜牧业道路,改变畜牧业增长方式起着重大作用。
以上循环经济理念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总体来说,就是先要控制污染源,杜绝未经合理化处理的污染随意排放,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农林渔牧等多重自由结合,变废为宝,将废弃物加工为可利用的资源。当然,目前循环养殖模式遍地开花,但有部分需谨慎应用甚至必须叫停,比如常见的“饲料→养鸡→鸡粪→养猪→猪粪→养鱼→鱼塘底泥→农作物”模式,用饲料喂鸡、用鸡粪直接喂猪,用猪粪直接喂鱼,最后将鱼塘底泥再返回土壤肥田,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但问题在于由于饲料大量添加剂的缘故,现在的动物粪便存在重金属微量元素,无法降解而构成的对土壤的污染,因此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鸡—猪—鱼”的跨物种行为,也大大增加了畜牧业中跨物种的污染,给各种疾病交叉并跨物种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大肠杆菌等很可能会在鸡和猪之间传播,而禽流感病毒完全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进入猪的体内,导致病毒的变异,从而扩大病毒的危害。从这一点考虑,这种“立体养殖”的模式也必须叫停。在中国全面进行经济建设,推行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畜牧业,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畜牧业不合理发展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而且更加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将畜牧业发展成为一项优势产业。因此,畜牧业发展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3R”原则,结合区域特色注,注重整体布局、合理规划。
5.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意识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畜牧业发展模式,群众认知依然较少,因此 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宣传与引导,比如利用手册、专家讲座、参观示范等形式来宣传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普及循环畜牧的方法,让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体认识到发展循环畜牧业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宣传要有针对性,通过帮农民算经济账,以直观的数据收益来刺激农户参与可持续性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5.2 建立示范基地,先试验再推广 由于循环经济理念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并不成熟,再加上各地的地形地貌、作物种类等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借鉴应用这些模式之前,各地相关部门和有实力的企业应先进行试点,经过摸索修正,将经验与区域特色相结合并取得成果后,再进行推广普及,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了农民自己摸索造成的人力财力损失,避免试验失败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少了一系列的潜在风险。
5.3 建立产业链,发挥带动作用 在推广畜牧业循环经济时,应注重产业链的形以及产业间的联动和带动。所谓产业间的联动和带动是指强化畜牧业与其他产业如种植业等的依存性,并带动其关联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的发展以及每一产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链条的形成。
5.4 循序渐进、科学发展 由于畜牧业循环经济是集资源、环境、经济、技术等于一体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要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再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同时要注意,成功经验一定要符合地方实情,如上面提到的猪—沼—果—林“模式适用于山区地带,不可罔顾实际情况,在平原或丘陵引用。
5.5 扶持鼓励、完善制度 生态养殖造福的是整个社会,不管是从经济层面还是从生态层面、食品安全层面等,因此,在其发展的初期,政府等相关部门应给予响应无公害生态养殖的农民适当的经济补助和技术指导,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基地优先配套安排相应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如沼气建设、通达工程等,并提供一定额度信用贷款;同时,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畜牧养殖环评制度,依法治理养殖污染,对违规排放的养殖企业进行批评处罚。
5.6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纽带作用 建立畜牧业中小企业协会,既可壮大中小企业力量,是其与政府、外商等合作融资中更有利,同时可以发挥协会在企业间的协调作用,避免低价竞争等不良市场行为,引导中小养殖企业逐步发展,提高规模与质量。
5.7 建立畜牧业合作社,规模经营 生态循环模式(生物链/生物能模式)涉及农业、林业、渔业等多个领域,一般农户仅凭个人或家庭的个别劳动力是难以带动的,所以,借鉴上个世纪提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法,可以引导农民、牧民建立畜牧业合作社,将养殖场、养鱼场、果林等生产资料进行优化组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按贡献分配利润。
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到畜牧业中,不仅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更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畜牧业循环系统是一种将动植物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全面普及这一系统,将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呈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的新面貌。
[1]彭乃木,郑秀兰,陈绿秀等.内循环健康生态养猪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畜禽业,2009(9):67.
[2]王惠影,大乾.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可持续性畜牧业[J].上海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011(6):2~4.
[3]陈志伟.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需要关注的问题[J].生态经济,2007(1):108~110.
[4]白和盛,张家宏等.“草-鹅-稻+鸭”生态农业体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16~117.
[5]周玉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机制创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杜会科版).2007.2:23~26.
[6]王坚,陈润洋.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城乡可持续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5):46~48.
[7]孔繁涛.畜牧业循环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理性选择[J].生态经济,2008,1:183~185.
[8]刘学剑.我国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途径探讨[J].中国畜牧杂志,2007,43(14):13~16.
[9]林代炎,叶美锋.规模化养猪场粪污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模式构建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386~391.
[10]毛来荣.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J].山西省农业厅.2009(9):50.
[11]李观题,李娟.用循环经济理念引领现代畜牧业发展[J].中国牧业通讯,2010(5):14.
[12]胡建宏,李青旺.鸡粪微贮再生饲料及其饲养价值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4:19~20.
[13]周元军.规模化猪场粪尿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J].家畜生态,2003,24(3):71~73.
[14]王智才.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农村工作通讯,2010(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