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平 张京和(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 102442)卢 静(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 北京)
《动物实验技术》是医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既注重动物实验的基础理论又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与学生今后就业岗位的实用技术密切相关。我国在实验动物科学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对从事动物实验技术人员的需求每年都在提高。据有关调查全国从事据调查全国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中,从事动物实验的科技人员约占主体的62%,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对于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在于培养职业性技术型人才,重点是岗位技能的培养和工作素养养成。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与企业、行业需求无缝接轨人才的教育模式,彻底改变毕业生实习期长,难以适应岗位实践需求的状况。
本文基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的教学实践案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联系和合作教学,将《动物实验技术》课程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从校园到岗位的转化时间,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同时通过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
1.1 行业规范与法规的发展对教学内容改革的需求 实验动物在诸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一种“精密的实验仪器”又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随着国际上对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维护实验动物的福利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准。实验动物福利对于科学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信性及在国际上的公认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动物实验技术》课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实验动物,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动物福利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岗位工作中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此外以往许多动物实验常用的技术方法由于不符合动物福利的发展正在被新的技术取代,如动物的安乐死技术、采血技术、编号技术等都要从考虑动物福利的方面进行改变。
1.2 新技术的发明对教学内容改革的需求 动物实验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胚胎工程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已经广泛的用于家畜家禽的品种改良、实验动物的品种繁育、濒危动物种群繁殖以及人类生殖科学等多个领域,对于从事动物实验技术的人员来说胚胎工程技术。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转基因技术在实验动物新品种的建立以及动物疾病模型、生物制药等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新的动物实验技术已经成为实际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与时俱进紧跟行业技术发展,掌握新型技能才能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动物实验技术》课程内容亟待改革创新。
随着高中教学手段和学习内容的改变以及网络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今的学生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与原来的学生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对以往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容易感到厌倦,因此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显重要。将教学内容与就业相结合,通过将课堂情景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工作领域的认知,使学生明确了所学内容在今后的就业中的重要性,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1 依据岗位需求确定课程内容 通过行业调研分析就业岗位,依据岗位人才需求,提炼岗位任务,以任务为核心梳理对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动物实验技术涉及岗位包括实验动物给药岗位、实验动物手术岗位、实验动物剖检与标本采集岗位、实验动物转基因与模型制作岗位。相关任务涉及到实验动物的保定技术、给药技术、标本采集技术、麻醉与镇痛技术、手术技术、转基因技术等。依据知识和技术从易到难的顺序,层层深入,抓实基础技能和基础理论的熟练掌握,拓展新技术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3.2 依据职业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在行业工作领域中素质与能力并重,素质又包括德育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工作素养是从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素质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目标。
3.3 符合职业特点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单一的追求学生为主体又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1)模拟岗位竞争:针对岗位技能需求将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中的实例引入,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分工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所学内容在就业岗位中的重要性,在班级小组中展开模拟竞争上岗,成立技术小组做细节评价。竞争成功的小组或突出组员将参加课程微课制作,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项目三动物的给药技术实训中,小组成员从分工,计划工作流程到完成给药技术操作,形成一条完整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路线。在这项教学改革中优胜的学生在参加学院微课录制中获得了学院二等奖。在课程中引入模拟竞争上岗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2)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与他人的配合与合作,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既是对情商的教育也是对综合技能的要求。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通过随机分组抽签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到不同的工作岗位的可能,即有可能是主要操作者也有可能是助手。例如在项目六常见外科手术的教学中,既有手术的第一术者也要有手术助手、器械助手、麻醉助手等,缺一不可,学生在项目实训前要根据老师的理论教学内容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手术资料,复习解剖知识,小组内成员在课前才能抽取分工安排,因此小组成员必须每个人都对手术中各个岗位的进行知识准备,彻底改变了以往分组后有的同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熟悉手术中的流程,达到了一次实训课人人能实践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团队中每个人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整个项目学习中教师以指导和评测的角色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3)校企合作加深岗位认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首先是聘请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走进课堂,联系实际工作为学生讲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沿科技,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领域。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如今的学生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发展新技术很有兴趣,但又认为高新技术与自己太远,不敢积极探索。通过行业专家进课堂,拉近了前沿科技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生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提高对专业的热爱之情,有了兴趣才能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才能树立学习目标,树立了学习目标才能使教与学进入一个良好循环。其次是带领学生走进企业,零距离的体验就业后的岗位工作内容,增加对就业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在实践工作中的位置,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方向进行提前规划,也加深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3.4 教学手段的改革 理论教学方面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学视频、教学动画及网络学习等手段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台一节课,学生枯坐40分的现象。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更加贴近就业。通过制作班级教学微课视频的方式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性一方面积累教学素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经验教训。
3.5 全面的考核内容 《动物实验技术》课程总计7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训教学30学时。在考核方法中不能只注重理论的考核,还应重点关注技能实训的考核。考核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诊断,因此考核内容应全面而灵活。评价的主体也要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评价和技术评价小组的评价及教师评价的方式综合公平的对学生进行考核测评。
《动物实验技术》课程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改革思路,经过教学实践表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乐于主动查阅课程背景资料,为了竞争岗位学生主动复习专业基础知识,人人积极动手参与技术实训,使课堂教与学气氛轻松融洽,改善了班级学风。在学校的课程观摩和微课大赛中取得了一致好评和优异的成绩。授课教师通过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北京市职业院校农林类师资培训项目技能竞赛及学院授课竞赛中获奖,达到了教学互长的目的。此外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深化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完善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搭建了学生的就业平台,提升了我校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1]李玉冰,曹授俊,曹金元等.《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0(4)下.196-198.
[2]马建民,关文怡,王振玲等.高职院校《动物药理学》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J].畜牧兽医杂志.2009(28)2.67-70.
[3]狄和双,王利刚,顾月琴等.高专实验动物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2(20):346-352.
[4]郑玉,赵杰,李宁.转基因动物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生物产业技术.2014(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