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洋溢生命的活力

2015-06-10 05:53李赟成
学子·上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活力课文教材

李赟成

语文课是有生命的,但眼下,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波澜不惊,平静得像一潭死水,这样的课堂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呢?

一、课堂活力源自于快乐学习情境的创造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当用快乐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应,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拥有一个“课始乐已生,课中乐正浓,课后乐犹存”的快乐情境。

低年级的教材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形象性、趣味性,努力搭设宽松、和谐、融洽的快乐舞台,让学生在看、听、想、讲、做等多种综合活动中既快乐又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记得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读熟课文后演一演课文的情节,同学们积极准备,演得活灵活现,激起了一阵阵笑声。如教学《一株紫丁香》中的“踮、走、载、看、放、飘”等动词我都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边读边做动作,学生都乐于做,在做的过程中,生动地再现了动作形象,既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勇于参加实践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挖掘出教材的“愉快”因素,才能达到“乐学趣练”的目的,同时也就能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课堂活力源自于教师充满激情的诱导

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仅具有主导作用,而且还具有情感上的感染作用。著名情境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在曾说过:“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和‘根。而‘教材——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老师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一旦学生心灵的“情”弦鸣响,情感的火苗燃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迸射出生命的活力。而作为主导者的教师,“拨弦”“点火”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我们可以用饱含深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例如,我在教学《一株紫丁香》一文时,满怀激情地朗读全文,当我读到“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作伴”时,学生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轻轻地跟读起来,当我读到“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时,学生已经完全融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中,内心的情感再也按捺不住,与我一起高声朗读出了“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如此充满鼓动性的朗读,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共鸣,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兴奋感,为活化课堂教学做好了感情上的铺垫。

其次,可以用充满激情的小结语,使学生产生余音绕梁的回味感。如薛法根在教学完《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后,作了如下小结:“同学们在你现在的年龄,如果让你打一个比方,你认为爱如什么?”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这样的结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学生又怎会不情绪高涨呢?

再次,我们还可以借助课文本身的情感力量来拨动学生的“情”弦。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时,文中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很容易叩击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

三、课堂活力源自于学生的积极投入

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最根本的一点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呢?

首先要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在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活动。我在教学《九色鹿》时,学生经过阅读感悟的结果定然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或许感悟得很深刻、很全面,有的学生感悟得很肤浅。这时,我安排了一个合作交流的环节,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体会。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思维、灵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和教师的思维和智慧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彼此取长补短。

其次,应该采用“质疑问难”的教学方法,来激活课堂气氛。教师要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提出一些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有位教师在组织《江雪》一文的教学时,一个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天那么冷,老人为什么要出来钓鱼呢?如果仅从常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解答问题,那这个环节非砸锅不可,可这位老师却若有所思地反问全班学生:“你们觉得老人真的在钓鱼吗?”一问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全班学生静静地思考,这样的语文课堂怎能不绽放出生命的精彩呢?

再次,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具体体现。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意识和习惯,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生气勃勃的喜人局面。

四、课堂活力源自于师生想象力的发挥

通过想象力的发挥来激活课堂教学,也正是由语文教材的内容所决定的。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要深刻地领会这些教材内容,就应该充分发挥师生的想象力。

叶圣陶先生曾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来说明阅读文学作品时应展开想象的必要性。一旦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语文课就会满堂生辉,活力迸射。

总之,只有语文课堂永葆生命活力,课堂上才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奔腾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学生也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猜你喜欢
活力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活力
背课文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