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2015-06-09 07:40王晓林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母亲工作

王晓林

不经意间,母亲离开人世已有18周年了。翻开那尘封多年的旧相册,一幅早已褪色发白的全家福映入眼帘,看着,看着,就想起了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18岁那年,她从重庆长寿远嫁到四川大竹。母亲上过初中,在那个年代,自然算得上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自1964年开始,她先后担任过大队妇女主任、大队长、村主任、村支书等职,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山村,坚守清贫,怀着对家乡父老乡亲的责任感,无私奉献,直至生命的终点。

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微薄的工资是养不活一家人的,全家六张嘴,就靠母亲一人挣工分,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为了工作,起早贪黑,难免要请人帮忙干农活。每逢春节,母亲便让我们几姊妹给好心的叔叔婶婶送去酥肉、油炸豆腐之类的食物。将在当时只有过年才能品尝到的美味佳肴拿去送人,我们难免心里极不情愿,嘴里也直犯嘀咕。于是,母亲教育我们:“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不能忘本。”我长大后,才真正悟出了母亲的良苦用心。现在我已为人父,也希望我的女儿和我一样懂得感恩,尊重长辈,善待他人,做一个无私的人。

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真可谓是:“上有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她用自己果敢、细心、干练的办事风格,带领村支两委干部,竭力为群众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在群众中树立了极好的口碑。难能可贵的是,母亲做事一向公道正派,原则性强,也从不徇私情。上级分来的救济粮款,她首先想到的是困难家庭;她还经常上门问寒问暖,帮助寻找摆脱贫困的路子。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从没有歇息过,出东家,进西家,风里来,雨里去,全村的情况她了如指掌,沟沟梁梁,农家院坝,无处不留下母亲忙碌奔波的足迹。母亲还和村里的不少妇女结下了深厚情谊,难怪,村民们都乐意帮我家干农活,那份真情是用金钱也无法换来的。她离不开群众,群众也离不开她。母亲在村上的工作如鱼得水,这一干就是整整30年,期间,她多次被地、县、区、乡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连续四届当选为县党代表和县人大代表。母亲近40个署名“人民勤务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她平凡的一生。

母親是一个永不知疲倦的人,就像机器一样运转不停。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们姊妹五个正在上学,家中缺少劳动力,母亲学会了犁田、挑抬之类的重活,干得并不比男劳动力差,并且丝毫没有影响村上的工作。每逢寒暑假期,我更是亲眼目睹了母亲的超负荷劳动,倍感心酸和心痛。每天天刚发白,她就起床忙家务,煮饭、添猪食……安顿好后,又开始她一天的工作,常常是忙到深夜才回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循环着。母亲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入户从不在村民家里吃饭,外出开会偶尔得点哪怕是一丁点儿好吃的东西,她都要带回家给儿女们,微笑着看我们吃。

长年累月的操劳、严重的营养不足,最终使母亲落下了肝硬化的病根。1994年5月,我正在重庆念大学,从父亲的来信中得知母亲生病的消息。我知道,母亲即使有天大的苦和累,也从不给家人和别人讲,只是自己默默地承受。后来,听隔壁的婶婶说,母亲在两天没进一口食的情况下,仍拖着虚弱的身体在地里劳作。在父亲的执意要求下,她才去县医院检查,但已经是肝硬化中晚期了。母亲在匆匆向组织交接完工作后,便踏上了痛苦的求医之路。

1996年3月28日,天空阴暗,小雨一直下个不停。这天,对于我们全家人来说是一个痛彻心扉的日子,当时我正在百余里外的双拱乡云林庵村做入户调查,父亲打来电话告诉我,母亲几度不省人事。得知母亲病危消息的一刹那,犹如万箭穿心,我难以置信这是真的,怀着沉重的心情匆匆赶回家,望着躺在床上被病魔折腾得不能言语的母亲,我禁不住失声恸哭。待见到了她的子女以及数百里之外赶来的至爱兄长,母亲才静静地闭上了双眼。

我平凡的母亲,就这样走完了她52载的人生,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悲伤与思念。

猜你喜欢
母亲工作
母亲的债
不工作,爽飞了?
给母亲的信
选工作
母亲
悲惨世界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