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惠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阅读一直呼吁要提倡简约语文,让阅读教学在简简单单地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科的本质属性,力求在简单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文本内容、教学策略、评价手段等维度让阅读教学脱离烦琐冗长的困境,凸显其简约之美,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凸显儿童本位,让教学目标简要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行为指南,是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的重要保障。但很多教师缺少简明的目标意识,他们总是任凭自身认知顺其自然地进行,即便有着教学目标,要么是笼统式地胡子辫子一把抓,要么就是蜻蜓点水,没有凸显文本具体特别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首要原则,同时以单元教学目标和文本特质为基点,并在充分考量学生认知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出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目标确定为:正确流利而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内化文本中的好词佳句;深入感知文本中内涵深刻的语句,体验典型语句的写作方法;潜入文本语言,感知作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思悟,从而激发学生善待生命的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定建立在对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基础上,从课标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等三个维度出发,分别指向了内容信息、语言能力、思想内涵等视角,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删繁就简,让教学内容简明
王荣生教授曾经提出:阅读教学关乎两个问题,“教什么”与“怎么教”,其中“教什么”是首要问题。的确,没有适切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就如同没有了良好的食材,即便运用再好的方法也无法烹饪出佳肴。因此,教师要在文本解读中深入研读课标,在具体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真实需要,选择契合学生的语言训练点,智慧生长点,从而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教师就敏锐地意识到“奚落”一词是构建文本意蕴的关键性词语,于是教师在教学中聚焦这一词语,在感知其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具体感知文本中“如何奚落”“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奚落”,从而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真正明晰了“奚落”一词,从而真正把握文本人物的形象特征。
这虽然是一个细节教学,但却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紧扣了文本的核心内容,而在操作过程中也没有烦琐的环节,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妙点拨,让指导策略简明
阅读教学的策略实施过程,是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进行实践锻炼的指导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工程。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凸显自身的教学能力,常常在教学指导过程玩起各种花招,结果“反误了卿卿性命”,导致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就要求教师的指导过程要简明扼要,特别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内容,及时、迅速而有效地引领学生解除偏差、漫溯深处,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为了真正延续文本情节、体验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补充课文没有涉及的“负荆请罪”的内容。而在指导中,教师引领学生聚焦人物动作、心理、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想象。
正是由于教师指导的内容与这一想象内容息息相关,不同的维度都是对文本内容极好地补充,才能真正将学生的内容成为文本的有效补充,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获取了原本课文的深入理解,更在创造性地表达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起到了一举两得教学妙用。
四、提炼核心,让教学环节简约
笔者曾经有一次看到一位教师的教案,每一个板块都将近十几步的教学环节,而在听课中也发现,整个教学流程烦琐复杂,不仅不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利于学生有序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竭力避免教学环节的复杂化,而要以文本为基础,对所有的教学环节进行重新审视,依据一定的主线进行串联,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引领学生自主体悟文本,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可以采取一篇课文一个核心主问题的方式,删繁就简,使得教学环节不断走向简洁。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教师就紧扣课文第一小节中“杰出”和“爱国”两个中心词,设置了这样核心问题:细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些事件和细节描写分别写出了詹天佑的“杰出”“爱国”?品读课文,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其“爱国”“杰出”的?而在这一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深入文本,努力寻找文本语言与表达中心的内在联系。就这样,学生阅读着、品悟着、体验着,不断逼向文本的内核,起到了极好的引领作用。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就没有设置过多的教学环节,而是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提炼出具有覆盖性和穿透性的核心主问题,整节课的教学就让学生始终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开展,在最简约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最丰富的教学成果。
总而言之,在“语文姓语,小语姓小”教学理念的浸润下, 语文教学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教学弊端,而是要精简的视角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教学环节等众多维度进行删繁就简,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学子·上半月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