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梦(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万州 404000)
浅析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与审美特征
袁梦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万州 404000)
我国各个民族共同创造和丰富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其中包括为我国各族人民所热爱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本文重点分析的就是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与审美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审美特征
汉族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汉族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们在1964年以前的调查,全国汉族民间舞就有700种以上,我国幅员辽阔,由于人民的生活环境、风俗信仰、欣赏习惯等等的不同,因而这些舞蹈在舞姿、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各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流传在南方的各种“灯舞”,以五彩缤纷、质朴秀丽见长;流行于北方的各种“鼓舞”,以品目繁多、浑厚健壮著称等。各地都有不少为当地人民所熟悉和喜爱的民间舞蹈,以全国普遍流行的《龙舞》、《狮舞》、《秧歌》、《花鼓》、《打莲湘》、《跑旱船》、《车灯》、《太平鼓》、《竹马灯》、《高跷》等而言,各地的表演形式也多种多样,仅《龙舞》就有:龙灯(火龙、彩龙)、布龙(打龙)、草龙、段龙、百叶龙、板凳龙、纸龙、香火龙、星子龙、鲤鱼龙、牛龙、罗汉龙、花篮龙、断头龙等几十种之多。同是流行于北方各地的《秧歌》,河北的、山东的陕西的、东北的风格跳法各不相同;同是西南的《花灯》,云南的、贵州的和四川的也是演法各异。
汉族民间舞蹈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源远流长。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和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一些简单的舞蹈(见古陶盆上的舞蹈图形);到殷、周时代,已有相当发达的舞蹈文化。但是,由于历代统治者对民间艺术的歧视,民间舞在正史上很少有记载,大多是在一些诗词和笔记杂录中,能看到一鳞半爪。宋、元以后,民间舞蹈虽有的被吸收到汉族戏曲艺术中去,但它仍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长期伴随人民的生活而保存发展下来,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
(一)丰富的舞蹈内容
我国汉族民间舞蹈的突出特点,首先是它表现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湖南《花灯》这一种舞蹈形式,群众对其表现的内容和塑造的舞蹈形象就有这样的说法:“花灯形象三百三,禽兽妖魔龙鱼猴,日月风雷雨花木,精造打灯不用愁。”由于民间舞蹈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又为人民所创造,所以它主要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其中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爱情生活、人民风俗习惯、古代人民习武的舞蹈。此外,还有许多以大自然中的景物、生物为题材的舞蹈,这类舞蹈虽没有直接表现人民的生活,却反映着人民的感情和愿望。如模仿白云在蔚蓝的天空自由飘荡的《云灯舞》,倾吐着人民对自由的追求,对大自然的赞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梅花于风雪中斗严寒,《荷花舞》和《腊花舞》就借此歌颂着人们高尚的情操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在我国传统绘画中有着大量山水花鸟画,诗词中也有不少咏物诗,这都说明了借物言志、缘物寄情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共同特点。这类舞蹈有着古老的传统,不但古籍中有许多记载,如古代社会中的“凤凰来仪”、“百兽率舞”,而且还可以从我国公元前的历史文物上看到不少这类舞蹈的形象。
(二)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
我国汉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种,有徒手而舞的,也有以乐器为伴奏的舞蹈。但,使用道具的舞蹈和歌舞形式比较多,是其明显的特点。舞蹈中运用道具主要是古代羽舞为了更好地表观内容和抒发舞者的情感。拿汉族民间舞蹈中使用比较多的“折扇”来说,那千姿百态的舞扇动作,对表达情感、塑造人物性格、美化舞姿都起着一定的作用,甚至根据内容的需要,还可以用折扇模拟花和蝴蝶等各种形象。再从汉族民间舞蹈中以“鼓”为道具的各种“鼓舞”来看,它们的特点是通过“鼓”的不同样式和鼓点的节奏变化,结合击鼓的姿态,形成了舞蹈的不同风恪,表达了舞者不同的思想感情。汉族民间舞蹈中的道具,不管是车、船、狮、鱼,还是一个花篮、一把雨伞,都来自生活,但又是经过艺术加工,并起着美化舞蹈衫象的作用。“载歌载舞,歌舞结合”也是汉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一大特色。不但有广泛流传的各种《采茶灯》、《花灯》歌舞,就连《竹马灯》、《采蓬船》、《推小车》、《打花鼓》、《打莲湘》等,也大多是边歌边舞的表演形式。这是因为歌舞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它有很强的感染力,便于群众理解和掌握,可以起到“歌以咏言,舞以尽意”的艺术效果。从我国民族表演艺术发展史看,歌舞艺术一直是占有突出地位的艺术体裁。
[1]齐津.汉族民间舞蹈的艺术与文化特征[J].戏剧之家,2012(02).
[2]袁玛琍.汉族民间舞蹈[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袁梦(1986-),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重庆万州区,学历:本科,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
J722.21
A
1007-0125(2015)05-0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