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美
摘要: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文章对延安精神的核心、灵魂,政治方向、精髓、本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释,并指出了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弘扬延安精神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5-0073-02
美丽乡村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新概念 “美丽中国”的农村版。贫穷落后中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乡村,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乡村。只有依托农村空间形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关爱帮扶、注重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形象美与内在美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满足人们内心感受又不断实现其预期建设目标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笔者认为,在当前建设美丽乡村的伟大进程中,更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引领各族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而奋斗
时刻牢记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当前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但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仍需时刻牢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把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为作为指导思想,践行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作为引领村民不懈奋斗的源动力,打破“小富即安”和遇“难”则退思想。特备是边疆地区广大农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既不能满足于当前取得地成绩,也不能因为遇到诸如资金短缺、人心涣散等困难而畏首畏尾。
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各级党组织必须真正肩负起领导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任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历史实践证明中国的事情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行的。因此,美丽乡村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方向,是前提。
(一)全面正确处理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五类关系。在中国,建设美丽中国,起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实现也在农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当注意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关系,形成强有力的内外推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发展;处理好科学规划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形成规范有序、各具魅力的村庄院落;处理好现代文明与乡风民俗的关系,共筑美丽乡村的精神家园;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维护的关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结合实际,注重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无规划不建设的理念,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标准体系,逐步将标准化工作嵌入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如普洱市宁洱县2007年“6.3”地震后,宁洱镇横寨村民小组在恢复重建前,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特点、民族构成等因素,在建筑风格、村庄布局、庭院美化、公共场所和服务业都进行了提前规划和论证之后才进行恢复重建,既重建了家园、改善了民生,又使昔日脏乱差突出的村寨,呈现出一派经济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村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稳定局面。
三、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建设模式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真正地把延安精神的精髓——实事求贯彻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一)因村举措。我国农村地域广大,发展不平衡,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必须因地制宜,尊重差异,保持特色,各地要摸索出适合本地区乡村建设的具有本地特色的路子来。如(1)社会综治型。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完善水、电、路、气、房和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2)旧村改造型。通过村内、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绿化美化、休闲场地等设施建设,促进村庄整体建筑、布局与当地自然景观协调。 (3)文化传承型。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如普洱市江城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对地处边地的民族村寨,一方面在房屋造型上采用具有边地民族风格的造型,另一方面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和民族故事对村寨进行文化打造,让人在村寨体验民族、乡村、边境三重文化感受。(4)休闲旅游型。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如普洱市思茅区思茅镇北郊的腊梅坡(距离市区3公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建设成了城里人“走茶马古道、住农家小院、品农家风味、听民族歌调、跳哈尼歌舞、泡天然氧吧”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特色哈尼村寨。
(二)立足实际、量力而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量力而行的原则,切勿盲目追求“高大上”而增加农民负担。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或“涂脂抹粉”,而是“面子”和“里子”都要兼顾的系统工程。
四、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福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发征求群众意见,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参与度,发挥聪明才智,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热情,不做旁观者、被建设者,变“要我建设”为“我要建设”,积极主动的配合政府的各项工作。避免出现美丽乡村建设只是干部“一厢情愿,上热下冷,外热内冷”。如景谷县芒回村民小组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小山村。2012年景谷县县委政研室到芒回村做调研,了解村民急需,返回后为村民争取了15万元的新农村项目。消息传来,群众非常高兴。同时,村组班子及时召开了群众会,商量建设内容和方案以及缺口资金筹措途径等。最终,芒回村民小组的群众在村、组干部的带领下,有技术的出技术、有力的出力,大家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美丽家园建设中。
五、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始终坚持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党在长期的斗争环境中继承民族传统而形成的革命精神。毛泽东曾经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大会上强调,“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凝聚党心民心军心,战胜无数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固然要有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和发达城市的多方援助,但最根本的是依靠这些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贫困农村人民的力量。
(一)正视现实,克难奋进。美丽乡村重在建设,重在实干,坐而论道不行,只有靠实实在在地努力。就农村目前现状而言,生产发展能力不足、农村设施基础差、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脆弱、农民综合素质仍然较低等等,已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而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和谐、持续发展宏伟目标,面临的困难和艰辛不言而喻,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延安精神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激励作用,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难奋进。
(二)着力长远、长期奋斗。建设美丽乡村是一个长期过程,长远目标。不能突击式搞短期行为,而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如江城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把“为什么盖新房,盖什么样的新房,盖好新房干什么”作为长远战略加以考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本县旅游发展和城市发展相结合。
(三)自主创业,自力更生。美丽乡村建设应处理好外部“输血”与自身“造血”关系,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主体和受益者,尽管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国家投入,社会帮扶,但开展村务工作和发展集体事业,仍得靠广大农村干部带领群众不断自强自身“造血”能力。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广大农户生活富裕了,美丽乡村建设才有活力。如普洱市景东县文井镇新会村在村民经济改善的情况下,支部一般人带领广大村民在巩固和提升烤烟、畜牧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种植猕猴桃、夏雪梨、核桃等经济作物,使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持续发展保障。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丰富和发扬延安精神,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培育和弘扬延安精神,使之深入人心,成为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图强的巨大动力和思想武器。
参考文献:
[1]翁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和创新的典范———“湖州·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湖州模式)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1,(2).
[2]潘一峰,裘一琳.以中心村培育为重点加快美丽乡村建设[N].杭州日报,2011-05-13.
[3]庞海青.乡村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J].人民论坛,2010,(6).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