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意 彭永 高阳
“9月14日,晴天到多云,西北风三级左右,13℃~27℃……”9月14日,记者正在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郝山村采访蔬菜制种,郝山村的广播中传来了当天的气象预报,以方便村民合理安排制种生产。
如今的济源王屋山区,蔬菜制种已经像星星之火一样,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正带领着村民走在致富的道路上。
蔬菜制种: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9月14日,当记者见到济源市轵城镇枣树岭村干部李转社时,他正在查看责任田里的玉米长势。
今年62岁的李转社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了。他和老伴两人种了白菜、洋葱和甘蓝三种蔬菜种子,白菜4亩,洋葱和甘蓝各1亩,种子收获后还可以种一季玉米。一年下来,白菜种子收入两万多元,洋葱7000多元,甘蓝7000多元,比种粮食作物每年可以多收入3万多元。
据李转社介绍,枣树岭是一个丘陵山村,也是一个蔬菜制种专业村,全村300亩耕地,250多亩都用于蔬菜制种,亩均单季收入3300元,户均收入15600元。在李转社看来,村里现在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因为蔬菜种子种植面积有限,各家各户都抢着种,毕竟一亩地能多收入三四千元”。
在济源,像枣树岭村这样的蔬菜种植专业村还有很多。
目前,依托绿茵种苗、财源种业和丰神种业等龙头企业,济源市蔬菜制种面积已达3万余亩,涉及叶菜类、茄果类、根茎类等蔬菜品种400多个,年产各类蔬菜种子320万公斤,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河南省最大的蔬菜制种基地。
济源市蔬菜制种以西部山区丘陵为重点,逐步向平原辐射,主要分布在王屋、大峪、邵原、承留、轵城、坡头、梨林等12个镇的183个行政村、7000多个农户。
据济源市农牧局种子站站长刘学书介绍,目前,济源市蔬菜制种已是王屋山区农业的特色和亮点,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蔬菜制种一季亩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最高可达12000元,是种植粮食作物的3~10倍。在济源市的制种专业村,每季仅蔬菜制种收入过万元的农户就占70%左右。
乡村旅游:让东沟既美丽又富裕
“捞面条10元一碗,饺子10元一盘,一个床位一晚上20元。”济源市大峪镇东沟村村民薛素琴正在向旅客介绍自己经营的业务。今年47岁的薛素琴在家经营着素琴私房菜和家庭旅馆。
每年4月,白菜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金黄色花朵,像油菜花一样,吸引来了蜜蜂,也吸引了济源的市民和周边地区的游客来东沟村看花,这些来看花的游客都是薛素琴的“客户群”。每逢周末,薛素琴的私房菜一天可以收入五六百元,10张床位一天也有一二百元的进账。
除了经营家庭旅馆,薛素琴和丈夫在家还种了4亩蔬菜种子,白菜、甘蓝和牵牛花。一年下来,薛素琴和丈夫轻轻松松能挣到五六万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薛素琴说。
东沟村是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蔬菜制種基地核心区之一,种子生产以小油菜、甘蓝、萝卜、洋葱为主。2013年以来,东沟村依托蔬菜制种的“花”、青萝河的“水”以及山区风景好、环境美等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体验和田园观光。
如今的东沟村,已经形成了一年四季完整观光体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冰挂”,吸引了无数市民前来游玩。
“2002年,我第一次来东沟村的时候,村里都是土房子,只有一家是砖房。”绿茵种苗董事长侯三元说,“如今的东沟村,没有一家是土房。”
2002年以来,东沟村开始蔬菜制种,目前已发展到600余亩,辐射带动蔬菜制种户160余户,年均收入350余万元。
目前,东沟村已从一个大山深处里的贫困村蜕变为济源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村、样板村。
作为蔬菜制种的副产品,像东沟村一样发展乡村旅游的村还有很多。每年四五月份,白菜制种花开季节,王屋山区的万亩花海,便会形成大峪镇东沟、王屋镇柏木洼、坡头镇郝山、轵城镇枣树岭等许多赏花景点,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摄影、赏花、休闲观光,成为助力济源全域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资源。
十字花科:创建世界蔬菜制种中心
2013年,国家《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的出台,为全国种业企业的“大洗牌”拉开了序幕。
济源市利用全国种业企业洗牌的有利时机,积极谋划和制定种业发展方略与规划,济源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城乡一体化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军玲说:“‘十三五期间,济源市蔬菜制种产业要重点创建‘国家级出口蔬菜种子安全生产示范区,建设国家级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实现蔬菜制种面积5万亩,产值3亿元,带动农户1万户,户均增收两万元。”
要想建设好王屋山蔬菜制种基地,在“大洗牌”中胜出,必须积极改善王屋山蔬菜种子基地基础设施条件。
王屋山区,水贵如油。“王屋山区缺水,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可以制种。要想大规模发展蔬菜制种产业,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发展节水灌溉。”济源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冯继才说。
目前,济源市蔬菜制种主要分布在山区,但王屋山供水灌区面积不大,如果实行节水灌溉,每亩蔬菜制种仅需水100立方米,5万亩蔬菜制种需水500万立方米。近几年,济源市正积极推动王屋山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努力把其纳入河南省乃至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扩大王屋山区的制种面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王屋山区曾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玉米杂交种子三级安全保障制种基地,济源市可以在蔬菜种子收获后进行玉米制种,从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十三五末,全市蔬菜制种发展到8万~10万亩,种子产量将占全国蔬菜制种的30%,全国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的50%以上;8万~10万亩的花海将增加4亿~5亿元的农民收入。”李军玲充满信心地说,“可以想象,济源王屋山区农民的日子将会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