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明建设战略体系的主要特征

2015-06-10 10:28吕力
世纪桥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吕力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主要由战略地位、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措施构成,这四个部分既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又是层次分明的一个体系;既具有立足于现实严峻形势的现实性,又具有着眼于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整体性与层次性、现实性与前瞻性又决定了战略体系的科学性与发展性,即这个体系不是一个封闭固定的体系,而是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5-0036-02

生态文明建设起步于经济领域,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这条道路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在经济领域的发展,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自身的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布局着眼于经济领域,全国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两型社会”的建设也涉及到了社会发展和经济领域,但将着眼点放在了生态建设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的建成迈出了一大步。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中又强调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目标、方针和措施,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战略体系。这个战略体系由战略地位、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措施构成,它们既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又是层次分明的一个体系;既具有立足于现实严峻形势的现实性,又具有着眼于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整体性与层次性、现实性与前瞻性又决定了战略体系的科学性与发展性,这个体系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一、整体性与层次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战略体系既是由战略地位、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措施构成的整体,又是在上述四个方面层次分明的一个体系。战略地位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战略目标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和价值追求;战略方针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战略措施布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工作。

从大的方面来看,根据十八大所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1]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价值追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1]最后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入手。战略地位为战略目标提供了政治保障,战略目标是战略措施的最终目的,战略措施以战略方针为依据,战略地位、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措施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四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由战略地位、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措施构成,在十八大中首先指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层次分明,循序渐渐,一步一步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1]为人民实现经济又稳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中寻求经济与生态的平衡,以生态文明建设促发展,以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从具体的战略措施来看,十八大中首先指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国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立足之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1]其次,指出“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1]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环节,是一直要坚持的以及在以后的发展中都要坚持的政策,也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指出了“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1]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最后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1]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障,用具体的制度来严管环境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约束。从上述战略措施的四个方面来看,它们是一个层次分明的过程,层层递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同时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离开了国土就谈不上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了国家节约资源的政策也不是真正的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了制度的保障和约束力生态文明建设很难得到落实,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这四个方面也是一个整体。

二、现实性与前瞻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立足于现实的严峻形势,着手于当下的具体工作,着眼于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立足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1]“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1]根据我国的国情,吸收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在发展中开始注重环境与生态共发展,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暂时的发展,而是追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开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这些实践的基础,促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的形成。

前瞻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一切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或者措施都可以引用到我国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中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同时强调了开发海洋资源,具有高瞻远瞩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开发海洋资源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三、科学性与发展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发展性。从科学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是由战略地位、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措施构成的,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从宏观上说,是缓解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维护世界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首先,十几亿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他们在脱贫致富和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即使控制在极低的程度,都会累计成令世界各国无法忽略的量值。其次,以中国之大,其任何微小的调整和变动都会对地球产生巨大的连锁发应:中国往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则会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中国往不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则会对全球生态环境长生巨大的负面效应。面对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生态退化、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国际社会要求中国采取行动减排温室气体,加强污染控制、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所承受的国际压力也日益增大。因此,只有用切实的行动,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才能切实缓解中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大步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进程中所面临的国际压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从中观上说,中国面积之大,人口之多,影响之巨,没有中国生态安全的保障就不可能有世界生态安全的保障,没有美丽中国的建设成功就不可能有美丽世界的建设成功。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着极大的示范效应。21世纪的中国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事关世界的前途、全人类的未来和安危。因此,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对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意义重大,更能对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全球生态环境安全做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从微观上说,其构成部分是一个整体,四者缺一不可,就像是一个生物链一样,缺了其中一样,其他部分也将无法正常运行。每一个部分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实践与发展的过程,是逐步完善的。

从发展观来看,这个战略体系的内部要素又具有进一步发展完善的空间。以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例,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文明建设战略体系。这个体系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的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检验,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在实践中发展,尤其是这一体系的战略措施有更大的发展性,实践可以促进措施的发展、改进和完善。因此这个体系是发展的,而不是固定的,封闭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体系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发展完善的,它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现实性与前瞻性决定了它的科学性与发展性,同时它的科学性与发展性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基础和发展完善的空。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胡 悦]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