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适应性调查报告

2015-06-10 12:37王思捷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所学就业指导

王思捷

【摘要】2014年全国高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适应性

一、绪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从精英阶段到大众阶段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的高职教育,因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带来的就业问题却成为了当前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1200万人。其中,高职学生占五百万,因此妥善安排高职毕业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我们的毕业生学有所用,我们学校还给我校毕业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我们的毕业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其中除很少一部分是“隐形就业”、“自谋职业”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造成近几年高职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三:一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高职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1.调研内容

调查目的:了解我院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度;了解我院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调查内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金融风暴后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他们是否愿意投身于西部发展;自主創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

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两个部分进行。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有86%的学生毕业后换了二份工作以上,仅有14%的学生只换过一份工作。几乎所有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都发生过跳槽的情况,毕业生跳槽已成为现今社会普遍现象,这一现象也说明了高职毕业生工作的不稳定性。

2、有85%的毕业生觉得工作有压力,仅有15%的学生觉得无压力,并且有三成学生认为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因为自己欠缺实际工作能力所致。

3、有59%的学生认为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脱节,从这点可以看出来,学生把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还是归咎于学校的教学设计上面。

4、对于当前的就业现状,有46%的学生认为就业先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也有46%的学生认为自己创业也是一条好出路;有43%的学生想通过其他关系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5、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有40%的学生认为应该调整择业期望,有31%的学生认为提高自身修养和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6、学生主要通过哪种求职途径找工作:有16%的学生是学校推荐,有11%的学生是浏览人才网站,有17%的学生是校园双选会,有40%的学生是社会上的各种招聘会,12%的学生经常看报纸、电视招聘广告,17%的学生有亲戚朋友关系介绍。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求职的途径非常多元化,通过亲友关系找工作的学生毕竟属于少数,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社会上的各种招聘会。

7、有41%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没有优势,有40%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是否具有优势,仅有19%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是具有优势的。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缺乏自信。

8、在校期间哪些环节对学生求职和就业帮助最大:有18%的学生认为是专业课程,53%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实践,40%的学生认为是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50%的学生认为是专业实习,17%的学生认为是社会活动及实践,33%的学生认为担任学生干部也非常重要,仅有1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对就业有帮助。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安排的就业指导需要改进,在学生心目中,仅有少数学校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对自己是有点帮助的。

9、学生为就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有47%的学生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取工作经验,有78%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有19%的学生参加就业指导课程,有18%的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经常与老师或已毕业的师哥、师姐探讨和参加职业资格培训。

10、有47%的学生赞同学校开设的职业规划课,更有7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应聘技巧课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11、在求职过程中,学生怎么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有14%的学生认为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有65%的学生觉得可以是与专业有一定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绝对的对口,有21%的学生认为专业与工作性质没什么关系,关键是自身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12、在求职过程中,学生优先考虑的因素:选择地域因素的的学生有53%,选择薪酬与福利因素的学生有26%,选择单位性质因素的学生有20%,选择个人发展空间因素的学生有12%,选择家庭期望因素的学生有29%。

13、有57%的学生认为实际工作能力是企业最看重的素质,有50%的学生认为心理素质才是企业最看重的素质,有58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企业最看重的素质。

14、有36%的学生认为提高职业技能,提高就业技巧是提高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办法,有67%的学生认为调整择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是提高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办法,有53%的学生认为寻求必要的就业指导,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是提高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办法,有20%的学生认为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 通过加强实习等多种方式更加了解企业是提高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办法。

综上所述,从整个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在短时间内都不稳定,几乎都有跳槽的经历,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差导致的。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较差?现今社会工作压力大是一方面,但更多学生认为对于工作的不适应是因为在学校学习期间,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人力

资源市场需求脱节,所以在学生看来主要原因还是归咎于学校的教学设置上。除此之外,多数学生不清楚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是否具有优势,或者说多数学生不认为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是具有优势的,从这一点看来,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缺乏自信。

每所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就业指导课,但是调查结果中显示,仅有1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对自己就业有帮助。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安排的就业指导课是需要改进的。因为在学生心目中,大多数学生都不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对自己有帮助,更有7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应聘技巧课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并且学生自己也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

在问卷最后部分可以看出,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地域因素,也就是工作单位的地域位置,其次才是福利待遇和单位性质等。本地学生大多在家乡生活习惯了,到外地生活难免不适应,更不用谈远离家乡工作了,所以这也是很多学生到外地工作之后不适应的原因,因为不仅仅是工作压力这方面需要学生适应,还有生活习惯上也需要学生去适应。

另外,在国家教委的提倡下,现在的学生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越来越看重。访谈中,部分同学谈到: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差,希望学校能够开设能让学生提高沟通技巧之类的课程。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促进毕业生熟悉社会规范,加快社会化进程并且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对策和建议

1、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帮助毕业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

2、围绕产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建立人才供求对接机制,開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3、加强专业建设,通过上课或者学院组织的活动,把学生所学专业前景和未来发展,通过不同方式灌输给学生,要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从而对自己所学专业充满信心。

4、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基础上,改进方式陈旧的就业指导课,新增应聘技巧课,同时引导毕业生积极自主创业,设立一些相关的课程,加强创业指导,拓宽内容和形式。

5、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

6、增设《口才与语言训练》等可以提高学生沟通技巧之类的课程。

7、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创新我院的职业素质课程,为就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赵丽萍.孔凡菊.宋永利.李恒.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10(22)

[2]摘自人民日报

[3]宋科刚.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百度文库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所学就业指导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非所学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