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是灿(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万州 404000)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与审美特征
潘是灿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万州 404000)
文章阐述了古典舞的文化内涵,介绍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并集中笔墨,重点分探讨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古典”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古代经典”。它是规范、典雅与和谐、传统的代表,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动态变化。“中国古典舞”指的是以传统、经典为艺术风格,以中华民族美学理念为审美倾向的舞蹈艺术形式。中国古典舞从书法、壁画和其它民族艺术中广泛吸取素材,将民族意识与现代意识有机融合,在艺术风格上注重古典精神,符合中国人严谨、规范的民族审美心理,是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在现代艺术中的有效体现。中国古典舞韵味独特,注重欲前先后、逢冲必靠的用力方式,讲究圆、曲、拧的动态特征,舞姿造型变化多样,形象丰富,意境深远,节奏与动律中体现出民族文化与时代特征。中国古典舞看重表演者的身体韵律和舞蹈本身的意境,它对神韵的追求体现出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根基赋予了中国古典舞广阔的发展空间。
古典舞起源于群众基础广泛的民间舞,是民间舞蹈经专业乐舞机构改编后的衍生艺术,但更为高雅、经典,周代的礼乐、唐代的燕乐等均属于其各自时代的“古典舞”。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曾创造出自己经典舞蹈,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古典舞艺术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古典舞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展开了对古典舞教材的研究与教学,标志着古典舞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步。第二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其中,《丝路花雨》以敦煌壁画中的古典舞为蓝本,生动再现了汉唐舞蹈的经典风貌。其后,《仿唐乐舞》拉开了仿古典乐舞的发展序幕,众多失传已久的古典乐舞在十数年内被发掘再现,并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展开了舞蹈形态创新,改变了古典舞动态表演资料为零的历史。
古典舞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需要在继承传统舞蹈美学的同时兼顾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因而应当同时具有独立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古典舞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下,中国古典舞正面临着同等的机遇与挑战,既要坚持民族性,也要紧跟时代,为当代人所接受,并最终屹立在世界民族舞蹈之林。对此,要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舞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使命,以动态的思维分析对古典舞进行审视与转化,赋予其时代生命力。
(一)和谐之美
传统艺术历来追求意境与教化的统一,古人对舞蹈的审美不仅仅关注人在其中的肢体律,更注重“达意”与思想教化功能。《礼记》、《白虎通》等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关于舞蹈社会教化功能的记载。同时,中国古典舞看重对舞蹈意境的拓展,不论宫廷乐舞还是民间戏曲舞蹈,都经常涉及到形式多样的舞具,剑器、羽毛、缎带等舞具在舞蹈中均非常常见,这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古典舞对意境美的重视。意境与教化是中国古典舞的两大支柱,两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舞蹈对舞者姿态与气质的审美标准,它要求舞蹈者体悟舞蹈意境,同步发展自身的精、气、神,尽量使这三者相互通融、和谐统一。
(二)“圆”之美
“圆”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美学追求,它要求舞蹈者在律动中表现出动静承接、刚柔相济的审美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大大增加了观赏者对古典舞的回味空间,让舞蹈姿态千变万化。对“圆”的美学追求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典“欲左先右、逢冲必靠”的运动规律中,它从动态视角上阐述了古典舞“圆”的艺术特点。“圆”代表柔润,有灵活、完满之意,能给人饱满丰富的美感,留下协调一致的整体印象。此外,以动态的视角来看,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之间也通过“圆”与“圆”连接,这种连接是非静止的,但具有非对称的运动状态。同时,舞蹈者的气息走向也具有“圆”周流转的特点,这使得动作从内到外顺畅自然、规迹清晰、四平八稳。
(三)“身韵”之美
身韵元素是中国古典舞蹈活力的催化剂,它能在舞蹈中融入时代元素,强化舞蹈韵律,为舞蹈风格的发展拓展空间,促使其突破戏曲风格,达到新的审美境界。
[1]李永明,闫盈盈.从中国古典舞“风火轮”谈中国古典舞文化及其审美[J].通俗歌曲,2014,(06):134-135.
[2]徐寒青.舞蹈与气韵——论气息在中国古典舞中审美形态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210.
J7
A
1007-0125(2015)05-0181-01
潘是灿(1988-),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西省上饶市,学历:大学本科,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