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也不断加强,在此种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就有存在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本文从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入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意义,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几代领导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解释和阐明,最后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的解决方向加以说明,明确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地位。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
当前我国经济平稳向前的发展时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证明了马克思理论原理的科学性。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会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会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
1 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首先,“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两者不谋而合。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我国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得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一步升华,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发展我国经济。
其次,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一定是一种“世界历史性的存在”。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性,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中去,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分工和合作中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深层次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思想,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方位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落实。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逐渐发展为一个整体,各个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在这种大趋势下,我们必须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通过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学习和借鉴,进而为我所用,发展我国经济。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人的重视也是我党发展的主要标之一,我们党在十六大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其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主要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化建设”;努力促进人与人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同时也是对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广泛地集中群众的智慧和意见,根据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地提出了一些经济理论,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其主要的内容有两个:第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的各个发展阶段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像我国直接从封建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第二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理论。马克思曾认为社会主义必须全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列宁也这样认为,就现在形势来说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就是国有制。
3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真理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真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所揭示的真理也是如此,在时代中发展前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同时还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经济实践在不断地变化,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也会随之发展不断前进,这有这样才能符合时代要求。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从当前的国际大趋势来看世界经济平稳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发生变化。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向小康水平看齐,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显著,我国的各项经济建设突飞猛进。计划经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完善,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然会伴随着出现很多问题,这就会对经济发展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提出新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进行总结,把他们变为可以通用的理论,进而用理论指导实践,正确回答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实践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智力支持,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理论服务。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4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契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主要的发展理论有:
第一,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正确认识,这一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发展,在处理好战争之后,迅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恢复国民经济建设上来,同时提出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这条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第二,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与贡献。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础,从沿海特区建设到中西部发展全面的激活了我国经济建设。
第三,江泽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论述和新成果。我国第二代领导人上台执政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以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理论创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和发展,形成了新的理论建设成果。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断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空间。
第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创新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准确的把握世界发展大趋势,认真的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伟大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5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预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解决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三驾马车”进行带动,最主要的是拉动居民消费,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增加中西部居民的收入,还要提高农村的收入水平,我国中西部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农村具有较低的拥有率,这样一来,同样的收入增长就会带动更大的消费量。
第二,协调区域之间的发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核心问题是鼓励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快中西部城镇化进程。利用工业化来带动城镇化,如在重庆、武汉和成都等内地城市发展制造业,将沿海的部分制造业迁于此。内陆地区劳动力丰富,甚至过剩,将纺织和食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到劳动力丰富的中西部。
第三,要解决创新能力不强,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由于我国出口贸易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另外,在新兴产业方面,我国也缺乏核心技术,缺少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同时,我国一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这就急需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相关公司,但是受到就业压力大和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落后的传统产业仍在不断地发展和扩张,新兴产业的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来。
第四,解决“三农”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这就造成了农业抗灾能力不强额问题,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很大,在自然灾害的年代,粮食产量会出现大幅度变动;其次,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7年是上升趋势,粮食生产基数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调节的压力较大,粮食持续增收的问题突出,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最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地区盲目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有保护耕地问题,保障农民自身权益问题等。
第五,要调节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急需发展科技和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的技术产业。国家要要加强研发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同时为提升国防安全,要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和改造;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第六,解决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的问题。环境问题是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这就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加大。其次,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存在高投入和高消耗的情况,还有低存在低产出和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就会使得经济运行的成本上升。我国人均资源居于排名的后几位,但是资源消耗量却排在世界前列,国内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存在着“局部有改善,整体在恶化”的状态。
这一系列问题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预见,出现的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反映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会受到了历史的限制。历史经验表明:对待马克思主义时候我们不能有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需要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活力,才能有永久生命力,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济理论不断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各个问题,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大经济理论问题”,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统一,实现了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的统一。深化和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推进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中国化,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使马克思主义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相结合,与迫切要求创造美好生活的当代中国人民共命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深深植根于充满生机的实践沃土,既积极回应实践的呼声,又不断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愈益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才能与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要求有机结合,并深深熔铸在整个民族的创造活力之中,愈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自觉反映时代大势,愈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吴春雷. 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大学,2012.
[2]王恒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杨勇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杨志平.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2.
[5]刘学芝.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考评[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孙武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中的基础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
[7]徐子棉. 当代中国现代化从中断到全面启动的社会动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8]李正兴.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9]崔妍. 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探源[D].吉林大学,2013.
[10]吴晓梅.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国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朱萌(1987-),男,山东菏泽人,研究生,喀什师范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