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清(江汉大学 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56)
论韩剧《时尚王》的阶级意识
苏文清
(江汉大学 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56)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韩国电视连续剧《时尚王》并不仅仅是一个商场+情场的青春故事,透过爱情、欲望的青春书写,它要讲述的是当代社会当前背景下有关阶级的故事。姜英杰的斗争性在不公的阶级社会里是不被容许的,他的斗争方式又是相对低级的自发斗争,所以注定最后他会令观众失望而走向死亡。
《时尚王》;阶级;阶级意识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韩国电视连续剧《时尚王》与一般的韩剧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诸如男女演员的偶像特征、灰姑娘的童话原型等等,但是它的不同之处也是观众能够感觉得到的。比如它的结局是男一号姜英杰被枪杀,许多网友不能接受,纷纷要求再拍续集。网友的反应说明《时尚王》的结局打破了韩剧惯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维定式,与观众的阅读期待不吻合。
为什么《时尚王》的结尾要给观众一个不圆满的结局?既然是传统的灰姑娘原型,为什么王子和灰姑娘没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时尚王》并不仅仅是一个商场+情场的青春故事,透过爱情、欲望的青春书写,它要讲述的是当代社会当前背景下有关阶级的故事。姜英杰的被枪杀,是他所处阶级的被忽视与被镇压。
似乎关于阶级、阶级意识、阶级斗争等政治语汇的言说已时过境迁,尽管《时尚王》并不具备宏大叙事的气势,但是,朴素、低调的阶级言说在《时尚王》里的确清晰可见。
“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术语,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搜狗百科解释得比较清楚,“阶级是指人们在社会上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不同而分成的集团。按照人们拥有财产多少划分:由富人阶级、中产阶级和穷人阶级组成。”
《时尚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穷人与富人之间的阶级差异与对抗随处可见。其实,展示穷人阶级与富人阶级的差别并不是这部作品的专长,大多数的都市言情剧都会接触到。在韩国言情剧最喜欢用的灰姑娘童话原型里,穷人家的女孩儿美丽、善良,受尽家庭成员的虐待,富人家的孩子是拯救女孩儿的王子,是女孩的最终归属。在这里,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尽管存在,但作为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是不存在的,阶级的对抗也是不存在的。相反,压迫产生于穷人的家庭内部,成为富人家庭的一员是对女孩德行的奖励。阶级之间是融洽的。
《时尚王》不同,它所描绘的这个社会似乎人人平等,似乎法律完善,似乎为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铺设了一条通向成功的个人奋斗之路。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穷人即使没犯罪也会被判刑坐牢,因为这个社会没有穷人说话的地方,甚至连帮忙说话的律师也没钱请,法律的公平正义何在!面对刚刚兴起的服装品牌,财阀们的做法是要么收购、要么让它灭迹,绝不可能让竞争长期存在。穷人辛苦做出的品牌如果不能为财阀所用,不能心甘情愿地被财阀剥削,那么穷人所面临的境地就只能是被围剿直至灭迹。在经济领域,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又从何处体现!穷人要创业缺乏资金就只能受高利贷者的剥削,因为银行需要提供担保,没有资产的人无法提供担保。所以在这个看似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到处泛滥的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压与剥削!对穷人而言,只有忍辱负重,逆来顺受这一条路可走。所以我们看到阶级的差异遍地都是,不仅体现在服饰、食品上,而且体现在人物性格与处事风格上。姜英杰工厂反复出现的姐姐们吃炸酱面的场景与郑在赫家考究的饮食,郑在赫的傲慢、正雅的蛮狠不饶人与佳英的隐忍退让等等,都是阶级差异的体现。
对阶级差异,无论是穷人阶级还是富人阶级都有清醒的认识,阶级意识是存在的。“阶级意识就是理性的适当的反应,既不是组成阶级的单个个人所思想、所感觉的东西的总和,也不是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总体的阶级在历史上的重要行动归根结底就是由这一意识,而不是由个别人的思想所决定的。”[2]换句话说,阶级意识就是对阶级的自我认知。富人阶级自知自己的优势地位,想方设法谋求更多利益;穷人阶级自知自己的弱势地位,除了偶尔的言语反抗,更多地选择了顺从。所以在《时尚王》里,我们看到了更多知足常乐的场景:工厂的姐姐们每天吃杂酱面也乐在其中;佳英每天睡着工厂里也感觉很幸福。但是,姜英杰却是一个例外。
姜英杰并不是替资本家打工的工人,而是一个开着服装工厂的小老板,他的阶级归属是资本家还是工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这是一个需要厘清的问题。
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多段论述里,开着工厂的姜英杰似乎都应该属于资产阶级。如“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3]。“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这一阶级的祸福、存亡和整个生存,都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即取决于生意的好坏,取决于不受限制的竞争的波动。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4]。但是,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的姜英杰在人生的多数时候是无产阶级,他贫困潦倒的时候多,拥有财产的时候少,而且在情感上他是倾向于无产阶级的。
在电视剧里,存在着两种管理企业的模式:一种是郑在赫和赵顺姬公司的管理模式,一种是姜英杰工厂的管理模式。前者公司等级森严,老板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尊卑贵贱界线分明;后者工厂老板与员工嬉笑玩闹,关系融洽得近乎邻里之间、姐妹之间。姜英杰虽然是资本的拥有者,虽然靠资本获取利润,但是他的工厂经常资金周转不灵;他虽然雇佣劳动,但对雇佣者都以姐妹相待。在爱情上也能非常明显看出姜英杰的穷人情结。相对于郑在赫对佳英高高在上的的爱,姜英杰对佳英的困境是感同身受。
我们不能否认他在短时期内的资本家性质,但也不能无视他绝大所数时间的穷人性质。因此,本文更倾向于用搜狗百科的富人阶级和穷人阶级替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来论述这部电视剧里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这样,将姜英杰认定为穷人阶级的阶级属性,一不与马恩论著相违背,二也更符合电视剧《时尚王》的实际一些。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用“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来说明无产阶级政治成熟程度和觉悟程度的两个阶段。在“自在”阶段,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没有把资产阶级当做一个阶级来反对,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阶级和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个阶段所进行的斗争是自发的斗争。在“自为”阶段,无产阶级有了革命理论的指导,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斗争。这时的斗争不再是自发的斗争,而是自觉的斗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姜英杰的反抗属于自在阶级的自发斗争。
姜英杰是一个有着多面性的人物。从小没有父母的疼爱,寄居在家境不好的姑姑家里,过早体会了下层人的生活艰辛,也沾染了一些小混混的不良习气。复杂的社会经历使他对不公平的社会有一个比较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他来讲,生存是第一要义。他要生存,就必须适应这个社会的各种不公平的规则,比如借高利贷,受制于高利贷者;比如在船上发生叛乱,当叛乱者要把他丢进大海时,他用劳力士手表做交换保命;在叛乱事件中,他本身是受害者,最终却被判刑监禁;饿得没有办法的时候也能舍下脸面找同学开口;在生意缺乏资金的时候,也和自己憎恨的人合作。在各种危及生命的时刻,他都能想方设法地周旋以保全自己的性命。这其实是广大下层穷人共同的生活法则,忍辱负重,只为生存。然而,姜英杰和绝大多数穷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在苟活的同时对这个社会是不满的,对来自社会上层的剥削和压迫是有觉悟的。因此当他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又是一个勇敢的斗争者,即使充满风险,他也绝不放弃战斗。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谁让我不舒服,我就会让谁不舒服。所以,在他赚到钱后,他拒绝财阀的收购,设计收回YGM品牌;为李佳英要回被赵顺姬强占的家产。在反收购的过程中,他铤而走险,冒着回到原点的危险,和郑家进行斗争。最后被郑家、赵家联合其他富人逼会原点。这种生活态度多少有点中国儒家提倡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味道。虽然他的”穷”、他的“善其身”和中国儒家思想相去甚远。
姜英杰对这个不平等的社会时而妥协时而斗争的状态,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他的斗争针对的是个人,是羞辱过他的郑在赫和虐待过佳英的赵顺姬,而不是整个富人阶级;他的斗争方式也是单打独斗的斗争方式,他并没有联合更多的穷人阶级。换句话说,他的斗争并不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而是穷人阶级的某一个或两个人对富人阶级的某一个或两个人的斗争,他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更有政党的组织和领导,因而是自在阶级的自发斗争。自在阶级的自发斗争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中相对低级的斗争阶段,因而要取得胜利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姜英杰的斗争性是为这个社会所不容的,他的斗争方式又是相对低级的自发斗争,所以最后他必定走向死亡。无论他多么渴望生存,无论他有多少保命的智慧!这就是电视剧《时尚王》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1]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
[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0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7.
J905
A
1007-0125(2015)05-0139-02
苏文清(1965-),女,湖北荆州人,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武汉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广播电视与播音主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