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玮玮
所谓,言不如歌,歌不如舞。舞蹈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以肢体语言诉说情感的动态艺术,它对于陶冶人的审美情趣,发展人的空间思维,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少儿舞蹈启蒙教学(6—10周岁),符合儿童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的心理特征,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们空间想象与立体思维的发展,对于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品格,培养学生们的审美素养,提高孩子们的身体柔韧性,促进孩子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见,舞蹈是一种寓教于乐,又充满情感与智慧的动态教学。在本文的教学探索中,我结合自身的舞蹈教学经验,从这些天真可爱的少年儿童入手,分享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三点小技巧。
一、巧取材,提升舞蹈训练趣味性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他们模仿能力强,创造想象丰富,但是兴趣与注意的稳定性较弱,常常是“三分钟热度”,对于舞蹈、画画、写字、乐器等技能的学习有时候只是一时兴起,过脑既忘。那么,我们要如何“保鲜”孩子们这份舞蹈学习的热忱呢?我认为,“趣”是最天然无公害的保鲜膜。在舞蹈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些没有什么耐性的少儿,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一味重复机械、烦琐、会给他们带来疲劳酸痛的舞蹈动作,那么必然有部分孩子会产生厌烦、畏惧甚至打退堂鼓的消极情绪。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学习元素,如舞蹈游戏、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那么想必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跳得充满干劲,充满热情。
例如在舞蹈启蒙课程教学中的站姿训练与勾绷脚教学中,在教学完勾绷脚这个舞蹈技能后,为了提高舞蹈教学的趣味性,夯实学生们对勾绷脚的掌握,我在舞蹈训练环节设计了“亲亲我”的动作小组合活动。这个组合活动主要分为两个动作,第一是:大苹果,双手掌型对腕放于下颚下方,托住脸颊,好比大苹果的叶子,孩子的小脸蛋则是红红的苹果。(注意面部表情的引导)第二是:亲亲我,在“大苹果”动作的基础上,用双手轻轻拍打脸颊,右左倾头,上身前倾,屈膝平脚碎步。在组合活动中,我创设“妈妈,妈妈,亲亲我”的生活情境,播放儿童歌谣“亲亲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舞蹈实践的积极性。
二、巧组织,提升舞蹈训练有效性
舞蹈观赏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然而,想要身轻如燕,跳得一场好舞,却并非易事,特别是对这些自律性与身体负荷有限的孩子们而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如何有退有进、有松有紧、有趣有味地组织舞蹈训练活动,就显得尤为关键。这不仅直接地影响到舞蹈教学的有效性,更加直接影响到孩子们舞蹈技能、个性品质以及审美素养的培养。我认为,我们在教学预设中,一定要精心准备,巧妙做好组织与准备的工作,做到舞蹈训练有热身、有强度、有趣味、有展示,让学生们既能充分地参与到舞蹈学习与训练活动中,又能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舞蹈创造潜能。
如在民族舞蹈“红绸舞”的教学中,我考虑这个舞蹈中有着浓厚的民族元素,对于孩子们而言新奇而有趣,尤其是以绸带伴舞的舞蹈形式,吊足了他们的胃口。但是,也正因为厚重的民族底蕴以及特殊的舞蹈方式,使得舞蹈难度与训练强度大幅提高,孩子们兴趣来得快,也去得快。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民族与现代相交叉、训练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导入中以节奏欢快有力的《哦啦啦》导入教学,调动气氛,引发热身效应。在教学过程中,以欣赏—模仿—纠正—自由展示的形式,呈现红绸舞,展开分解动作教学,并鼓励学生们大胆创造,自由表现。随后,再次组织学生聆听音乐,引导他们在听与思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创编舞蹈。
三、巧评价,提升舞蹈训练自主性
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技能学习,尤其是在舞蹈学习这种“体力活”中。在少儿阶段的舞蹈教学中,孩子们总会有一个这样的“高原期”,由原本的主动学习转为被动吸收,似乎学无所成,感到吃力又不开心。我认为,突破这个教学瓶颈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充满阳光般温暖的激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不时地夸夸孩子们,无论是在他们失败或者进步的时候,做到及时评价,评价尽量体现激励性,用不动声色的评价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激励性评价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们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如对乐于表现、动作灵敏的学生,我们要赞美他们的动作,鼓励他们创新,如你的动作真像个小舞蹈家,老师真想看看你自己编的舞;对于性格内向,羞于展现的学生,我们要以充满情感的语言给予他们温暖,如你刚才的站姿真优雅,真像个小公主!原来你可以转得这么灵活啊!真像个小精灵!;对于那些认知较慢,动作迟缓的学生,我们则要耐心指导,经常鼓励他们:“老师相信你能行的!”,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通过完善的激励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关怀,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总之,舞蹈是一条漫长的学习道路。我们在面对这些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时,要尽可能地保护他们身上纯粹的童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舞蹈学习中的积极性,将这份兴趣转化为他们不断学习、踊跃展示的内在动力。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教学技能,让他们真正在舞蹈中找到自信,获得快乐,收获成长。
学子·上半月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