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

2015-06-11 00:27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阿坝州623002
戏剧之家 2015年9期
关键词:咬字美声唱法唱法

张 刚(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阿坝州 623002)

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

张刚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阿坝州 623002)

所谓的美声唱法指的是由于歌剧的兴起在文艺复兴思潮的推动下形成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流派就是,美声唱法本身具备一套非常完整的科学发声训练体系。在上世纪初期传到我国之后,美声唱法极大地影响到了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本文对美声唱法以及民族声乐教学演唱技术以及文化底蕴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且对于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科研以及演唱技术方面的借鉴进行了论述。

美声唱法;民族声乐教学;借鉴与融合

在具体的民族声乐教学中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对美声唱法中的许多技艺进行了融合和借鉴,美声唱法不仅使声乐教学理念在我国的一些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同时还对我国民族声乐在教学科研理论以及教学演唱艺术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现在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中不管是平时的教学训练还是在对我国的艺术歌曲和民歌进行传授教学的时候都充分地运用到了很多美声唱法中的发声原理。

一、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美声艺术和我国的民族文化在声乐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融合,而且有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不断地呈现了出来,从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民族声乐的教育教学方式现在主要包括三种:首先是在对声乐进行学习的时候将美声作为主体,然后对我国特有的声乐作品予以兼顾演唱;其次是在演唱方法上对美声唱法进行充分借鉴,但是民歌仍然是最为主要的演唱内容;最后就是有效的融合中西方的方法,也就是结合外国作品以及我国民歌的演唱[1]。

二、在演唱技术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借鉴和融合

(一)运用气息方面的借鉴和融合

现在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深呼吸的方式对横膈膜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使气息得以保持,然后通过对肌肉群之间的对抗将支撑提供给气息,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要使气息具备充分的流动,从而能够做到连贯、匀速、平缓以及持续的支持声音。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对小气口的利用进行断句,也就是所谓的“以气唱情”,通过对这种方法的理由能够将喜悦以及诉说等各种情感很好地表达出来。除此之外,一些最近流行的民间歌曲还对花腔艺术进行了充分的运用,而花腔艺术本身就属于美声唱法中的一种表演技术。比如在对《牧笛》这首歌进行演唱的时候就对气息的演唱技巧进行了充分运用,所以在具体的民族声乐教学中要对气息的使用予以特别的重视,利用气息的支持对作品中的各种差异进行充分的调整,从而能够将其更好的演唱出来。因为不同的作品具有不同的格调和情感,因此也需要不同的气息和技艺,这就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对气息的具体应用进行更加充分的把握[2]。

(二)在使用共鸣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借鉴

口腔共鸣技术是我国民间唱法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技术,其对局部共鸣进行了更多的强调。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中的混合共鸣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借鉴。混合共鸣技术要求演唱者要将各种共鸣腔体充分的调动起来,利用腔体大小的变化使声音的圆润度和音色得以改变,并且能够对真假声的运用比例进行有效的调解,从而使声音能够达到头腔、口腔及胸腔。比如在演唱《中国大舞台》及《沁园春·雪》这类歌曲的时候就对混合共鸣进行了积极的使用,从而将气势宏大的效果很好的展示了出来。在《多情的东江水》以及《绣荷包》等包含着细腻感情的民歌进行演唱的时候,也需要以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为根据,科学合理地调整共鸣和嗓音。总之,以不同的声乐作品特点为根据对共鸣腔体进行调整,就能够将不同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很好的表现出来[3]。

(三)在咬字技术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借鉴

将以意大利民族语言为基础的西洋美声唱法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往往很难对声音通畅以及咬清字音这两种情况进行有效的协调。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在对美声唱法进行了借鉴之后出现了偏后的咬字着力点。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母音和子音在意大利语言中具有比较远的距离,因此其与汉字的咬字习惯比起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演唱的过程中必须要提起软腭,并且使后咽壁立起来,这样就能够将一个稳固的咽腔形成。一般来说进行声音的训练中都是对意大利语中的基本元音进行充分的利用,采用纯母音混合的方式使纯母音能够与其他其他母音的色彩混合起来,这样就可以使母音变圆。要咬清意大利语中的基本元音,这对于声音的通畅十分有利,并且可以将共鸣更好地找到,在具体的训练中还要对声音的高位置进行积极的寻求,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统一声音,保证唱法的圆润性和连贯性[4]。在具备了良好的方法之后,也就具备了技术上的自由和空间,

就能够将汉字的字音很轻松地咬清楚。我国的周小燕以及黄友葵等早一批的声乐教育家一开始都是学习西洋唱法的,并且积极地尝试了用美声唱法对中国作品进行演唱,比如他们演唱的《黄水谣》、《梅娘曲》、《长城谣》、《牧羊姑娘》以及《康定情歌》等在群众中实现了广泛的流传,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现在在通过对美声的利用对中国作品进行演唱的技术方面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人们认为美声唱法咬字不清的观点正在被演唱家们演唱的作品逐渐的矫正过来。比如廖昌永演唱的《母爱》既有深情动人的特点,尽管其采用美声唱法作为演唱方法,然而在演唱风格方面却将中华民族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是很好的把握住了,因此能够非常深刻的打动人心。杨洪基演唱的《最美不过夕阳红》以及《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作品也在群众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流传[5]。

三、在声乐教学科研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借鉴和融合

(一)我国的声乐理论分析

在我国古代主要有以下著作研究了声乐理论:比如元朝燕南芝庵的《唱论》对我国戏曲的演唱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张炎的《词源》则对艺术表现内容、咬字行腔以及音律等进行了记载。明朝魏良辅《曲律》则对我国古代学唱的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总结,详细地阐述了声乐学习的步骤、学习的内容、演唱的规格以及咬字行腔等,同时还对南北区别以及曲牌情趣等内容进行了记载。清大椿的《乐府传声》则对演唱昆曲的过程中对气息的运用以及声音技巧等进行了记录。在我国古代的声乐理论著作中详细地论述了声乐艺术中的各种发声原理及歌唱技术,而我国传统民间声乐艺术的特征也在这些理论中很好地展示了出来。我国民间声乐艺术的特色就是歌唱中的咬字和吐字,而我国民族声乐的本质在这些论著中得到了不同角度的论述。总之,我国古代声乐艺术、演唱的艺术标准在这些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总结,然而其过于对咬字的技巧、情绪情感的表达以及声腔技术等进行强调,而且大多都属于经验式的总结,并不具备对科学原理的阐述[6]。

(二)国外的美声唱法声乐理论

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巴西雷总结了声乐的教学方法,其概括的声乐教学原则和声乐理论有效的奠定了以后声乐研究的基础。西方的近现代科学技术在十九世纪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这样美声学派的声乐理论就有效地结合了自然科学,从而相继的出现了在教学理论、演唱方法、声学物理及生理学方面对声乐艺术的研究。德国医生曼德尔就立足于生理学将横膈膜呼吸法提了出来,其使得美声学派歌唱发声的基础得到了有效的巩固,这些研究科学地总结了意大利古典美声学派的发声,因此有效地推动了古典声乐学派的创立[7]。在进入现代之后,声乐科学研究由于声音频谱分析、快速摄像机以及X光摄影等各种先进仪器的的出现而变得更加方便,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在演唱不同声区时共鸣腔体的形状和大小、声带的振动状态以及声带的机能状态等的研究。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各自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了面部表情、口腔的位置、舌头的状态、如何起音、音色的变化、共鸣的运用、呼吸的运用和状态等各种问题。这些观点使得整个美声学派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且也对我国声乐教学主要教学原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我国声乐理论研究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借鉴

随着声乐教学系统地开展,我国的声乐理论研究也逐渐的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现在其他学科的研究与声乐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交叉在一起,因此得到了更快的发展。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学报上都对大量的声乐方面的论文进行了刊登,而且涉及到十分广泛的研究范围。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声乐理论研究室积极的汇总音乐方面的论文,我国声乐科研工作在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了越来越精细的课题、越来越广的研究方向[8]。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西洋美声学派中的理论体系在这些研究中得到了有效的沿承,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的声乐教学与西洋美声学派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对一些新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开发,比如如何能够通过对西洋美声唱法的利用将中国歌唱好,以及我国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之间的比较等。

四、结语

“以声唱情”是我国民族唱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所以在声乐教学中要对民族个性和民族风格予以充分的关注,对传统的民族声乐中的精华进行积极的吸取,并且有效的借鉴和运用美声唱法的理论、技巧和技艺,最终能够对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起到进一步的丰富作用。

[1]陈艳杰.浅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结合与运用[J].成功(教育),2011(03).

[2]施启龙.浅谈美声唱法与当代民族唱法的融合[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3]刘洋,郭建民.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碰撞与融合——从“土洋之争”到“多元化发展”[J].音乐生活,2012(07).

[4]程军.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5]庄虹子.美声唱法传播对中国声乐文化的影响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2(02).

[6]彭芳.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7).

[7]郑宝华.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2012(01).

[8]杨晓青.“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四大不同[J].美与时代,2011(03).

张刚,男,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音乐学、声乐教育、艺术管理。

J617.13

A

1007-0125(2015)05-0240-02

猜你喜欢
咬字美声唱法唱法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