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民歌之我见

2015-06-11 00:27焦鹏程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戏剧之家 2015年9期
关键词:信阳民歌传统

焦鹏程(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信阳新民歌之我见

焦鹏程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本文通过系统化的论证,深入地阐述信阳新民歌的创作背景、创作方式,比较传统信阳民歌和信阳新民歌的不同,为信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信阳新民歌与传统信阳民歌进行比较,探讨二者的流传性与流行性特质,思考信阳新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最后作出展望。

信阳民歌;新民歌;风格;传承;创作

伊始于大别山麓的信阳民歌,作为先民的生活艺术方式,如今已经传承千年。信阳民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兼顾豫风楚韵,不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文化的传承,是新时期人民所需要的新思想。

信阳,居楚头豫尾,处在江淮之间,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处,面积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几千年来,生活、繁衍在这里的劳动人民,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信阳素享歌舞之乡之美誉,歌谣的数量浩若烟海。我国最早的民歌总集《诗经》就记载有《台南·申女》、《行霞》、《采苹》等数十篇流传于信阳地区的歌谣。明代冯梦龙编的《山歌》就汇集了信阳的五句山歌,并对豫南大别山民歌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上山打柴唱着:“冬季腊梅花儿开,起五更上山打干柴”;车水时唱着:“一上水车把脚挪,边车水来边唱歌”;下田插秧时唱着:“人人一把秧在手,口唱山歌手插秧”。这些民歌,随着时代的发展,直接参与了历史进程。

纵观民歌在我国的发展,其历史十分久远。从现实主义的《诗经》到浪漫主义的伟大诗篇《楚辞》,“农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背景下,民歌也展现出不同的色彩风格。而在数量众多的民歌体系里,信阳民歌在中国民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促进民歌历史的发展。

“赵州石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么咿呀嗨……”这首《小放牛》流传度特别广,从古到今唱了几百年,其历史根本不需要考证,只从格调旋律和歌词内容,就能够感受到其悠远绵长的历史气息。在漫长的民歌历史中,信阳民歌在劳动中产生并得到快速的发展。其歌词内容涉及范围特别广,有远古狩猎,有反封建反压迫,也有歌颂美好新生活。在信阳民歌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信阳人民的精神意志、愿望情感及生活思想,信阳民歌所体现出的时代性,让人们可以看到信阳人民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表现出的生活智慧。

信阳民歌“以词取胜、以情见长、以声动人”。与流行音乐相比,传统信阳民歌的精髓在于朴素到极致的纯粹、单纯到骨子里的纯粹。听信阳民歌,听着听着,仿佛感受着一段刻苦铭心的平淡爱情,又好似时间白驹过隙般渐渐地演绎着一段段值得深刻记忆的故事,带领着听众们向灵魂的最深处走去。

客观来说,信阳民歌又有别于陕西信天游,青海、宁夏的花儿,有别于广西壮族刘三姐的歌。五句子是它的最大特色。五句子中劳动歌是其精华,情歌又是精华中的精华。以《床底下挖个养鱼塘》为例:“想郎想得脸焦黄,夜夜睡觉想着郎。打开枕头给郎看,眼泪发芽二寸长。床底下挖个养鱼塘。”作品前两句是白描,第三句开始起跳,第四句是奇句,把眼泪比成黄豆芽,并且还具象,豆芽还二寸长,可以用尺子量,第五句跟进,异峰突起,泪水儿在床下形成个养鱼塘,可见流泪之多!这在其他民歌中实属罕见!正因为五句子山歌的艺术魅力,所以它引起了一些诗人的酷爱,把这种艺术形式带进了新诗创作。

当前,正是信阳民歌传承发展的大好时期。国务院把信阳民歌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求深入落实“抢救第一、保护为主、传承发展、合理利用”的理念,细致做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的相关工作,为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壮大作出应有的贡献。

信阳新民歌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是以民间音乐音调为基础进行升华与再创作。在创作中借用民间音乐音调,就是根据作者的艺术构思,在传统歌词的前提下,以建立音乐新形象为立足点,学习和借鉴某一地区的音乐素材,有效运用此音调开展二次创作。

综上所述,在漫漫历史的进程中,传统信阳民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始终在向前发展,不断地融入新的内容,同时也持续传承着其核心的艺术魅力、音乐特色、地域风情,体现着信阳人的精神面貌和历史气息。进入到新世纪后,一辈辈、一代代的创作者们,让信阳民歌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信阳新民歌应运而生。与传统信阳民歌的传承性相比较,信阳新民歌的流行性音乐特点更加突出。为了能够让现代人更容易懂得信阳民歌的艺术魅力,创作者开始在传统信阳民歌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在没有改变太多调式和歌词结构特色的基础上,让歌曲有了流行化的元素,让歌词更加通俗化,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审美需求。相信在未来信阳民歌的发展进程中,还会经过演变激发出更多的火花,成为更多人所认可的中国传统民间民歌艺术文化。

[1]信阳文化局.信阳民间音乐选集(内部发行)[M].1980.

[2]潘传柏.大别山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民歌的特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

J642.22

A

1007-0125(2015)05-0098-01

猜你喜欢
信阳民歌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信阳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