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人”的知人之明

2015-06-10 23:11
凤凰资讯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樊迟相国萧何

真要说治国平天下,在中国古代史上,如两汉长达四百年的国祚绵长且大半时间都还强大殷实的盛况,可说是絕无仅有。这样的国运兴旺,箇中关键,如果不是刘邦、萧何、曹参等一帮开国君臣,那么,还会是谁?观历史,可以端出高姿态说三道四、大言夸夸的人不少,但有能耐帮整个天下奠下如此长治久安的基础的人确实不多。

即使不说治国平天下,读书人竟日孜孜矻矻求学问道,常自诩智慧高深,可一旦面对刘、萧、曹这群“粗人”,其实也很难说到底谁的智慧真比谁高了。《论语》里头,樊迟问知(智慧),孔子曰,“知人”。说起这“知人”之明,当年刘邦病危,吕后问以萧何之后的相国人选,刘邦首先点了曹参,接着又列出一份名单,汉初群相,几乎就照着这样的安排一一就位;就是这群人,不仅日后化解了诸吕乱政这样的政治危机,更养足了汉朝四百年的深厚底气。

有趣的是,当年刘邦打天下时,萧何与曹参,一相一将,一文一武,不知因何缘故,两人有了芥蒂,一向谁也不服谁。等刘邦死后两年,萧何病重,惠帝亲临探视,问以“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萧相国老成持重,不掀底牌,只说了一句,“知臣莫若主”。惠帝被如此反问,心知萧、曹素来不合,可在这节骨眼,也只能照着刘邦的遗言不无忐忑地问道,“曹参何如?”岂料,萧何闻听此言,立即拖着沉重病体,勉强起身,顿首拜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不久,萧何病逝,时任齐相的曹参,闻知萧相国死讯,只淡淡地吩咐手下,开始打包行李,“吾将入相”。底下的执事多半狐疑,但也只能照办。隔一阵子,朝廷使臣来齐,果然征召曹参入朝拜相。就这样,刘邦最后的安排、萧何临终的遗愿、曹参远在齐地的知人之明(知刘邦,也知萧何),竟像是事先商量过,忽地都兜在了一起。他们仨,一个向来被鄙夷为无赖,另两个则彼此有着嫌隙,可一到关键,三人所展现的知人的生命高度,又岂是那些咄咄空言之徒所能望其项背的呢!?笪(薛仁明)

猜你喜欢
樊迟相国萧何
解读《论语》
萧何为何不愿当头
《论语》中的语境还原与文意理解
一语破迷局
好朋友就是相爱相杀
鉴 画(小小说)
从《论语》中“子教樊迟”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
萧相国世家1
萧何“自污”的政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